动力煤按照煤化程度,主要分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粘煤、气煤、贫煤等。在实际的动力煤买卖合同中,煤炭结算价格=基准价格+质量调整价+其他因素调整价。其中,基准价由发热量(Qnet,ar)来决定,而质量调整价则是由一系列煤炭指标决定,包括水分(Mar)、全硫分(St,ar)、挥发分(Var)、灰分(Aar)、灰熔点(ST)等。即动力煤定价是以热量为基准,然后在各指标基础上进行调整得到最终价格,而通常不以细分煤种来定价。主要动力煤指标定义及调整如下:
1、发热量的定义及升贴水调整
煤炭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燃烧后产生的热量,热量单位为千卡每千克(Kcal/kg),动力煤交割的发热量指标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其定义为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扣除煤中水分汽化带走的汽化热,剩下的可实际使用的热量。
对于不同发热量的煤炭价格,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设立几个主要基准热值,在一定热值区间内,按照统一的单位热值定价的方式,如1卡1毛钱;而不同热值区间的单位定价通常会有一定的差异,热值越高,单位热值定价越高,反之则越低。下面以太原煤炭价格指数和动力煤期货价格的制定为例进行说明。
太原煤炭价格指数(CTPI-2.0)(2016年7月发布)将下水煤发热量分为4500大卡、5000大卡、5500大卡三个基准,并将指标分成[4200,4800),[4800,5300),[5300,5800)三个区间,发热量在各范围区间内以100kcal/kg进行升贴。[4200,4800)区间内,热量每偏离4500大卡100kcal/kg,升贴值为6.8元/吨;[4800,5300)区间内,热量每偏离5000大卡100kcal/kg,升贴值为7元/吨;[5300,5800)区间内,热量每偏离5500大卡100kcal/kg,升贴值为7.2元/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单位升贴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跟煤炭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当行业景气度较高时,单位升贴值较高;而当行业景气度低迷时,单位升贴值将较低。
2、全水的定义及调整
煤的全水是指包括煤内在水和外在水的全部水分。煤炭热量值与水分含量成反比,即煤炭发热量越高,水分含量越低。由于煤炭的基准报价为基低位热值的报价,即未考虑全水对热值产生负面影响的报价,因此煤炭销售时要根据基准全水进行调节。买卖合同一般规定基准水分(如8%),若超过这一基准水分的话就要折成吨位,简而言之,即需要在所售的煤炭吨数中扣除超出基准水分的吨数。一般公式为:
煤炭水分扣重=售煤吨数*【1-(1-实际水分百分比)/(1-合同约定水分上限百分比)】
例如,售煤吨数100万吨,基准水分8%,实际水分10%,那么煤炭水分扣重=100*【1-(1-10%)/(1-8%)】=100*(1-0.9/0.92)=100*(1-0.978)=2.2万吨,即实际可结算的煤炭吨数为97.8吨。
3、全硫的定义及升贴水调整
煤炭的全硫指标一般指干燥基全硫。干燥基,又称干基,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而全硫是指煤中无机硫和有机硫的总和。煤炭交易中一般对硫分制定一个基准指标,每增减一定幅度,则进行相应升贴水;但若超出范围太大,则直接拒收货物。
例如,太原煤炭价格指数对于下水动力煤现货质量升贴水标准中,4500大卡、5000大卡、5500大卡三个基准发热量下的煤炭硫分基准指标分别为1.81%~2%、0.81%~1%、0.5%,并在硫分范围区间内以0.01%幅度进行升贴,其中当硫分低于基准指标时,进行适当升值或不变;当硫分指标超出基准指标时,超出值越大,单位幅度贴值越大。如4500大卡,硫分在0.51%~0.8%之间,每相差0.01%的硫分可升水0.5元/吨,则硫分为0.8%的煤,可较基准升水50~60元/吨。
4、其他指标的处理方式
除上述常用指标外,挥发分、灰分、灰熔点等也是动力煤企业在交易中涉及的煤炭指标。其中,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渣。一般来说,灰分高,说明煤中可燃成分较低,发热量低;灰分过高会导致着火延迟,火焰温度降低,形成大量高温炉渣,并加大对锅炉设备及排灰系统的磨损程度。挥发分是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
一般来说,煤炭变质程度越高,挥发分就越低,该指标是表征煤变质程度最常用的指标。电厂对煤炭挥发分要求主要取决于其锅炉设计,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挥发分过高尽管使得煤易于着火,但容易爆燃;过低使得着火温度高,从而使着火点推迟。灰熔点是固体燃料中的灰分,达到一定温度以后,发生变形、软化和熔融时的温度。针对以上指标,动力煤实际买卖合同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与硫分类似,即制定一个基准指标,每增减一定幅度,则进行相应升贴水;另一种是这几项指标只规定接受范围并不计入结算,超出接受范围的直接拒收货物。
炼焦煤根据煤化程度,可分为气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等,此外,还有介于两个煤种之间的气肥煤、贫瘦煤等。其中,焦煤和肥煤为炼焦用的骨架煤,其他为炼焦配煤。
炼焦煤定价时主要关注的煤质指标为灰分、硫分、挥发分、粘结指数(G值)、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等。其中,粘结指数(G值)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分别为炼焦煤粘结性和结焦性的衡量指标。其中,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由于煤中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使煤粒能够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能,而结焦性是指煤在干馏时能炼出适合高炉用的有足够强度的冶金焦炭的性能。煤的粘结性是评价烟煤能否用于炼焦的主要依据。
太原煤炭价格指数分别对以上五个炼焦煤细分品种制定升贴水标准,并对各煤种按照煤质指标进行一定的升贴,由于分类较细致,维度较多,在这里不做统一介绍。大连商品交易所对焦煤期货标准品的交割规则为:灰分(Ad)范围[10.0%,11.5%],硫分(St,d)范围[1.1%,1.4%],挥发分(Vdaf)范围[16%,28%],粘结指数(G)范围为入库≥75,出库>65;胶质层最大厚度(Y)范围≤25.0mm。
替代品的允许范围及升贴水标准为,当9.0%≤灰分(Ad)<10.0%时,每降低0.1%,升价2元/吨;当灰分(Ad)<9.0%时,以9.0%计价。当0.80%≤硫分(St,d)<1.10%时,每降低0.01%,升价1元/吨;当硫分(St,d)<0.80%时,以0.80%计价。胶质层最大厚度(Y)大于25.0mm时,不进行升贴。水分≤8.0%,大于8.0%时需要扣重。
无烟煤的主要特征是挥发分低(普遍在10%以下)、固定碳高,是三大煤种中挥发分最低的煤种。根据粒度大小,无烟煤一般可分为大块(50-100mm)、中块(25-50mm)、小块(13-25mm)、混中块(13-70mm)等,其中无烟煤中块(25-50mm)在市场上较受欢迎。实际报价中常见的无烟块煤为55mm和22mm,分别称作中块和小块。无烟煤定价时主要在粒度为基准指标的基础上,关注灰分、硫分、挥发分、空气干燥基固定碳(Fcad)等质量指标。
其中,固定碳是在煤受热分解出挥发分后剩余的焦渣中,扣除灰分后的部分,是煤中不挥发的固体可燃物。公式为:Fcad=100-(Mad+Aad+Vad)(分别为水分、灰分、挥发分)。该指标是表征煤的变质程度的一个指标,随变质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一般来说,固定碳含量越高,煤炭发热量越高。适于炼焦的煤炭,固定碳一般在69-78%,而适于生产无烟煤滤料的无烟煤要求固定碳大于80%。
太原煤炭价格指数中对于无烟煤的指标分类中,主要按照常见粒度大小分为中块(25-80mm)、小块(13-25mm)两种类型,并对灰分和硫分设置升贴范围。其中,挥发分基准范围[6%-10%];灰分基准范围为[13%-14%],允许升贴范围为[9%-17%];硫分基准范围[0.5%-0.8%],允许升贴范围为[0.5%-2%]。对于中块无烟煤,灰分每增减1%,升贴值为8元/吨;硫分每增减1%,升贴值为8元/吨(小于0.5%的统一升值8元/吨)。
而小块无烟煤的灰分、硫分单位升贴值均为7元/吨,略小于中块无烟煤。该指数在升贴中未将固定碳指标考虑在内。但在实际交易中,这一指标同样重要。例如,贵州无烟煤(粒度15-25mm)的某份购销合同中,对于各项煤炭指标的基准要求为:干燥基灰分≤16%,干燥剂全硫≤1.0%,5%≤干燥基挥发分≤8%,空气干燥基固定碳≥76%,全水≤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