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政事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主办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坚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理念,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需、最权威的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轻松生活and: ... ·  8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最高补2000!杭州2025家电以旧换新攻略! ·  18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好耶!杭州人才办理落户、居住证将更加便捷! ·  22 小时前  
杭州本地宝  ·  超全!杭州各区县(市)元宵节活动大汇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山东政事

夜读荐书 | 九天揽月星河阔!我们这样从叩问星空到剑指苍穹……

山东政事  · 公众号  ·  · 2025-01-18 20:59

正文







“3,2,1,点火!”1月13日上午11时,由东方航天港总装出厂的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搭乘“东方航天港”号海上发射船,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近海海域点火升空。此次发射,采用一箭十星的方式,成功将微厘空间01组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徐亚靖 摄)

这是东方航天港2025年首次海上发射任务,也是捷龙三号运载火箭的第5次飞行。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发射任务创造了多项“新纪录”。“这是捷龙三号火箭首次在山东海阳近海海域实施低倾角轨道发射。”捷龙三号副总设计师刘伟介绍,选择此点位实施低倾角轨道发射任务航落区安全性好,性价比高,能够节约海上航渡成本,缩短技术准备时间,提升了任务的经济性。要实现更高性价比,火箭则需要更高的有效运力。此次发射,10颗卫星一起“拼车”上天,火箭运载能力达到1600千克。

每一小步对太空的探索,都在不断扩展人类对有界无限宇宙的认识。

我们的祖先,也在仰望星空中,留下诸多科学之之光。

比如,《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究竟是实录山川的博物志,还是凭空杜撰的妖怪谱?书中那些奇禽异兽,是栖息于远古山川中的实有之物,还是浮游于古人梦魇中的精魅幻影?……诸如此类的问题,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

要穿行于天荒地远、山灵水怪的《山海经》世界而不迷失,要穿越训诂注疏、异说怪谭的文字密林回到《山海经》本身,读者需要一幅指点迷津的路线图。山东籍学者刘宗迪所著《失落的天书》,便是为这本难解之书特别绘制的一幅“思想地图”。

“山川之精,上为列星”,这幅地图引导读者将视线从人烟交织的大地山川,移向星转斗移、万象森罗的苍穹之上。“天垂象,圣人则之”,芸芸众生的命运、世间生活的节律皆离不开星空的昭示和指引,《山海经》所呈现的就是这样一幅天地相映、人神交通的古老“天书”。

刘宗迪的观点充满想象力,他系统地讲述了这部一直被视为诡谲神怪之书的现实意蕴,将四海八荒之外的异人神怪落实到古代时空的群体记忆之中。重四方而虚中正是古人观察天文的行为遗迹。正如作者在书中一直强调的:“《海经》与其说是反映山川地理的空间之书,不如说是写照历法岁时的时间之书。”

刘宗迪依据时间与空间,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七对日月之山”“三足乌”“烛龙”等描述,解开了《海经》中古人划定岁时的民俗活动;下篇以考据“昆仑”“西王母”“帝啻”等著名地名人物论证了《海经》的空间观。刘宗迪将《海经》这部描述四方的文本,重新定义为四时流转的岁时月令图,即按空间结构展开的岁事图画。《大荒东经》描述的是东方的地理,同样也描绘了春季的岁事,既包括从初春到季春的星象流转,也涵盖了春契、春分等重要节气的民俗场面。

同理,《大荒南经》描绘的即为南方的地理以及夏季岁事;《大荒西经》描绘的即为西方的地理与秋季的岁事;《大荒北经》描绘的即为北方的地理与冬季的岁事。其中关于“大火””纪年的论述更为精彩,通过观察心宿、尾宿、氐宿等星宿的四季流转,论述了飞龙在天、共工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等神话与天文的联系。

在岁时月令图的想象与论证之上,关于《海经》中的地望考证自然就不攻而破,在作者的论述中“三首国”“大人国”等这样怪异的国度其实是古人祭祀祭天时的场面绘于图的结果,或因透视、重叠的画法,或因突出祭师的地位,因此呈现出“三首”与“大人”的图像。同时刘宗迪通过“交胫国”“昆仑”等具有史料记载的地理名称论证了《山海经》中泛指极远之处的地名对后世政治地理学的影响。并非原有地方叫交胫或昆仑;而是统治者南征北战,开拓疆土的过程中借用《山海经》这一涵盖八荒的“地图”为自己的国土进行命名,从而进行双层占有。

让我们将视野回收,在地球的邻居中,没有哪一颗星球,能像火星一样,承载人类如此多的想象和憧憬。也没有哪一场探索,能像探索火星一样,在过程中不断交织着反转和奇迹。这是一段历时四百多年的“追星”之旅,它记录着好几代科研人员的梦想和智慧,也见证着人类无数次地将永不言败的精神发挥到的震撼!

火星对于人类是一个极其特别的存在。它是太阳系中很像地球的行星,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到火星去》一书中,作者全方位介绍了火星的本体科学,如环境、地貌、内部结构、起源与演化等。同时,也深入探讨了火星是否有生命、火星的长期改造、成为第二个地球的可能性等前沿话题。

该书作者莎拉·斯图尔特·约翰逊,乔治敦大学行星科学副教授、行星科学家。曾任 NASA 火星探测器“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项目研究员、总统科学顾问。现任 NASA 组建的专家小组--生命探测科学中心(CLDS)研究员。

此书详细记录了数代科学家们宝贵的“追星”经历,从而向读者展现出人类最极致的探索精神和最前沿的科学创新。作者遣词下的这本书火星的宏大叙事和自身的点滴小事并行,既硬核又浪漫。

火星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一种衬托,也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反应。火星让我们看到乌托邦,看到荒野和避难所,也看到神谕和一切皆有可能,探索这一切的一切是浪漫的。

这本书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其实追求知识与真理的道路上也不光是枯燥与无味,还有许多别样的美妙。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中国航天人步履不停,将一个任务的结束当作创新的起点,向着新的目标砥砺前行。

新进出版的《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不仅是一部关于钱学森个人的传记,更是通过大量文中的注解为读者展开了一幅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画卷。传记中钱学森为国家的艰辛付出和取得的卓越贡献,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过去到现在蓬勃发展的精气神。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翔实而又感人至深的传记作品,研究组笔下的一个个真实故事向读者诉说着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不朽功勋。

研究组在致读者的信中这样写道:“这部著作,是中国航天一批平均年龄超过75周岁的老同志,历时十余年时间,采访一百多位钱学森身边的科技工作者,抄录有关档案百万余字,精心编辑完成的全面反映为中国航天作出杰出贡献的钱学森的纪实性人物传记。”

翻开这本传记,读者最先读到的是钱学森3次至关重要的人生选择:报考留美航空专业,决定从业航向;做冯·卡门的学生,奠基学术成就;返回祖国服务人民,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众多记叙钱学森伟大成就的作品中,一些人只记得他突破艰难险阻返回祖国以及回国后凭借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带领航天人创下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钱学森回到祖国之前的成长经历知之甚少:钱学森为何选择航空专业,如何在航天领域有所建树,为何从麻省理工学院来到加州理工学院……本书着力塑造一个真实而全面的钱学森,告诉读者钱学森的家国情怀伴随着他人生的每时每刻。

读过此书,人们了解到钱学森一开始曾立志于机车制造专业。在国内念书时,钱学森受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的影响,一心想为当时的中国建设铁路。

淞沪会战的失败让钱学森认清了现实:日本拥有几千架飞机,而中国能投入空战的不到100架,日寇的轰炸让当时的中国没有招架之力……

无法抵御外敌的蹂躏又谈何建设呢?看到祖国被日寇侵略的悲惨现实后,家国情怀在钱学森心中已然觉醒。北京青龙桥火车站,在向詹天佑的塑像深深鞠了一躬后,钱学森在航空专业开启了新的征程……这本传记里评价,报考航空专业决定了钱学森的命运,以后所发生的一切都与此相关。

读过此书,人们知道身在海外的钱学森一直都在准备着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是钱学森在美国发展最为得意的时候:他看起来是那样年轻,功成名就,家庭幸福,美国上流社会富足的生活在向钱学森招手。

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钱学森在美国连一美元的保险也没买,同事劝钱学森买股票投资,当股东,钱学森对此毫无兴趣……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读到此处,读者会渐渐明白,钱学森心中有更重要的追求,这个追求是他来到美国的原因,无论海外的生活多么富足,钱学森的家国情怀一直都在他的心中。

还给读者带来了钱学森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个关于空气动力学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故事,是在钱学森主持下,航天技术为国民经济作贡献、为祖国争光的一个实例。

香港天坛大佛的建造工程被视为一项祝福回归的亮点工程。

当时,很多方面对大佛工程十分关注。日本有公司提出可以为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但佛面要朝向东京方向,这项方案被断然拒绝。

最后,凭借航天先进技术和出色的系统工程管理优势,航天人成功拿下了该工程,而主抓此项工程技术问题的正是钱学森。“大佛工程由全国政协两位副主席负责,赵朴初抓整个国内外佛教界的关系,钱学森抓技术问题。”书中写道。

1989年,在天坛大佛装配工程中,正值14级台风袭击香港,不少人担心出现意外。但钱学森已为此做出了准备,他亲自规划的低速风洞已进行了详尽的空气动力试验,准备好了一系列抗台风措施。最终,大佛成功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赵朴初称这项工程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以现在的眼光回溯,钱学森在那个年代具有长远的目光:航天技术在传统的国防、宇航等领域外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如今,航天技术发挥牵引带动和辐射作用,培育形成航天特色经济业态,从而构建现代化航天产业体系……在环保、医疗、食品安全等多项产业中,航天技术正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带动相关产业不断发展进步。

钱学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曾评价这部传记:“2009年,父亲去世后,媒体发表了许多纪念文章。这些文章里有一句话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钱学森身上都有体现。回顾他在中国航天事业的作为,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位在中国航天有独特建树的科学家。《剑指苍穹》这本书恰恰可以满足年轻人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之需。”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正在阅读这本书的我们传承发扬钱学森的精神品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为航天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