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科 :当 新 媒 体 变 旧 了
鲍栋
基于一台电脑从事艺术工作的林科,常常以一种自然的眼光去看待人工的虚拟空间,使它们显得在“仿自然”。他试图消除现实与虚拟之间的隔阂和界线,将自然的风光与数字图标通过最简单的操作应用,使之呈现出一种与日常亦为接近的图景。
数据泡沫板 120cm x 58cm 2013
林科的工作室就是他那台2008年产的15寸的MacBook Pro, 预装了Mac OX S 10.6.8操作系统,标配的软件有Safari浏览器、预览程序、Quick Time 7.0 Pro视频,再加上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 CS4,以及录屏软件Screenium,这些构成了林科的工作环境,而互联网则提供了用之不竭的材料。这台笔电是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台“熊猫机”(银灰色合金外壳配上黑屏幕边框和黑键盘,即现在的主打机型),替代了之前纯白的“小白”。不管怎么说,2008年的配置已经相当老旧了,林科的这台最近已常出现屏幕漏电,虽然这种意外效果也给他带来了额外的灵感。
2008年,林科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毕业,作为专业技术好的学生被招募进系里的项目工作室,参与上海电子艺术节与世博会的项目。他可以把很多主流软件玩得很溜,但林科不是技术控,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把这些软件作为技术手段去实现那些标准化的功效,反而是让软件中的各种操作逃逸出它们本来的工具属性,如同把词语从表达功能中解放出来,变成了诗句。如果说诗歌带来的是语言能指的快乐的话,那么林科的作品带来的就是图形界面的欢乐,他不管这些程序是以什么方式,以及在什么目的下被设计出来的,他只负责使它们的界面变得有趣,充满感性的惊奇。
虚拟内存的风 录像截屏
林科以一种自然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人工的虚拟空间,使它们显得在“仿自然”。在《落日余晖下的文件夹》(本文封面图)中,他把文件标签设定成橙色,再把背景显示设定为一张黄昏海滩的风景图片,使标签的橙色看起来是余晖中的一抹。《虚拟内存的风》是用PS的路径变形工具来回拉动图形,使其产生风鼓帆动的效果;《Waves》是利用PS的魔术棒工具形成了选取边缘闪烁效果,像是水面的波光粼粼;《传统罗曼史》则是不停地调整一张影像展厅图片的RGB曲线,仿佛是展厅投影屏幕光线在不断变换。这个方向上最代表性的作品是《星际旅行2013》,多边形套索工具在宇宙星空图片上来回穿梭转向,在闭合的那一霎那形成了选区闪烁,仿佛时空之门被打开,而接下来整个选区的缓缓移动,就像是时空跃进进入了倒计时……这一系列基于PS界面操作的作品使那个数字空间获得了人间的生机与灵性。
传统罗曼史 单通道视频
这些作品中的技术是极其普通的,只要使用PS软件的人都非常熟悉这些操作,但他们估计都没有想到过把这些操作本身的界面效果视为艺术语言。或许是杭州“小制作”活动的影响,林科的技术阈限向来很低,他的“文件夹”系列就是这样,只要会使用电脑就行,这近乎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自然状态下没有谁觉得呼吸需要一种特别的技术,但又有谁会把呼吸变成艺术呢?在很大程度上,林科的艺术来自于对人们熟视无睹的电脑界面的发现、想像与创造,提示文件名重复的弹出框上的“好”被他想像成两个文件夹之间在打招呼,叫做《文件夹见面say Hello》。而《宇宙文件夹》、《鸡生蛋生鸡》这类作品则是利用文件夹的嵌套结构与文件替身(即Windows系统中的快捷方式)编排的。能够把这些如吃饭睡觉呼吸一样自然的电脑基础操作变成有趣的游戏,所需要的包括对能指的敏感,以及对好玩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把自己与这个数字世界彻底连接起来。
宇宙文件夹 2010
这并不是要讨论脑机接口这类尖端的技术问题,事实上,通过不断发展的媒介来延展自身的存在,这早已是人性的一部分。就像毛笔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或者管风琴对于巴赫,对于林科这代人来说,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各种各样的屏幕与界面,已经与自身存在连接在了一起,不仅有意识,还有身体。《植物按摩人类双眼》《电子乐总让人跳舞》《噗》,还有最近完成的《Lightning》,这类作品最能够说明林科不是一个外部的控制者,而已是一个身处其中并不区分内外的参与者——屏前操作着电脑的林科与屏上摄像头即时影像中的林科都是林科。
噗 单通道视频
实际上,林科自己对这些技术媒介的理论问题并不感兴趣,因为他并不试图站在媒介之外的位置上,即从某种批判的角度去认识媒介。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媒介批判的问题意识正是他在新媒体系的老师们(如张培力、耿建翌)所建立并坚持的,但在新媒体艺术的观念上,林科有点逆反,他本能地投入到美丽的媒体新世界中,而不愿意刻意地保持反省的距离。因此,他的作品远离了新媒体前辈艺术家们的冷静、克制的美学,从硬桥硬马的硬观念与硬技术转向了享乐主义的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身兼“双飞小组”成员的林科有点放纵他的逆反,似乎很强调他时而软塌塌时而邪乎乎的低技术+土办法美学。
植物按摩人类双眼 录像截屏
“新媒体艺术”这个概念在中国的正式确立是2001年,其标志是杭州的“中国美院新媒体艺术中心”和北京“藏酷新媒体艺术中心”的出现,2003年国美新媒体艺术中心升级为新媒体系,开始招生,林科是2004年进去的第二届学生。十多年后的今天,如果把新媒体比喻为曾经的一件新衣服的话,那么它现在已经被穿旧了,也穿熟了,穿起来更自在了,甚至不必太讲规矩了。在这个意义上,林科所呈现的除了一种个人取向之外,还暗合着某种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