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第一代互联网连接了PC,第二代互联网连接了手机,那么AI时代将实现数据的连接,真正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巨大价值。如何安全、高效地分类分级使用数据,成为社会各界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AI助理能否普及,取决于技术框架和规则机制是否安全可信,是否能让用户放心授权AI调用个人的数据库和知识库。
假设信任前提成立,可以预见,AI助理将打破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之间的“信息孤岛”状态,统筹管理用户散落在不同产品上的数据,为其提供全覆盖的一键式智能服务。
职场案例:
Al助理“下乡”:
已经学会养猪,即将开始学养鸡、生蛋。
周子超是一名数字化工程师,他所在的铁骑力士集团,是一家饲料、牧业、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现有员工1.3万多人。
周子超新近开发了一个叫“智慧养殖专家”的Al助理,在企业内部和全行业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
周子超在钉钉上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底座开发了一个Al助理。
在训练Al助理时,周子超喂了三类数据:
一是公司制度,输入后通过关键词就能随时查询;
二是行业资料,比如发现猪的状态异常,就可以通过描述具体情况,在Al助理的指引下决定下一步动作;
三是内部经验、数据,比如公司经常邀请“十佳养猪场长”分享经验心得,Al助理可以激活这些历史经验,方便场长们随时借鉴。
周子超介绍,养猪场有两个关键指标:
一是料肉比,猪每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
二是PSY,即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
这两项指标事关养猪场效益,也关系到每位场长的奖金高低。
以前,只有总部实时掌握这些数据,场长们只顾闷头干,到年终等着看结果。
而现在,每位场长都可以通过Al助理查看按月更新的数据,倒推问题所在、寻求改进办法。
未来,周子超希望在公司养鸡、产蛋等业务上也能开发
Al助理。
他还计划全面清洗公司系统里的各种碎片化数据,喂给Al助理,按照数据权限开放给各类员工,让全公司每个人都有一个Al助理。
2024年3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组织与领导力系主任、Flextronics讲席教授李宁及其团队预发表论文:
《超越技术:
生成式AI背后的人类才智挖掘》。
李宁教授团队用7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一项开创性的实证研究。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素养”(即使用AI的能力)已经发展为一门独立于传统技能和知识的新兴必备技艺。
人与AI的深度合作,不仅是技术运用的提升,更是个体能力的延展和重塑。
生成式AI是人能力的催化剂,人则是AI能力的引导者和放大器。
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可AI能力是一项人才关键指标,在招聘、考核等环节予以重点关注。
AI逐渐承接执行简单工作任务,
人机协作的重心转向战略分析、创意创新、问题洞察。
AI能力作为一项独立能力,其外延不断拓宽。
掌握先进AI工具并能用好工具的人,将成为职场上的“超级个体”
,收获数倍乃至数十倍于常规个体的产出。
职场案例:
编程小白练出50多个模型,工作提效10倍。
南墙是四川成都一家工作室的设计师,有8年工作经验。
她不会编程,却在过去一年积极尝试,根据开源大模型和素材,亲手制作了超过50个Al图片模型,不仅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式,还上传“堆友”Al设计平台,成为平台上的明星设计师。
这些模型品类丰富,涵盖动漫、插画、3D图标、产品展台、人像摄影,已经被大量设计师同行采用。
单个模型在“堆友”平台的作图量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她根据数据和反馈,反向推断未来的流行趋势,让自己的设计变得更能引领潮流。
……
人机协作之下,南墙有两点重要收获:
一是实现了惊人的10倍提效,二是Al会贡献意想不到的惊喜。
10倍提效是全流程共同改进的结果,比如使用产品展台类模型,能省去场景布置、场景图购买、产品摄影、建模等环节,直接生成最终图片,省时省力省钱。
另外,在“堆友”这样的Al设计平台调用模型,时不时会表现出智能涌现。
比如,南墙设置参数时描述了A和B,Al最终不仅创造出了A和B,还给出额外的C选项,给南墙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激发出更有新意的作品。
在AI理解物理世界规律和人类的行为之后,
将以机器人等形态,成为体力劳动的有力助手,并从封闭空间走向公共空间,从生产制造走向服务业
,把更多人从辛劳中解放出来,全面改变人类的职业形态和生存方式。
这一轮AI技术革命推动就业市场呈现两极化,全社会对高端技能岗位和低技能要求岗位需求旺盛,对“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间层人员需求减弱。
面向AI时代,刷新就业观和人才观变得愈加刻不容缓。
趋势分析:
对比“20个最容易受大语言模型影响的职业”和“20个最不容易受大语言模型影响的职业”,眼下最受追捧的大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绝大多数都位于前一个榜单,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大学生就业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报告》后文将提及,一批职业院校已经行动起来,在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对接产业和教育资源,组织学生针对性强化Al素养,考取Al有关的新职业认证,为学生匹配就业市场需求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一年,更多企业将引入AI工具,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
AI开始成为简历筛选、招聘面试、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的重要参与者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重塑职场文化和人际关系。
kimi、通义千问等新一代AI大模型工具具备长文解析能力,一些企业用其概括简历要点,并通过问答针对性提取信息,全面提升简历筛选的成效。
从趋势看,求职简历已经不必简短,可以附带个人代表作等更丰富的信息,以便用人单位在AI的协助下全面深入了解求职者。
职场面试也正在被AI改变。
基于新一代技术,
“AI面试官”具备了更强的视频分析、语音分析、语义理解、表情识别等能力
,在保障面试者知情权、事先经其授权的前提下,可以“千人千面”地提问、聆听、洞察,并做出评价。
未来,管理者可以使用数字分身担任AI面试官。
职场案例:
Al面试官接管首轮面试,生成“全息简历”。
2022年,加多宝与钉钉生态伙伴“Al得贤招聘官”建立合作。
以模型为抓手,加多宝完成了面试流程的再造:
用L4级别的Al面试替代了原来的HR首轮群面,快速出分、快速筛选。
系统自动整合候选人简历、答题视频、认知能力测试成绩等信息,生成
Al全息简历。
技术面试官在面试之前,就可以基于Al全息简历先作筛选,快速聚焦合适人选。
面试官们反馈,Al推荐的人选比以前的更优质。
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在Al的帮助下,招聘成本降低了30%。
……
总体而言,Al招聘解决了传统招聘的几大痛点:
一,人力筛选海量简历,费时且随机性大。
二,低效、无效沟通占比高。
三,不同面试官标准难统一、意见难统一,内部沟通决策成本高。
四,同一个面试官会受情绪、体力、时间安排等因素影响,评价缺乏稳定性。
基于AI助理对在线办公的全局信息管理,每个人对企业组织的投入和贡献都变得清晰可辨,推动职场评价更加透明、公平,劳资关系更广泛地从出卖时间转向交付结果。
更多企业将以结果为导向,淡化定点定时考勤打卡,增加办公灵活度和员工自主权。
“955”惯例开始被更加人性化的灵活工作制取代。
职场案例:
用Al激活“沉睡”的数据和知识资产。
佳沃是国内最大的蓝莓生产企业之一,做好生产基地主管和一线工人的培训,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一环。
过去,他们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和“师带徒”的方式,但知识专业性强、更迭快,一线工人流动性大,培训工作量巨大。
李萌是佳沃集团知识管理总监,她的目标,是让新员工也能随时调用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