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有哪些育心“神器”?1月15日,
华东师大二附中
举办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浸润学生心灵世界”班主任论坛
,十位来自“华二系”学校的班主任登台亮相,分享了他们的育心“独门秘籍”。
当天的分享者,既有在教育一线默默耕耘、积累了整整10年经验的班主任,也有来自华师大二附中教育集团下属小学至高中的优秀班主任代表;既有主张“教育长期主义”的国际部班主任,也有致力于成为小学生“知心大哥哥”的小学班主任,更有来自清华大学求真书
院“杰出少年示范数学班”的
班主任。
论坛由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处副主任张成鹏主持。
现场,
华师大二附中高中老师马洁芸
分享,她关注到一些资优生也会有“成长的烦恼”。进入高中之后,面对来自同样优秀的同辈压力,学生对自我的期望如果没有很好地调试,或是在学业学习中遇到挫折,也会导致巨大的心理落差。
“我们伴随孩子的三年旅程其实很短,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资源。”
马洁芸将目光投向学生生涯发展和内驱力的激发。她运用信息表挖掘学生的特长,并充分利用学校多样化的活动平台,为孩子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书法创作、诗歌朗诵、园艺表演……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领域里熠熠生辉。“我们要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这些宝贵的特质如同隐藏的宝藏,等待他们去挖掘。每当他们因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们,他们拥有的远不止成绩。”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捕捉细节,为学生注入希望的力量,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中班
主任
王伟波也同样关注到学生“成长的烦恼”。
“学习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它并不是全部,你有这么好的设计灵感和审美素养,将来在你擅长的领域你一定会大放光彩,我相信你可以战胜挫折,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了解到学生的焦虑情绪后,王伟波曾这样引导一位学生。平时他就注意到,这位同学板报设计非常出色。在他的持续关怀下,这名学生虽仍面临压力,但心态逐渐调整,笑容也重新回到了脸上。
“面对孩子,我们不仅要说可以,也要跟他们说没关系,即使成绩不好也没关系。”
现场,像这样案例的分享还有很多。当学生陷入迷茫时,班主任就是“孩子心灵的引路人”,用爱与智慧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引领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面对不同学段与各具特色的学生,这群“最懂孩子的人”纷纷亮出育心“神器”,各显神通。
华师大二附中宝山校区的施雯老师
利用一个小小的麦克风,将班会课变成了学生展现自我、发出声音的舞台。
每周五的“班长时间”成为学生的主场,施雯老师与班长精心策划班会主题,邀请学生担任主持人,自由探讨。麦克风虽小,却让学生的声音被听见,让学生的想法得以碰撞。“学生们不仅变得更加自律、开朗,学会了如何应对学业压力,还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在华二国际部,
班主任胡婷婷
则
通过“日记接龙”与学生建立心灵链接。
在初中阶段,她鼓励学生在班级日记本上书写校园故事,通过接龙传递思想、分享感悟。到了高中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性格特点,胡婷婷将班级日记转变为个人月记,继续通过文字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有的学生养成了晚自习后操场跑步的好习惯,有的学生则在日记中深入反思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我会根据这些细节与他们沟通交流,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胡婷婷看来,这一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更促进了他们的自我成长与反思。
此外,
梁灿老师
通过
夸夸群和吐槽大会
,为学生提供释放情绪、发现自我的空间;
姚海远老师
则通过
校训书法作品
等“小礼物”,增进师生情感。
这些创新做法也让参会者眼前一亮。
老师们用他们的小巧思,撬动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门,使得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富有成效。
在老师们看来,“有温度”的教育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优秀人才。
据悉,这是该教育集团首次举行小学至高中全学段参与的德育盛会。
来自华二浦东教育集团张江、普陀、宝山校区,临港分校,华二前滩,金山实验等多所学校的代表,以及校领导、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探德育创新之道。
现场,
上海市教科院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副会长孙红
为中小学获得浦东新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教师颁奖。
华东师大二附中
党委副书记洪燕芬
表示,德育工作的核心是育德,而育德的关键在于育心。
在AI时代,创新拔尖人才的育心工程尤为重要。
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引领他们走向卓越。
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研员张丽
对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给予了高度肯定。在她看来,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