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发现妈妈群越来越有一个共识:
光死盯着课本
,已经不能保证孩子未来的竞争力了
。
根据教育部新近几年出炉的政策,未来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
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概括来说,有三个大方向:
①
文化基础
:文化知识、学科知识、科学知识要扎实;
②
自主发展
: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和社交力,拥有健康的身心生活;
③
社会参与
:让孩子有责任感、关心国家和社会,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等。
只盯着课本死学的孩子,不仅会在
“中高考中处于劣势”,
步入社会也会很容易淘汰,或被机器取代。
比如《最强大脑》上
11岁的张晋恺,
先后打败多位清北学霸,一战成名。
了解他的学习安排,就会知道身处人大附中这样的名校,他小小年纪就接触了: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社团类活动……
正是多元全面的教学安排,培养了他远超常人的
专注力、观察力、思考力、空间想象力......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始终相信: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与其死盯孩子的成绩,不如让孩子全面发展,培养更具
长久“竞争力”的
学习力、创新力、责任感
。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疯狂给身边家长安利这套
《
课后半小时
中国儿童核心素养培养计划》的原因。
这套书的定位就是——
让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能
利用课后的30分钟时间,完成在课堂上没有的核心素养提升。
根据教育部的核心素养规划,
制定30天
严谨阅读计划
,助力孩子身心灵的全面发展。
全套31册,
按序号标注阅读顺序
,按部就班每天读一本,一个月让孩子的素养能力阶梯提升。
一共15册,覆盖数学、地理、化学、生物、历史、科学......
院士级科学家+
一线名师,
对孩子进行
全学科兴趣启蒙。
大部分知识,直接对标中学课本,同事的孩子直接拿初一的课本拿出来对照学习。
初中
化学中的碳酸反应:
图文并茂的漫画图文,
让6~12岁的小朋友,都能轻松看懂。
《高效学习》、《学会观察》、《学会应用》、《探秘大脑》、《机器学习》、《认识自己》《社会交往》。
这一阶段,重在
通过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助孩子学会科学学习和健康生活。
《高效学习》这一册中,通过介绍
注意力、自我效能感、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
等概念,帮助孩子科学认识大脑。
许多概念,都可以学以致用。
比如,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制定复习计划,可以极大提升孩子背单词、背古诗词的效率。
了解拖延症,用漫画故事,帮孩子
改掉“拖拉、畏难、磨蹭”的坏习惯。
让孩子了解
“压力源”、“五大人格”、“情绪分类”
.....
等心理学概念,提高抗挫力和社交力。
在《探秘大脑》,
了解
“神经系统”、“认知加工厂”、“记忆库”
等脑科学概念,从生理上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阶段:社会参与
,
重点培养孩子的
科学思维和价值观、世界观
。
一共8册,包含:
《中国力量》《国防科技》《保护地球》
《世
纪能源》
《工程思维》
《生物技术》《生命密码》《空天梦想》
在
《中国力量》
这一册,
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和中国高铁、深海“蛟龙”号等引以为豪的中国力量,培养民族自信心。
通过认识八大行星与太阳系,了解空间站、银河系以外的世界等,激发孩子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
翻开《保护地球》,了解
昼夜更
替、全球变暖、生物大灭绝、酸雨......
介绍科普知识的同时,也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孩子
从小树立关心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7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
担任特约学术顾问,豪华程度,堪称童书天花板。
11位教授、专家担任素养顾问+
6位知名一线教师,
担任专业审读,确保孩子读到的每一页,都是有依据并靠谱的内容。
每册书搭配
头脑风暴问答+名词索引,
助力孩子复习巩固。
全套31本书,
内容丰富全面,
从数理化到史地生,从基础学科到前沿科学,从生活心理,到创新应用,
应有尽有。
按部就班
每天一本,
一个寒假,让孩子的素养能力嗖嗖提升。
每张思维导图,串联一个大系列的主题知识。建立框架思维,学习记忆效率加倍。
《课后半小时 中国儿童核心素养培养计划》,
全套全彩31册
原价898元
,
团价:只要291元。
不到两节辅导课的钱,让孩子收获海量知识,提升核心素养,这笔投入太值得了!家有小学生,一定要入手。
关于这份套书内容编排的良心,接下来和大家细细道来......
难度递增的版块设计
让孩子30天,涨知识,开眼界
这套书上市以来,就屡次售罄,在家长圈中收获超多好评!
一方面是30天完成基础学科+人文素养的全方面启蒙。
内容编排科学,家长省心。
另外一方面,它的内容真的很好读,让孩子拿到手就能被吸引。
专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电子光学专家,
周立伟院士
来写的推荐语,给孩子“揭开物理知识的神秘面纱,埋下科学的种子”。
每册书
,设置四个栏目,
从易到难,激发孩子对物理的兴趣。
青出于蓝
:一线教授和专家的互动回答,激励孩子找到科学偶像。
每个概念讲解,包含图文科普+漫画故事,把一个个小小的知识概念,揉碎了给大家讲到家。
每册45页左右,不到半小时看一本。一周读下来,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肉眼可见地高涨!
下面以《物理现象》这一册,来讲述下这套书的内容编排。
好读、专业的课外“加油站”
让学科兴趣启蒙,变得so easy
比如,通过
“超市里的电子秤”
,引出物理学中的
“重量”
概念。
再通过“小小秤砣压千斤”,延展讲到物理学中的经典力学——
“杠杆原理”
。
紧接着,通过
“自热小火锅不用生火,就能加热食材”
的现象,引出物理学中的“热量”概念。
并通过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详细讲解自热小火锅的原理。
看到这儿,孩子们就知道了,物理学一点不遥远,只要用心观察,生活处处都是藏着物理知识。
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帮助孩子认识更多专题知识的基础概念。
在《物理现象》这一册中,这个栏目一共是17个小主题:
包含了物理学中的许多知识概念:
振动、共振、声音反射、超声波、光折射、浮力、摩擦力......
首先,通过辛弃疾的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带孩子思考
“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再介绍声音的三个特质:
响度、音调、音色。
帮助孩子科学的认识声音。
进入「漫画加油站」,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漫画生活故事,
加深孩子对这些物理知识的理解。
再通过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
对着山崖喊话,听到的是自己的声音
。引出“回声”的概念。
紧接着,讲述“回声”产生的条件:足够大的反射+合适的距离。
并补充讲述,生活中还有许多声音,是人类听不见的。这就涉及到了
“声波”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