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不到4折!KAYANO ...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埃里森放话“48小时AI定制癌症疫苗”:是颠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生命科学仪器核心部件,国产化难在哪里?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0-03 18:41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 1143-2 期文章
作者: 杨兆义
来源:鑫联享

科学仪器国产化之路的第二阶段是部件国产化


维保国产化实现了,维保过程中需要的部件更换如果还被“卡脖子”,仍然不能彻底实现国产化,同时,整机的国产化是先从部件国产化开始逐步实现的,当所有部件都可以国产化后,整机自然就可以国产化了,部件国产化率可以用来表示部件国产化的程度。


因国家政策的推动,有些领域看似国产化推动的非常快,其实是一种假象,不是真正的国产化。比如:进口仪器在国内组装就被认为是已经国产化了,但从部件国产化率来仔细分析,大部分只是从国外进口原装部件,在国内组装一下,整机被认为是国产设备了,其部件的国产化率几乎为零,这是一种虚假的国产化。


完成基础零部件国产替代,是实现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可控战略的重要技术节点,对整机国产化的推动作用非常大。科学仪器零部件涉及源、探测器、光路部件、电器元器件、液体流路部件、运动驱动部件、专用部件等十几类,
其中 用于强化探测能力,包括电子源、X射线源、离子源、声源等;
探测器 用于声、光、热、力、电各类信号的探测;
执行部件: 将信号传递至探测器,承担各类传输和传递功能,如光纤、真空系统、质谱中的四极杆,色谱中的色谱柱、高压泵等。

在中国,科学仪器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还是非常低的,几类主要的科学仪器零部件国产替代情况如下:

1.质谱仪: 离子化装置国内可以做,但电子光学传输装置、探测器做的不好。质谱仪中的液质联用仪国产化率不足5%,国内市场主要被安捷伦、沃特世、岛津、赛默飞等进口品牌占据,占比90%以上。

2.电子光学仪器: 如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弱的地方是:源、探测器,这类仪器主要依赖进口,其中冷冻电镜国产化率为0。

3.电子学类仪器: 如示波器、网络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在低端领域中国制造正在实现赶超,高端领域还很弱,主要弱在探测器部件上。

4.核磁: 源部件上还可以,比较麻烦的是磁体、探测器,主要依赖进口。

5.X射线仪器: 源部件是弱项,探测器也不行,执行部件做的很好。

科学仪器部件国产化难点与痛点


1. 以技术跟踪为主。 国产化局限在低端领域,因部件制造规模化小、利润率低,不能保持持续的研发投入。而赛默飞、蔡司、PE、安捷伦等国际品牌科学仪器部件规模化制造,利润率高,持续把产值的20%左右用于研发投入,中国的科学仪器部件制造没有历史积累,很难有这么大比例的持续性投入,也就很难做到技术领先。

2. 品种多而分散。 科学仪器的部件有成千上万种,需要分类研发。但如何分类?如何分工?企业如何介入研发?如何培养专门做关键部件的企业?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3. 产学研用不通。 做好关键零部件,产学研用一定要打通,目前要么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要么科研人员自己做产业化,但又遇到研发与企业估值不一致、科研人员做产业是外行等问题,科研转化效果不好。

4. 人才及经验不足。 高端人才特别是具有高端仪器研发经验的人才不足。

怎么实现科学仪器部件的国产化


1. 政府支持与引导。 中国政府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科学仪器是基础研究用设备,需要持续投入,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政府要做出规划引导,充分介入,组织建立研发到转化的平台,安排专项资金持续投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