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兴证固收研究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深夜,阿里大涨!中国金龙大涨! ·  8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提升“含绿量” ... ·  14 小时前  
冠南固收视野  ·  转债市场日度跟踪20250219 ·  昨天  
中国证券报  ·  事关具身智能,蚂蚁集团最新回应 ·  昨天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  今日开幕|国泰君安2025春季策略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兴证固收研究

【兴证固收.转债】追逐转债行情中的alpha——中欧可转债投资价值分析

兴证固收研究  · 公众号  · 证券  · 2025-02-18 00:00

正文

投资要点


转债在大类资产中表现占优

  • 对比转债扩容以来的各个阶段,2023年8月-2023年9月间,固收+资金在负债端出清的时间最长,期间年金资金、公募资金是主要减配转债的资金。 剔除被动减持的影响后,公募和年金减仓规模明显下降,保险增持规模大幅增加。转债筹码出清后,容易酝酿具备持续性的大行情。

  • 2025年转债的alpha,来自供需格局的优化。 自2017年扩容以来,2024年转债规模首次出现明显收缩。固收+基金的申购、年金配置仓位,都处于历史上偏低水平。债券已经处于历史上最低的收益区间,用转债做替代的需求很高。2025年转债供给环境好于2021年,而需求的持续修复会给转债带来更好的估值溢价以及超额回报。


2025年,转债alpha来源于正股与估值

  • 转债收益来源包括了正股贡献、溢价率贡献、条款贡献,2025年转债在正股因子、溢价率因子中,都可能贡献出alpha:

  • 1)转债的正股结构优势,会带来更好的弹性以及不错稳定性。

  • 2)转债凸性的属性,导致在正股宽波动的行情中,转债能够创造alpha。

  • 3)产业性行情、小盘行情阶段,转债容易做出alpha,相对来看,等权指数、双低/低溢价组合容易做出超额收益。

  • 往后来看,转债更需要通过更为精准的策略选择、标的选择,创造出超额收益。经历了1-2月份转债估值的修复,后续转债通过抬估值来贡献收益的难度增强,超额收益需要从更准确的策略结构选择、标的选择的成功率来获得超额收益。


中欧可转债投资价值分析

  • 中欧可转债的代码为004993,基金管理人是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李波。 该产品在更换经理以来,在转债基金中业绩表现、夏普比例均为第一。该产品当下投资聚焦于可转债,未有权益仓位配置。

  • 持仓风格偏分散,整体配置偏均衡。 转债收益中较大贡献来自于中小盘品种的波动收益,分散策略长期来看会明显好于指数表现。个券挑选上,中欧可转债重仓的转债普遍具有双低属性,尽可能放大跟涨能力,而降低回撤的压力。

  • 引入量化+主动策略,而尽量减少相关策略的相互干扰。 尽可能地扩大资管机构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采取部分仓位量化独立操作、部分仓位发挥主动择券优势的方式,做到既强化收益,也能够在控制回撤上有更好的效果。

  • 产品规模偏大,申赎对于产品的流动性冲击较小,规模优势、量化的优势,可以尽可能弱化申赎带来的流动性冲击。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报告正文


转债资产的表现来自于正股、溢价率、条款等,对于该资产的理解越为深刻,长期的组合表现就会越突出,历史上转债产品相对于基准的收益偏离度也明显高于纯债。本文以中欧可转债为例,讨论转债如何能更好地做出中长期的超额回报。

1

转债在大类资产中表现占优

可转债经历了一年维度的快速下跌,资金筹码干净

从历史经验来看,转债资产在大类资产中最优的性价比,一般都来自于负债端充分的出清,历史上最明显的负债端出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阶段:1)2018年5月-12月;2)2020年10月-2021年1月;3)2023年8月-2024年9月。

对比转债扩容以来的各个阶段,2023年8月-2023年9月间,固收+资金在负债端出清的时间最长,期间年金资金、公募资金是主要减配转债的资金。 而2024年固收+产品规模大幅缩水,2024年前三季度固收+份额下降了2183亿元,而2022年至2024年Q3,固收+基金规模下降了11375亿元,资金对于含权类产品已经是严重低配。从转债持仓角度来看,2024年机构对转债持仓同样有明显下滑,沪深两所主要持有者多数减仓。

剔除被动减持的影响后,公募和年金减仓规模明显下降,保险增持规模大幅增加。 如果仅观察持仓规模的变化,2024年1-12月公募基金和年金分别减持转债493亿元和351亿元,降幅分别为18.7%和19.4%。剔除被动减仓的影响后,可以发现年金和公募基金(剔除ETF)的减持规模大幅下滑,分别由493/351亿元下降至153/120亿元,保险的增持规模由66亿元大幅上涨至169亿元。

转债筹码出清后,容易酝酿具备持续性的大行情。 在2018年转债历经半年维度负债出清后,2019年-2020年转债指数获得了趋势性的拉涨。在2021年初转债的季度级别调整后,2021年转债指数几乎没有过多回调。而在2024年9月的权益反弹行情中,转债前期明显滞涨,而近期则开始了不错的补涨。从时间长度来看,本轮转债的行情依然具备持续修复的动能。

2025年转债的alpha,来自供需格局的优化

自2017年扩容以来,2024年转债规模首次出现明显收缩。 数量上,2017年至2023年转债市场的数量持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2024年的数量首次出现下降。规模上,2023年已经出现了增速的显著放缓,2024年则出现明显收缩;主要是20亿以上转债的规模明显收缩。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转债市场年内合计发行转债41只,规模383.74亿元,分别较2023年下降69.40%以及72.36%。而2024年转债退出的规模(约1670亿元)相对往年(最高是2020年约1400亿元,2023年约1350亿元)有明显增加。

从观察转债待发行的储备情况来看,目前转债预案有边际提速迹象,但相较此前中枢仍然有所降温,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转债市场供需格局仍然偏紧。从目前转债发行预案进度来看,处于同意注册阶段和董事会预案阶段的项目数量增长有所加快,尤其是2025年2月以来,同意注册公司已经新增5家。目前处于同意注册及之后环节的样本有11只,总规模约170亿元,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亿纬锂能(50亿元),如果这些储备项目无法在4月年报季以前发行,那么可能还是要等到下半年才能看到明显的发行加速。

固收+基金的申购、年金配置仓位,都处于历史上偏低水平。 2024年,固收+基金份额下降了2685亿元,而2022年以来固收+基金规模下降了11877亿元,资金对于含权类基金产品已经是严重低配。另外,截至2025年1月,年金持有转债规模降低为1306亿元,考虑到6万亿左右规模,转债持仓占比仅略高于2%,较高点明显下降。

债券已经处于历史上最低的收益区间,用转债做增强的需求很高。 债市整体持续交易“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预期的过程中,债券已经提前预支了后续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固收资产负carry压力较大。而此前明显低配的转债则出现了明显的资金回补现象,转债估值持续抬升。

2025年转债供给环境好于2021年,而需求的持续修复会给转债带来更好的估值溢价以及超额回报。 2021年,转债需求增长是历史之最,理财扩容带来了重要的增量资金;而本轮固收+虽然有明显的出清,但资金重新流入的逻辑并没有2021年有持续性。而供给层面,2021年是近年转债供给大年,而2025年则是转债到期的大年。



2

2025年,转债alpha来源于正股与估值

转债收益来源包括了正股贡献、溢价率贡献、条款贡献,2025年转债在正股因子、溢价率因子中,都可能贡献出alpha:

1) 转债的正股结构优势,会带来更好的弹性以及不错稳定性。 分结构来看,转债有35%规模是银行为主的红利类资产,能够给予指数更好的稳定性。50%的转债品种偏小票,这部分品种的表现,也决定了转债的弹性贡献。这种天然哑铃型的正股结构,也是转债能做出超额收益的重要前提。

2) 转债凸性的属性,导致在正股宽波动的行情中,转债能够创造alpha。 转债的涨跌不确定性,会在正股波动率放大的阶段下,给组合贡献显著的超额回报。

3) 产 业性行情、小盘行情阶段,转债容易做出alpha,相对来看,等权指数、双低/低溢价组合容易做出超额收益。 转债在产业扩散的周期中,容易在正股表现中占优,并且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配置。2025年重要的产业机会在于AI带来的中国资产重估机会、机器人产业落地带来的产业链扩散机会,这很适合通过转债来放大弹性。

往后来看,转债更需要通过更为精准的策略选择、标的选择,创造出超额收益。 经历了1-2月份转债估值的修复,后续转债通过抬估值来贡献收益的难度增强,超额收益需要从更准确的策略结构选择、标的选择的成功率来获得超额收益。


3

中欧可转债投资价值分析

中欧可转债的代码为004993,基金管理人是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为李波。 作为债券型基金,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低于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属于较低风险/收益的产品。主要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在债券型基金中属于风险水平相对较高的投资品种。在该基金经理在管产品中,中欧可转债是其最大规模产品。

该产品在更换经理以来,在转债基金中业绩表现、夏普比例均为第一。 从更换基金经理以来(2024年2月19日-2025年2月14日),中欧可转债的收益达到21.17%,为转债基金中排名第一,夏普比例1.22,同样是转债产品中居首。

该产品当下投资聚焦于可转债,未有权益仓位配置。 从基金设置的条款中来看,债券资产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可转换债券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股票、权证不超过基金资产的20%。但实际该产品专注转债,未有权益仓位的配置。

持仓风格偏分散,整体配置偏均衡。 分行业来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欧可转债持仓占比靠前的行业分别为化工、机械、银行、汽车等方向,但单一行业占比几乎在10%以内,行业配置偏分散。分规模来看,有接近60%转债的规模低于10亿元,小盘品种数量占比高。转债收益中较大贡献来自于中小盘品种的波动收益,分散策略长期来看会明显好于指数表现。

个券挑选上,中欧可转债重仓的转债普遍具有双低属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欧可转债持有转债134个,而第一大持仓也仅占净值比例的1.26%。从披露的持仓来看,选取的品种更符合双低的表现,而双低策略的效果,可以尽可能放大跟涨能力,而降低回撤的压力。

引入量化+主动策略,而尽量减少相关策略的相互干扰。 主动择券策略,会尽可能地扩大资管机构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而量化策略,能够尽可能地避免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根据我们构建的主观择券组合、量化组合来看,在不同时期均有超额表现;例如在市场风偏抬升阶段,主观择券策略、量化策略均能够贡献高弹性;而在回撤阶段,量化策略能够在回撤的把握上具备优势(选更高性价比的转债)。但需要注意的是,量化策略具备少部分持仓贡献超额回报的特征,主动+量化结合的方式,效果可能会被弱化。

中欧可转债在策略选择中,采取部分仓位量化独立操作、部分仓位发挥主动择券优势的方式,做到既强化收益,也能够在控制回撤上有更好的效果。

综合来看,2025年转债的投资机会主要来自于:

1) 资管机构持续1年的负债端出清,带来转债行情的持续性增强

2) 转债供给连续第二年缩量,带来供需结构的优化

3) 债券资产荒下,低配的转债仓位会迎来修复

4) AI赋能+机器人产业,会带来转债正股弹性增强,带来转债的beta+gamma收益

5) 转债中红利品种高占比,带来指数的稳定性增强

中欧可转债,在过去一年的维度中表现出很强的获取收益能力,并且夏普比例也居前,其核心优势在于:

1) 量化择券+主动择券的投资模式, 既能扩大资管机构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又能弱化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并且能够更好的把握时效性。

2) 分散化+双低的投资模式, 能够充分利用到转债凸性的特征,而双低策略也是转债历史上夏普比例最高的策略,能够长期贡献alpha收益。

3) 对于机械、化工等高弹性产业方向的青睐 ,转债过去几年的高回报品种,更多出现在产业链上游的环节,行业的偏向也整体符合转债长周期超额收益的产业方向。

4) 产品规模偏大,申赎对于产品的流动性冲击较小 ,由于净值测算方式的原因,大规模申购对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净值的稀释都有很高的要求,中欧可转债由于规模优势、量化的优势,可以尽可能弱化申赎带来的流动性冲击。


风险提示: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流动性变化超预期、监管政策超预期。

相关报告

20250209 【兴证固收.转债】接近 “情绪高点”,该如何操作——可转债研究

20250201【兴证固收.转债】又至“幸福的烦恼”阶段——可转债2025年2月展望

20250124 【兴证固收.转债】被动化趋势未变,高仓位得见回响——24Q4固收+转债持仓分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