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石杉的架构笔记
专注原创、用心雕琢!十余年BAT一线大厂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试点碳市场仍需继续试验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石杉的架构笔记

拿走不谢!一份 Tomcat 和 JVM 的性能调优经验总结!

石杉的架构笔记  · 公众号  ·  · 2019-09-13 15:18

正文


公众号后台回复“ 学习 ”,获取作者独家秘制精品资料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试听课程:



来源: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346964


  • Tomcat性能调优

  • JVM性能调优

    • 一、内存调优

    • 二、垃圾回收策略调优


Tomcat性能调优

找到Tomcat根目录下的conf目录,修改server.xml文件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的调优,我所了解到的就是无非设置一下Tomcat服务器的最大并发数和Tomcat初始化时创建的线程数的设置,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性能调优的设置

下图是我根据我机子的性能设置的一些参数值,给各位详细解释一下吧:

1、 URIEncoding=“UTF-8” :设置Tomcat的字符集。

这种配置我们一般是不会设置的,因为关于乱码的转换我们会在具体项目中具体处理,直接修改Tomcat的字符集未免过于太死板。


2、 maxThreads=“300” :设置当前Tomcat的最大并发数。

Tomcat默认配置的最大请求数是150个,即同时能支持150个并发。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最大并发数与硬件性能和CPU数量都有很大关系的,更好的硬件、更高的处理器都会使Tomcat支持更多的并发数。

一般在实际开发中,当某个应用拥有 250 个以上并发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应用服务器的集群。


3、 minSpareThreads=“50 :设置当前Tomcat初始化时创建的线程数,默认值为25。


4、 acceptCount=“250” :当同时连接的人数达到maxThreads参数设置的值时,还可以接收排队的连接数量,超过这个连接的则直接返回拒绝连接。指定当任何能够使用的处理请求的线程数都被使用时,能够放到处理队列中的请求数,超过这个数的请求将不予处理。默认值为100。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想加大Tomcat的并发数 ,应该同时加大acceptCount和maxThreads的值。


5、 enableLookups=“false” :是否开启域名反查,一般设置为false来提高处理能力,它的取值还有true,一般很少使用。


6、 maxKeepAliveRequests=“1” :nginx动态的转给tomcat,nginx是不能keepalive的,而tomcat端默认开启了keepalive,会等待keepalive的timeout,默认不设置就是使用connectionTimeout。

所以必须设置tomcat的超时时间,并关闭tomcat的keepalive。否则会产生大量tomcat的socket timewait。

maxKeepAliveRequests=”1”就可以避免tomcat产生大量的TIME_WAIT连接,从而从一定程度上避免tomcat假死。

JVM性能调优

Tomcat本身还是运行在JVM上的,通过对JVM参数的调整我们可以使Tomcat拥有更好的性能。

目前针对JVM的调优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存调优和垃圾回收策略调优。

一、内存调优

找到Tomcat根目录下的bin目录,设置catalina.sh文件中JAVA_OPTS变量即可,因为后面的启动参数会把JAVA_OPTS作为JVM的启动参数来处理。

再说Java虚拟机的内存结构是有点复杂的,相信很多人在理解上都是很抽象的,它主要分为堆、栈、方法区和垃圾回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下面是我从网上扒的内存结构图:


内存调优这块呢,无非就是通过修改它们各自的内存空间的大小,使应用能够更加合理的运用

下图是我根据我机子的性能设置的参数,给各位详细解释一下各个参数的含义吧:


1、 -Xmx512m :设置Java虚拟机的堆的最大可用内存大小,单位:兆(m),整个堆大小=年轻代大小 + 年老代大小 + 持久代大小。

持久代一般固定大小为64m。堆的不同分布情况,对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可能将对象预留在新生代,减少老年代GC的次数(通常老年回收起来比较慢)。

实际工作中,通常将堆的初始值和最大值设置相等,这样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进行的垃圾回收次数和空间扩展,从而提高程序性能。


2、 -Xms512m :设置Java虚拟机的堆的初始值内存大小,单位:兆(m),此值可以设置与-Xmx相同,以避免每次垃圾回收完成后JVM重新分配内存。


3、 -Xmn170m :设置年轻代内存大小,单位:兆(m),此值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Sun官方推荐配置为整个堆的3/8。一般在增大年轻代内存后,也会将会减小年老代大小。


4、 -Xss128k :设置每个线程的栈大小。JDK5.0以后每个线程栈大小为1M,以前每个线程栈大小为256K。更具应用的线程所需内存大小进行调整。

在相同物理内存下,减小这个值能生成更多的线程。但是操作系统对一个进程内的线程数还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生成,经验值在3000~5000左右。


5、 -XX:NewRatio=4 :设置年轻代(包括Eden和两个Survivor区)与年老代的比值(除去持久代)。设置为4,则年轻代与年老代所占比值为1:4,年轻代占整个堆栈的1/5 。


6、 -XX:SurvivorRatio=4 :设置年轻代中Eden区与Survivor区的大小比值。设置为4,则两个Survivor区与一个Eden区的比值为2:4,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6。


7、 -XX:MaxPermSize=16m :设置持久代大小为16m,上面也说了,持久代一般固定的内存大小为64m。


8、 -XX:MaxTenuringThreshold=0 :设置垃圾最大年龄。

如果设置为0的话,则年轻代对象不经过Survivor区,直接进入年老代。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

如果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多次复制,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再年轻代的存活时间,增加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概论。


二、垃圾回收策略调优

找到Tomcat根目录下的bin目录,也是设置catalina.sh文件中JAVA_OPTS变量即可。

我们都知道Java虚拟机都有默认的垃圾回收机制,但是不同的垃圾回收机制的效率是不同的,正是因为这点我们才经常对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下面也是通过我的一些需求来配置的垃圾回收策略:

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策略一般分为:串行收集器、并行收集器和并发收集器。

串行收集器:

1、 -XX:+UseSerialGC :代表垃圾回收策略为串行收集器,即在整个扫描和复制过程采用单线程的方式来进行,适用于单CPU、新生代空间较小及对暂停时间要求不是非常高的应用上,是client级别默认的GC方式,主要在JDK1.5之前的垃圾回收方式。


并发收集器:

1、 -XX:+UseParallelGC :代表垃圾回收策略为并行收集器(吞吐量优先),即在整个扫描和复制过程采用多线程的方式来进行,适用于多CPU、对暂停时间要求较短的应用上,是server级别默认采用的GC方式。

此配置仅对年轻代有效。该配置只能让年轻代使用并发收集,而年老代仍旧使用串行收集


2、 -XX:ParallelGCThreads=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