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日报  ·  别被“割韭菜”!DeepSeek官方发布最新声明 ·  8 小时前  
河南日报  ·  别被“割韭菜”!DeepSeek官方发布最新声明 ·  8 小时前  
火星投资  ·  成立国家数据集团,数字经济迎来利好 ·  昨天  
柳州晚报  ·  曝光!处置账号97000个,全部凉凉! ·  昨天  
柳州晚报  ·  曝光!处置账号97000个,全部凉凉! ·  昨天  
网信西藏  ·  集体出手,彻底凉凉!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应严禁捐赠,必须用于获奖者本人及亲属改善生活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4-07-03 15:09

正文


六月二十四日,于宏伟壮观的人民大会堂,国家科技大会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荣耀召开。耄耋之年的李德仁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最高赞誉。自2019年起,根据科技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的通知》,该奖项奖金翻倍至八百万元,并悉数归获奖者个人所有。遵循我国税法规定,此笔巨款免除个人所得税之负担,使得李德仁院士能够全数收入囊中。
崇敬之情难以言表,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技术界的老当益壮巨匠李德仁来说,其在卫星遥感领域的创新突破以及对高精度定位和测图技术的革新功不可没。他引领团队研发的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对地观测体系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较于他为国所作的巨大贡献而言,这笔八百万奖金虽可观却未必足量。然而作为一位资深科学家,在物质生活上早已无虞之际,这笔资金将用于提升其及家人生活品质之愿望亦是情理之中;从国策角度出发,则更期望以此鼓励激励获奖者能够真正享受到这份荣誉所带来的福祉与恩泽。


在接受央视记者王宁的专访时,李德仁院士面对关于“国家嘉奖的八百万奖金何去何从”这一直白而深刻的问题,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怀。他坚定表示将这笔丰厚的奖金悉数捐献,五百万归于武汉大学“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其余三百万则奉献给“朱裕璧医学奖”。观此一幕,除了为李院士崇高的品质与德行所感动外,不禁让人心生感慨。
八百万巨款诚然是他应得之光荣与酬赏,理当享受其所带来的荣誉与实际利益。 原本这笔资金可以作为个人及家人生活的提升和改善之用,使他们以更愉悦的心境继续投身科研事业,并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持续攀登高峰。或者利用这笔款项来奖励身边的得力干将和团队中坚力量,以此激励士气、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循环发展。
然而他选择将这份来自国家及人民深重的馈赠全数献给了自己的母校武汉大学,并以此为创新人才的培育添砖加瓦。尽管为学校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和设立奖项于他而言并无难度,但他选择了留下一种更为纯粹的精神荣誉—中国科技最高奖的精神传承者的形象深刻地铭刻在人们心中。
深思此情,对于怀抱星辰大海的科学家们,我衷心期盼他们能够以合规合情的方式获得名与利的双重馈赠,享受令人向往的生活盛宴,成为年轻一代追求卓越、塑造幸福人生的璀璨灯塔。然而,在某些氛围中,科技探索者或需收敛锋芒,清贫简朴似成其不变本色。科技创新之荣耀奖金若量虽不丰,则无甚挂碍;若数额庞大,则可能诱发纷扰之虞。
获奖者一笑了之而慷慨解囊,既显洒脱又显干练之美态。 政府在宏观指导上已颇具策略眼光,但在具体执行层面或许尚存短板;加之舆论宣传与获奖者所处环境的种种束缚,易使本应归获奖者私有的奖金蜕变为一种具象化的奖励形式。我全心相信李院士之捐款出自真意,在央视吐露心声之时亦曾提及过往捐款事迹。赠予如斯仿佛已成行业常规与自然之举。
然而, 在此不得不提出一则或许显得“无情”乃至“苛责”的建议:国家宜颁布严令——禁止将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丰厚奖金慷慨施予他人, 应全数用于改善获奖者及其家人的生活境况。

版权声明
来源 :评论员解筱文
相关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