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的今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撼动了每个国人的心
灾难有很多种纪念的方式
遇难的生命有很多种怀念的方式
对此,设计师们用自己最专业的方式
用地震纪念馆,来怀念遇难者
于是在之后的震后修复工作中
中国国家政府特别安排上海同济大学
在汶川建造一座地震纪念馆
用来缅怀那些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
“5·12”汶川地震纪念博物馆:
项目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任家坪,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蔡永洁教授设计。纪念馆占地1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280平方米,陈展面积10748平方米。
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 “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
如今,远处眺望这里
经历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多重灾害后,
如今的整个任家坪充满了生机。
翠峦包围着整齐的楼房和街道,
中间那处别致的建筑景观,
成了一道颇具意义的风景线!
整个项目减少对山体地形的破坏,
保留土地的脉络。
密结合地形,与巍巍青山融为一体。
祭奠园区由原北川中学的操场改造而成,
整齐排列的松柏树如死难者的纪念碑,
绿色植物的形式象征了他们生命的延续,
整个纪念馆平和、低调,
充满了对逝者的尊重。
▲纪念馆鸟瞰平面
整个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观的手法,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并通过下沉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寓意新生和希望。
▲纪念馆入口局部
汶川地震纪念博物馆如实还原了5.12大地震后的断壁残骸,共有几个分馆共同组成,每个博物馆都是用绿草甸做屋顶,整个博物馆建筑风格色彩暗淡,庄重内敛。每个馆之间的步行道起到了连接作用,整个博物馆由点线面结合串成一体。博物馆墙面棱角突出,全部使用耐候钢打造。
▲博物馆的入口标志是一个公共广场和一座小型塔
纪念馆入口处有一个广场,一座小型塔,周边环绕着新栽的树木,之后,它们将年复一年守候在这里。暗红色的纪念馆与周围嫩绿色的草地,树苗融为一体,微风拂过,树叶簌簌作响,似乎也在缅怀那些不幸遇难的同胞。每个来这里参观的人,融情于景,似乎惨烈的一幕就近在眼前,令人不胜唏嘘。
▲纪念馆一角
场景中暗红色的建筑立面与葱郁的绿色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似乎有着铭记的作用。随着时间流逝,生机的绿色会越来越茂盛,也会给人带来越来越多的希望。
▲雨中的纪念馆
纪念场馆内,很多狭小的占地空间给人以压迫感,让我们能感受到灾难给人带来的恐惧和无助。同时场内留有很多长椅,这里似乎提供了一个让人思考的空间。
在这里,我们更多能直观感受到场景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感,让人们有所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也是纪念馆最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来源:致澜景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