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首饰的尽头是珍珠,这样戴显白又吸睛!6A ... ·  昨天  
人生研究所  ·  朋友圈很干净的女生都在想什么?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洗脑最厉害的十句话,第一句我就信了! ·  1 周前  
印象笔记  ·  华为管理顾问的17个管理断想|大象赠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早知道这 5 个读书的方法,我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2-28 06:53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读书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ZeeTea CEO |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我们改变自己的会员 momo 曾在后台留言说到自己在读书方面的困惑,觉得自己读的书很杂,不知道怎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这一篇文章就是我们找来的解答。


早知道这 5 个读书的方法,我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by Lonely_Fish


俗话说得好:脑残就要少开口,人丑就要多读书。按照这个定义,只要不是靠脸吃饭,例如演员,就要多读书。


所以,一句话就概括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是 How To Do 呢?我打算现身说法,从我曾经走过的五条弯路来阐述我的「读书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弯路 1:「哇,有人写了篇书单诶!」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问了几位我的同事,他们喜欢看什么电子书,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这充分说明: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在我看来,读书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所以,我很惊讶简书上有很多推荐书单的文章总是很火,例如:《建立逻辑思维,我推荐三本书》、《几千碗鸡汤,都比不过这几本人物传记》、《这四本书,足以改变你的人生》等等,这些文章的红火,其实揭示了四个残酷的真相:


· 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心中的「知识恐慌感」是多么强烈;

· 当代人是多么的急功近利,急功到期望看几本书就改变人生;

· 大众是多么懒,看个豆瓣评分都大致看得出参考「民意」的事情,非要看一家之言,搞到最后默默关上页面,暗暗自忖一句:我总算知道这几本书了,今天收获挺大啊!

· 文章阅读量和质量关系不大的,关键看标题党的党性强不强。


我以前和大家一样,非常喜欢看别人的书单。现在觉得很傻,为什么呢?


举例:


如果一个职场新人 2016 年总共读了 50 本书(暂且不论数据有没有夸大,到底吸收了多少),涉及小说、散文集、玄幻书、鸡汤书、管理书、工具书等几大类。他写了一篇文章《2016 年全靠这十本书让我成长为总裁助理了》,我估计这篇文章内容再渣,也会有至少上万阅读量。


BUT,他选的这些书完全出于个人喜好,他可能才工作了两年而已,可能最近工作遇到瓶颈才看鸡汤书,可能他水平有限才看那些快餐式的管理书,可能 50 本书都是粗粗看了一遍,可能他就只看了推荐的十本书……你觉得他的书单有多大参考价值?


So,我只有对一类人推荐的书单比较感兴趣,那就是专业人士推荐的专业书籍书单。注意,这里的定语「专业」。


例如:


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推荐他觉得适合初学者读的经济学领域的五本书,这就相对靠谱了,因为他至少研读了这个细分领域的几百本书乃至上千本书了,他从书堆里拎出来的这五本书绝对算是上了保险的。


弯路 2:「这本书最近很火啊,绝对要买一本看看。」


这个是目前绝大多数人可能会掉入的「阅读陷阱」。当然,我也不免入俗套,年轻时候经常看当当或亚马逊首页,看见最近热卖什么书,就跟着买什么书。后来发现,「火」和「好」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


「火」是因为网站受到利益驱动,增加高利润书籍的曝光度,从而赢得更大利润的一种商业方式,这就像我当时把书要放到机场书店里去,出版社要和机场谈进场费的,不是随随便便你的书好,就放你的书;


然而,「好」是经过长年累积的口碑效应,大家自发地去购买或点评高分。


所以,我建议多选择一些重版次数多的书购买,因为网站可以通过促销来拉动某些书的销量,但是「公道自在人心」,很难阻止大家向经典致敬的脚步。


举例:


我把当当 2016 年的 Top 500 拉出来,你惊讶地发现这些书都是不错的书籍,有些书都出版了快十年了,还在疯卖。


看看 2016 年当当网的全年热卖排行榜



·《从 0 到 1》作者是 Peter Thiel,他是 Paypal 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经把 eBay 打得很惨,最后狂人索贝斯花了 15 亿美元买了他的公司。他是 Facebook 的首轮投资者,得到了 2 万倍的回报。当时和他一起打 Paypal 江山的人叫 Elon Musk,目前硅谷最火的 Space X 的 CEO……还需要我多介绍一点吗?


·《影响力》作者是 Robert B. Cialdini,世界上所有研究沟通、演讲、营销的教授、讲师和学生都必读这本书。我最早以为这是一本鸡汤书,所以我即使知道它评分很高,我也存心不读,是一位我的同行有一次推荐我读,我才去读的,读完后真心后悔没有早点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是 Peter Drucker,现代管理学之父,每本出版的书籍都可以说是传世之作,老先生拿过「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我最早看这本书,应该是我大学刚刚毕业时候,我的直属领导,一个南开大学博士让我看的,一晃那么多年,还在热卖,这就是经典啊!


所以,面对书的广告,我建议要有清醒认识,不选最火,优先选最经典。


弯路 3:「我擦,这书中文怎么看不懂啊?」


我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管理咨询公司做 AC,我那博士的上司经常会让我们找原版书籍给他看。说实话,我开始以为是他装逼,后来才知道是我太狭隘了。


那时候,我因为机缘巧合,花了一个月帮公司翻译和校对了一本书,那可是没日没夜地翻译和校对呐,每天工作超过 15 小时。


当时,这本书中的两个章节是由我一位美籍华人高级咨询顾问翻译的,他在美国安达信工作了好几年。


我校对的时候才发现,他可能在美国待了太久了(前后读书工作待了十多年),他的中文让我总感觉不像中国人说的话,我那时候校对得非常辛苦,要尽可能维持他的翻译原貌,我们小辈要给予这些前辈足够的尊重,又要斟酌怎么翻译比较合适,这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经历给了我一个重要启发:翻译这件事不仅和英语水平相关,和这个人的中文水平也相关。


目前市场上的原版引进书籍非常多,而且和国外几乎同步。


《ILLUMINATE:Ignite Change Through Speeches, Stories,Ceremonies, and Symbols》


这本书的作者是曾经给美国前副总统 Al Gore 的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专门设计 PPT,正因为这样,出版社才转了很多个弯找到我,因为我每年要给几千名学员讲授工作型 PPT 课程,另外我参与翻译过好几本书,这个背景恰恰是他们需要的。


其实,我很清楚,很多图书出版社,他们很可能找一个大学英语系专八水平的研究生翻译了。因为相比质量,出版社输不起的是时间,每个编辑都是有出书的 KPI 指标的,甚至有些出版社还对编辑有一定的销量要求,如果因为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翻译者,耽误了上市的时间,影响了销量,会直接影响了他个人的绩效奖金。这才是为什么市场上的很多翻译书都比较不地道的原因。


So, 能看原版尽量不看中文版!


万一你英语有点基础,但是看得不太快,建议你以看中文版为主,然后看到云里雾里的段落,辅助看一下英文版原著,你基本上会「豁然开朗」。


弯路 4:「OMG,他居然一年读了 200 本书!我也要读 200 本。」


我发现很多人很喜欢标榜自己读书很多,在朋友圈或简书上各种炫读书量。


很多人会给予崇拜的眼光,我却持相反的态度。绝不是我清高,而是我默默在心里有个疑问:你既然看了那么多书,但是你却没有过好人生,这是书的问题呢?还是你的问题呢?


说实话,我看书很「功利」,没有产出的看书我觉得是浪费生命。


因为,我已经过了初中看诗集写诗投稿获得成就感,高中看散文陶冶情操,大学看小说自己学写短篇的年纪了,我必须抓住青春的尾巴做一些有产出的事情。


我每年都会开发新的课程,我对这些课程的要求是极高的,因为我奔着企业客户给我满分的目标去的,破冰、逻辑、互动、练习、场域、控场,都是以分钟计的。


开发课程时候,我会看很多垂直专业领域的书,垂直领域一买就是十几本,看完一篇后,再换一批买。而且,基本不买电子书,因为我不想要刷屏的那种所谓快餐式的充饥感,饱得快饿得也快。


我从来不计算我看了多少本书,有些书我看了半小时就知道哪几页对我有用,有些书我必须从头读到尾,有些书买来后才发现就一个书名对我有用。一个年度阅读总数对我而言,意义何在?


所以,我提倡「以终为始」地读书,因为有了明确目标,你才会沉淀。读书最让人成长的地方,从来不是眼睛扫过的那些文字,而是我们的思维在眼睛扫过文字后驻留的片刻沉思。


因此,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我要什么——我不要计算看过多少本书,但我要真正过好我的人生!


弯路 5:「不会吧,又买了一本烂书!」


做人要严谨,不能我凭个人喜好说某本书烂就烂,那是武断!


我所谓的「烂书」是没有真正解决我问题,且通篇都是陈词滥调式的理念,而没有任何落地的、创新的、启发的、深刻的内容。


我这个标准仅仅是我的标准,不一定适合你,因为我觉得一般般的书,你很可能觉得不错,因为你看的懂,另外可以解决你部分疑惑。从你的角度看,这本书对你而言,不是烂书。


我年少无知的时候,买过很多我所谓的那些烂书,现在想想也挺好,就像一个女孩谈了很多个渣男之后,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男孩一起结婚。


经过长年与烂书做革命斗争,我总结了「三看一问」的技巧:


· 看书籍的点评:豆瓣的点评相对客观,购书网站上的点评基本可以无视。我告诉你一个真相,有些作者新出版一本书,直接送 100 本给自己的学员或朋友,直接要求上网站点五个星,这样他的书籍很快就刷到了排行榜的前列,后续就有很多吃瓜读者跟风购买。


· 买书前看书评:书评现在到处都是,可以上豆瓣,也可以在文库上搜索。看书评尽可能保持中立态度,别很快下决定,要多看几篇,重点看原书中的核心观点,不用太关注书评作者的个人情绪化表达,例如:「我觉得彼得德鲁克的这个观点不对,因为我公司怎么样怎么样……」,这种非原作者的观点可以忽略。


· 提前看个大概:现在很多电子书购买前,提供了部分章节预览,这个功能一定要利用好,好歹花个五六分钟大致扫一下,这好比你亲自去书店亲眼看看这本书,多靠谱的方法呀。


· 咨询专业人士:如果你想买营销的书,你最好在微信通讯录里找一遍,哪几个人是做营销的,你可以逐一问问他们有什么推荐。如果对方足够专业,那么对方应该是读过一些这方面的专业书籍的,他应该可以给你一些靠谱的书单。


我喜欢读书,也喜欢结交读书的朋友。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希望你留言更多你的选书和读书方法。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职场魔法 | ID:ZCMF365,作者 Lonely_Fish,左手咨询,右手培训,偶尔调戏 PPT,有空写几本书。

封面图 by Yasmine Gateau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开始独居生活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尽管群居是人类的天性,但其实独自生活的人更易融入社会团体,他们更容易聚集或创建充满生机,具有活力的城市。现在的人们正生活在独特的个人主义时代中。


但我们又该如何提高独居生活的质量呢?一个人的时候如何有效自律无疑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70219 期语音《年轻人如何在独居时保持自律?》的反馈:


@会员 MiracleWong

【1】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城市聚集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生存在城市中,这是群居生活,但是我们自己又选择了独居,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我们和父母一辈的观念已经很不一样了。社会协作的加强,使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网络购物、快递、外卖、上门打扫洗衣等服务,周末两天足不出户宅在家里是完全有可能的,


【2】《大学》《中庸》中『慎独』:「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因为很多的时候,这对于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来说,学会独处,是很重要的一课。在学校的时候,和同学们在一起,打打闹闹一起 High,而一个人的时候,则满是孤独。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害怕孤独的,不能享受片刻的安静,于是乎沉迷在电脑和手机上。


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孤独,享受这一段一个人默默努力默默成长的寂寞时光。成长,是一个从忍受孤独到享受孤独的过程。自律,则是一个人塑造自己的方式。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时间变成我们人生的雕刻刀。我们因为追逐生活的趣味而自律,因为自律而达成体面。有趣通往自律,自律通往体面。


【3】说说我自己提高注意力和意志力的方式(之前在「改变自己」的文章评论中也写过):

(1)每天进行时间记录,细到每分钟。然后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自己的低效时段,以及自己因什么而分心,比如手机、网络等。下一次到固定的时间段就主动的切断相应联系。

(2)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专注。然后不断调整专注时间,25 min→35 min→45 min→1 hour。刻意训练自己专注的时长。

(3)晚上笔记总结。总结和反思自己一天的行为,写下自己的改进方式,之后要严格遵守,并定期回顾。

(4)健身跑步,早睡早起,让自己工作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不因为身体疲惫而注意力涣散。

(5)学习与借鉴。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课程中有很多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然后使用就是。


@会员 Lyn

听这期「改变自己」的语音的时候让我想起来高中时候接触的一个词汇:慎独。现在我就开始了自己的独居生活,同样的我发现自己的确会把注意力分散掉,集中于那些小事情上,所以经常等到自己有时间了就没精力去做真正要做的事情。


要尝试把时间模块合理化,当然在其他方面我提高自律的方法也是采取远离他们。现在对我来说要面对的最大的诱惑就是手机。做事情的时候我会将手机反扣、静音,将手机上所有的 app 的提醒功能都取消了(除了最近恢复的微信,因为刚一个人在外所以想及时收到家人的信息)。虽然我还是有时候忍不住看手机刷朋友圈或其他社交软件,不过我会采取彭萦说的很快刷完其实都是一些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重要的电话会有人再次拨打给你的,重要的朋友不仅仅是需要看他们的朋友圈而是要保持定期的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保持精力的发生大概就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每天运动。


我们总听到「自律即自由」,却从没有获得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我们也总听到「开始独自生活吧」,一个人的生活却因为没有目标和节制而变得一团糟。如何才能「慎独修身」?自律真的有那么难吗?怎么才能善用自己的 willpower?现在点击「阅读全文」,加入「改变自己」,每周不到 4 元,期期语音带给你不一样的见解与平台。本周日前加入,即可听到彭萦上期语音《年轻人如何在独居时保持自律?》,你真的可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并修炼自己了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