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礼大于法 礼乐是治国化民的根本丨明德讲堂·近思录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2-28 16:27

正文


腾讯儒学·明德讲堂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

制度第一

二、礼大于法 礼乐是治国化民的根本


好,那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条,他是引用濂溪先生所讲的话。

他说:“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

大家看看,这是在说古圣王为什么要作乐。大家知道,在古代礼、乐是分不开的。礼乐、礼乐,礼乐讲的是什么?“礼”主要就是我们眼睛看得到的,对吧?“乐”就是我们耳朵听得到的。也就是说古圣王他为什么要制礼作乐?大家看看,谁制礼作乐?周公制礼作乐,孔子是修订礼乐。所以礼乐、礼乐,对教化百姓是非常的重要。

什么叫“礼”?所谓的礼,在周公那时候所谓的礼,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古代的礼就相当现在我们讲的礼法。什么叫“礼法”?“法”是最狭隘的,也就是以国家公权力为后盾,如果你违背的话,它就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那个叫法律。但是我们国家古代的“礼”不仅仅只是法律而已,古代法律是包含在礼里头,还包括什么呀?还包括各种的伦理、风俗、习惯。就像我们现在民法里面所讲的,法律没有规定的话,就按照习惯嘛,所以这种习惯也是构成法律的一部分。所以说我们古代所讲的“礼”,用现在的话来讲叫“礼法”,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法律是包含在“礼”里头,但是“礼”除了习惯以外,还包括各种的传统、风俗都在里头。所以说我们现在,“礼”是指这一方面。

好,那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句话他说“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濂溪先生说,古代的圣王,他“制礼法、修教化”,大家要记住,制定礼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化能够落实出来。

我在这儿打个比方,一个社会,用古代罗马法的话来讲,它有一句话很有名,就是说——Ubi societas,ibi jus Ubi jus,ibi societas——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社会的地方就有法律,有法律的地方就有社会。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这就是罗马法非常有名的一句法谚,就是法律的谚语。这句法谚它代表什么呢?法律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必然的产品,为什么?大家想想看,什么叫“社会”?一定要三个人以上组成的人群才叫社会,而且彼此之间要有关系。打个比方,大家同样住在这个地方,大家同样住在这个地方就自然而然会有共同的利益,但是因为住在一起,自然而然会有各种的矛盾,所以说在这里面,你至少一定要有最起码的一种行为规范,谁违反了就有处罚,谁做得好就有奖赏。也就是说,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一定有法。

所以古圣王“制礼法”,这个“制礼法”,我在这儿要告诉大家,像老子所讲的“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你如果把法律定得太严的话,盗贼不会少一点,反而更多了。所以说,讲到最后,孔子一再强调,要怎么样?一定不能太迷信这种严格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只是不可或少的辅助工具而已,更重要的还是要靠礼治,就是唤醒老百姓的自觉、自尊、自爱。人不能靠法律来管,要靠自觉,自己的道德上的觉醒,做该做的,不该做的绝对不做。这样的话,人才能够提升自己。你人跟禽兽最大的不同——禽兽饿了,他想干啥就干啥;人,你不能说你饿了,你想干啥就干啥,对不对?

所以说在这里面,“先王制礼法、修教化”,什么叫“教化”?大家知道,“教”,老百姓不教,天下怎么能够和平,是吧?而且所谓“教”,就是他本来有这种潜能,你来教才有用。所以“修教化”,“教”是上面做的,“化”是指它的结果,化民成俗,你要把不好的习惯给化解掉,让它善良的本性能够显现出来,这叫“制礼法、修教化”。也就是说,我们要治理国家,不只要求大家表面上的行为合法而已,而是要让大家有那种自觉来守法,自觉来做一个善良的人,自己能管住自己。用国家、用法律来管理,那是最后不得以的手段。

讲者简介
朱高正,1954年出生,南宋大儒朱熹的第26代孙。1977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80年赴德国波恩大学深造,198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博览群籍,学贯中西,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推动中国全方位现代化为己任。著有《近思录通解》,德文著作《论康德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易学专著《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经白话例题》,作品精选集《中华文化与中国未来》等。

本文及视频为腾讯儒学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读经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