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刷屏精选
传媒进程小记录,热点话题一起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刷屏精选

当“史上最多”的毕业生遇上“新冠”

刷屏精选  · 公众号  ·  · 2020-04-01 18: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们梳理、对比大量信源
分析大事件中最关键信息
看热点,抓重点
关注“刷屏精选”公号的《媒体炸鸡》



刷屏信息:
遭遇疫情的毕业生



当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时,后知后觉的人们才意识到2020财年已经失去了第一个季度。而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也以毫不遮掩的直白姿态展示在大众面前。


国际,IMF重新评估了2020年和2021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宣布全球已进入衰退期;


国内,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今年GDP增速可能破6%,建议今年不再设定GDP增长目标。


至于民生,受疫情影响,企业关停、市场却步,连路边的不少餐馆都贴上“转让”标签,以待沽售。


这让那些无需动员就随时做好“复工准备”的普通百姓,陷入了着“无工可复”的境地,“对就业的需要和就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就摆在眼前。


而在他们这之中,有一些人的就业之门还没打开就被关上了“半扇”——这就是“史上人数最多”的毕业生群体。



信息研判:

史上最难,中外关注



据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辉公开披露,202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较上年增长40万,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按照“金三银四”的惯例,此时当是应届大学生求职、签约的高峰期,但新冠疫情让大学生就业工作停摆,无法实习,无法面试,更严峻的是,中、小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幅萎缩。


当前,应届生面临的困境已得到多方重视。


《人民日报》


3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强调“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动态优化完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此处“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大政策,于2018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


彼时,国家对经济的研判是“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但政策依然把“稳就业”摆在首位,并强调“ 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


如今,中央各部委“开源节流”,既扩招“研究生”、“专升本”,延缓就业;又鼓励自主创业,让大学生自行解决饭碗问题。


形势之急,可见一斑。



BBC


几乎同一时间,BBC中文网也关注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直接关系到民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2月份为6.2%。中国招聘网站“前程无忧”发布的《2020复工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月末,有34%受访的雇主暂缓校园招聘。


文中援引2 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的论断:


今年的毕业生很焦虑。这是全球大学生都会面临的问题。就业问题很现实。一方面观望疫情发展,要接受变化调整期望,不确定因素太大。


一直以来,媒体习惯于给每一个六月都冠以“史上最难毕业季”的称号,但今年毕业季的难,似乎更加切题。



信息比对:

愈加重视的就业难题



如果纵向对比疫情以来各部委及媒体的判断,那此刻毕业生就业的严峻程度将体现得更为直观。


1月,积极向好


3日,人社部于《求是》刊文《如何看待我国就业形势》称:“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均超过800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人数连年实现双增长, 年底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1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2019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99次提及“就业”一词,充分展现了人社部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局势长期稳定、进一步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坚定决心。


主流媒体关注的是“数字领域就业”、“征收医疗护理险”、“优化人才落户”,社交媒体讨论的是“65岁老人是否还要工作”等话题。


2月,总体可控


3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求是》发表《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十大亮点》,其中将“新增就业目标超额完成”作为亮点之一。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高出22.9%,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30万人的目标任务。


24日,人社部副部长游钧首表示,“疫情对就业有影响”,但强调只是“短期的,总体可控”:


市场招聘需求在下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难度会增加。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可控,我国就业趋势总体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8日,《光明日报》发文再度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


当前重点工作要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各方面的政策要围绕促进就业来综合发力。


3月,重点关注


16日,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在官网上解读失业率数据,坦承“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十分明显”:


1月份,失业率受春节因素影响略有上升。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增多,用工减少,就业人数下降,失业率明显上升。


18日,新华社发表重磅文章《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国务院再推系列举措稳住就业大局》,重提“做好六稳工作,必须把稳就业放在首位”:


“要全力破除企业复工复产的梗阻,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避免过度管控。


29日,新华社把“复工复产”形容为“另一场战役”,而这场战役的关键之一就是抓好“六稳”和“就业”:


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鼓励灵活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优先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务工就业。


而今日社会各界对“就业”的重视则更为明显。


人社部在《求是》的文章标题变为《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而湖北省新闻发布会的主题则从疫情,扩展为“介绍全力稳岗促就业的举措”。


照此态势,各方在“稳就业”上付出用“全力以赴”来形容,似乎将不为过。




信息时间线:

及时出台的各项举措



为了应对本次名副其实的“史上最难毕业季”,各项利好政策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赶制出台。


📅 1月31日


北京市将2020年毕业生签署就业协议书开始时间推迟到3月1日,结束时间延至12月31日。同时延长就业报到、求职创业补贴办理时间;

📅 2月11日


人社部引导高校对毕业生优化服务,扩大在线办理事项,鼓励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同时视情调整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招聘招录的笔试面试时间。

📅 2月12日


教育部表示已采取“加强网上就业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着力强化重点保护”、“适当延长择业时间”等四项措施帮助大学生就业;

📅 2月14日


北京市教委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提出加强部门协作和社会资源共享,推出疫情防控期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简化方案。

📅 2月18日


国务院会议指出“稳就业必须稳企业”,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

📅 2月2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

📅 2月28日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今年将扩招硕士研究生,相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人,同时扩招专升本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



📅 2月29日


教育部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24就是24小时不打烊,365就是全年推进。

📅 3月18日


北京市教委通知,就业单位确定后可以通过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系统进行线上签约,也可以通过传真、邮寄等方式签订书面协议。

📅 3月23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国家将从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予以补贴,明确国有企业连续两年扩招毕业生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多个方面来积极创造就业岗位。

📅 3月27日


湖北省出台25项措施稳就业,要求扩大招录招聘规模,2020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计划增加20%,选调生招录计划增加50%,事业单位招聘计划30000名以上,鼓励县乡机关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






尽管颇多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但谁都无法确保他们平稳就业。普通毕业生如此,湖北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则更为复杂。


之前,如果说“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是套着辩证法外衣的“心灵鸡汤”,那如今这就是2020届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这场意料之外的疫情打乱了所有的计划,但毕业生们必须另有计划。


加油,祝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运行呈现十大亮点.求是

2.全力以赴做好应对疫情稳就业工作.求是

3.陈志文.大学生就业迎来最艰难时刻.芥末堆

4.把稳就业放在首位——国务院再推系列举措稳住就业大局.新华社

5.肺炎疫情:当创历史新高的毕业生遇上萎缩的就业市场.BBC

6.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稳就业”.光明日报




欢迎转发,点个“在看”

让我们被更多人看到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