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会议日程 | ... ·  1 周前  
中国交建  ·  收获之秋丨中交集团中标这些项目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专题会议二十:AI 时代城市交通规划应对|规划年会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09-09 19:38

正文

导读

9月7-9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召开。9月9日上午,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专题会议“AI时代城市交通规划应对”上,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一新出席会议并为演讲嘉宾颁发证书,会议由专委会委员、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林波主持。


本文字数:4023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赵一新秘书长为演讲嘉宾颁发证书


钱林波总经理主持会议


会议特邀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为本次会议作报告。


特邀报告

AI时代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挑战


杨  超

城市交通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


报告讨论了在人工智能(AI)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所面临的新挑战,指出人口流动加剧、产业与就业模式重构以及空间利用方式多样化导致城市交通系统面临深刻变革。随着AI的普及,传统制造业中的大量岗位被自动化取代,服务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实现了跨区域服务,这显著影响了就业人口的地理分布与流动性。同时,AI技术催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创新人才的集聚效应,对城市公共服务与交通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报告强调了在AI主导的技术变革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与平衡,并讨论如何在实现技术效率最大化的同时,确保社会公平和伦理价值。最后,报告探讨了AI技术对传统交通规划流程的重塑,预示着未来交通规划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研究范式或许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会议还邀请了10位优秀的“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作者进行学术交流。


演讲嘉宾合影

会议现场



多尺度道路中心性对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主城区为例


陶  翔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本科生


报告运用sDNA空间句法模型多尺度测算道路中心性,并基于城市多源地理大数据多维度测度城市活力,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综合探究深圳市主城区道路中心性与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深圳市主城区南部路网密度高,层级分明且连通性更强,使其核心区域道路邻近可达性明显优于北部边缘地带;城市活力高值集聚区呈现 “双中心”趋势,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分布较不均衡;中心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对城市活力影响具有异质性。城市活力峰值区域集中于都市核心区地带,与全局尺度下邻近中心性一致;且各尺度下的中介中心性高值区域都在其网络结构中处于衔接与中转的位置。



都市圈客运交通碳排放特征及减碳潜力分析


蔡燕飞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所主任工程师


当前都市圈跨市出行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带来了巨大挑战。报告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碳排放测算方法,利用多源数据分析主要都市圈交通碳排放水平和发展特征,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案例采用多情景评估法对比分析小汽车电动化、轨道交通引导等不同出行情景下都市圈交通减碳潜力。研究表明,都市圈客运交通碳排放与出行量、出行方式关联密切,轨道交通对促进客运交通减碳有重要意义,积极引导点-点、走廊型出行从小汽车向轨道交通出行转移,是都市圈交通减碳发展重要路径。



“扩张”or“收缩”?——高铁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影响研究综述


王  晨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报告梳理和对比了高铁引入后对沿线不同城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转变、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和土地扩张特征、高铁车站周边空间形态演变、人口规模变化、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匹配等方面的影响,并对高铁引入后“虹吸效应+冒进式扩张”导致沿线部分中小城市出现“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扩张并存”的现象进行了相关研究。近十几年高速铁路呈现井喷式发展,作为沟通串联沿线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工具,这一技术革命在叠加建造速度的提升后,对区域、城市、高铁车站等空间尺度都产生了剧烈冲击,研究高铁对城市土地及空间形态的影响不仅能从宏观区域尺度中找准城市定位,也能对微观空间布局起到实际指导作用



上海主城区轨道交通网络的公平性变化研究


顾睿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对社会各群体获取发展资源的机会具有显著影响。基于交通公平理念,报告聚焦上海轨道交通从初步成网到网络织补加密、郊区线快速增长的重要发展阶段,选取2010年与2020年两个时间断面,对上海市主城区范围进行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公平性变化分析。研究发现,10年间,上海主城区轨道交通网络的空间公平性整体提升;内环以内地区的公平性长期优于内环以外地区,但差距逐步缩小;浦东地区轨道交通网络公平性提升显著,优于浦西地区;轨道交通供需水平在内环以内黄浦等中心城区形成供给高而需求低的不均衡服务区,而在宝山、闵行等浦西主城片区内则形成供给低而需求高的不均衡服务区,这种不公平主要由城市功能布局调整、人口快速迁移、轨道交通建设不均衡等原因所致。



北京市轨道微中心与微空间整合规划研究——基于可步行城市研究视角


张小勇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报告以北京市第一批轨道微中心为主要对象,通过比较研究,实证分析了3种类型轨道微空间的分布特征:综合型轨道微中心内微空间面积更小、功能更多样;社区型轨道微中心内微空间面积大,异形多;特殊型轨道微中心内微空间形态功能不稳定。依据上述特征,从可达性、可视性、可塑性3方面提出优化建议。轨道微中心是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站城一体化策略下的融合发展模式,既有轨道交通车站不断提升中心职能,离不开对其建筑实体和公共空间的统筹安排,微中心内部的微空间是缓冲轨道交通车站人流,释放车站活力,提高城市韧性的重要空间类型。



既有轨道交通设施周边低效空间活化与治理策略探索——以广州轨道站点为例


包  悦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轨道与TOD中心副主任


报告以广州市为例,在创新存量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综合整治理念影响下,基于“小空间大治理”思路,强调通过盘活轨道交通出入口周边闲置空间资源,解决出行衔接不畅、服务设施缺乏、活力不足等问题。报告提出交通、设施、价值、环境、文化五大治理思路,将周边的低效空间改造为“轨道站点微客厅”,构建微型邻里综合体和微型便民驿站等微型城市治理模块,打造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便民生活圈,探索既具有广州特色又有全国推广价值的轨道交通低效空间活化治理模式,实现轨道交通从“单纯的车站”向“城市目的地”转变,推动TOD发展实现未来的站城人文一体TOD4.0。



残疾人出行方式选择与无障碍交通环境探索


金安园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报告从残疾人特有的出行方式出发,旨在探讨下肢障碍者选择使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影响因素,并对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提出建议。研究发现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补充了公共交通因障碍或不可及导致的缺口,是无障碍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出行特征人群选择使用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仅“低收入较少出行组”呈现对个体收入水平的显著性。报告建议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应当重视残障群体出行特征差异、改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出行环境、持续推进公共交通无障碍改善工作以及反思出行能力差异对城市空间尺度的诉求。



武汉市自行车道系统规划实践及启发


孟  娟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自行车道系统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发展,城市拥堵日益加剧,骑行顺势回归,成为青年人热衷和喜爱的出行方式。报告对武汉市骑行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骑行特征以及道路和公共交通发展趋势综合预测骑行增长的潜力空间,科学定义骑行在未来出行中的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回归骑行者的意愿和诉求,进一步聚焦3~5平方千米片区骑行需求,按照保障路权、优化接驳、服务青年人群的原则,提出“以片带面”的自行车道系统规划实施建议,推动开展全市骑行空间优化,并选取示范区开展研究。



基于Kano-IPA模型的城市慢行系统更新策略研究


李英建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慢行系统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报告以Kano-IPA 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深入探讨和制定更有效的城市慢行系统更新策略。通过对城市慢行系统需求要素和用户满意度的双重评估,识别出关键因素和潜在的改善领域。综合 Kano-IPA 的分析结果,报告对城市慢行系统提出更准确且有针对性的更新策略,包括慢行成网,街区连续;道路改造,环境提升;配套设施,供需优化等方面。研究从使用者需求出发,旨在切实提升居民满意度,推动城市慢行系统朝着更加人性化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城市通勤特征演变规律:多中心与强中心城市的比较研究


赵  恒

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通勤问题。报告基于武汉市和西安市的居民通勤调查数据,对通勤方式、通勤距离等指标进行统计,横、纵向对比两种城市结构近10年通勤演变特征,旨在分析多中心与强中心城市在通勤方式、距离上的差异,揭示居民通勤特征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武汉市在发展初期就是两江分隔三镇鼎立的多中心城市,在城市发展中更具可持续性。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比例,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化产、城、人布局结构对于缩短通勤距离、促进绿色出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AI时代,城市交通规划面临新的挑战,不仅是规划流程面临重塑,规划研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研究范式将发生变革。AI技术的引入也必将显著改善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率,并减少环境污染。在AI技术的辅助下,城市交通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多种交通方式组合出行等领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环保,不断提升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关注我们,了解规划年会更多精彩资讯

1

年会官网


官方信息,权威发布,请认准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官网:http://www.planning.cn/


2

年会官方小程序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3

年会专题


想知道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年会专题地址:https://www.planning.org.cn/2024anpc/


年会官网

年会小程序

年会专题



与此同时,欢迎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澎湃政务号、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账号~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已经专家审核。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研讨会九:共治共享的详规治理与实施 |规划年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城市更新与交通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江西景德镇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数读年会 |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投稿大数据出炉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