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染色体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易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可形成
CBFβ::MYH11
融合基因,这类AML被归类为核心结合因子白血病(CBFβ-AML)。尽管根据NCCN指南和ELN危险度分层,CBF-AML属于预后良好组(尤其在接受强化疗时),但仍有约30%~40%患者复发。目前,CBFβ-AML最佳移植时机尚不明确
。
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23年8月期间确诊的175例伴有
CBFβ::MYH11
-AML病例。入组标准包括:(1)预期生存期≥3个月;(2)病历资料完整。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骨髓(BM)中的可测量残留病(MRD),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二代测序技术评估
CBFβ::MYH11
转录本水平及其他伴随突变。MFC-MRD阳性定义为骨髓中原始细胞≥0.01%;若骨髓中
CBFβ::MYH11
转录本(以CBFβ::MYH11/ABL1拷贝数比值表示)较治疗前下降<3-log,则判定为分子学MRD应答不佳(Mol-MRD阳性)。
共有135例可评估患者,根据后续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化疗组(n=61)和allo-HSCT组(n=74)。Allo-HSCT组的3年EFS显著优于化疗组(89.1%比69.6%,
P
=0.044),但两组的3年OS无显著差异(92.3%比87.9%,
P
=0.9)。巩固治疗2个周期后MFC-MRD阳性和/或Mol-MRD阳性患者,化疗组与allo-HSCT组的3年OS均无统计学差异(50%比91%,
P
=0.3;90.9%比91%,
P
=0.7)。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
(KIT/FLT3/RAS)
突变频率最高,但治疗方式(化疗或allo-HSCT)对伴随
KIT D816
、
KIT D419
及
FLT3-ITD
突变的
CBFβ::MYH1
AML患者的长期生存均无显著影响。此外,CR1对比CR2期接受移植的患者,其3年OS亦无显著差异(91.2%比80.8%)。
因此,allo-HSCT可进一步改善伴CBFβ::MYH11融合基因的AML患者, EFS但未显著提升OS。传统高危因素(如巩固治疗2个疗程后MRD应答不佳或不良突变)并未影响患者长期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