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素
工科女中最爱讲段子的PPTer。 原名「娴话PPT」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领导说,紫色的PPT很有韵味 ·  昨天  
旁门左道PPT  ·  PPT数据可视化,到底有多少种方式? ·  昨天  
秋叶PPT  ·  我问DeepSeek“普通人如何靠PPT赚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素

不上班后如何挣钱?10+种收入来源大盘点

乌素  · 公众号  · PPT  · 2024-08-19 08:20

主要观点总结

乌素分享了她自从不上班以来的收入来源,包括C端和B端的收入,以及一些其他收入。她详细描述了C端和B端赚钱的差异和难点,并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和感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乌素的收入来源

包括C端的课程、咨询、社群、带货、打赏,B端的广告收入、咨询、培训、陪跑、代运营、做“中间商”,以及稿费、介绍费、奖金等其他收入。

关键观点2: C端和B端赚钱的差异

C端客单价相对较低,周期短,决策链路简单,主要是个人决策;B端客单价相对较高,周期长,决策链路复杂,需要搞定决策链上的关键人物。此外,B端业务不确定性更高,需要更全面的能力和资源。

关键观点3: C端和B端赚钱的难点

C端的难点在于需要不断获取新流量,并保持自身的高速成长和进步;B端的难点在于需要懂业务、懂销售、懂产品,并获取足够优质的客户线索,形成战队的感觉。


正文


大家好,我是乌素~

这篇内容来自我的个人播客《天生我财~》第一期节目,和大家聊一聊我自从不上班以后还有哪些收入来源。之前在我的另一档播客节目《提钱退休》中,已经和大家简单分享过我的个人经历,我22年从公司出来,之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是一个个体的状态。很多人觉得有被我的一些经历鼓舞到,也开始考虑未来不上班以后的生活。

不上班已经一年多了,只想说:格子间外的商业世界实在是太精彩啦!所以这篇内容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不上班之后还有哪些收入来源,希望能作为大家的一些参考。

《天生我财~》是我的全新个人播客,会在那里跟大家聊聊如何更好的经营自己!欢迎大家扫码收听~

01

为什么把收入分为B端和C端

我会把我的收入分成B端和C端两个大类。所谓的B端也就是向企业收费,C端就是向个人收费。

在具体的展开这两块里面都有哪些具体收入之前,我想先说一下我为什么会去这样做划分,这个划分应该是我从第一个月不上班开始的。

首先,我觉得分类其实就代表着你的思维方式,如果不按照b端c端这样的类型划分,也可以按照技能点来划分。

比如说我有课程的技能、有设计的技能等等。但这样我会觉得它显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非常的散。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看起来比较专业,相对来说比较聚焦。

第二个划分的原因是,B端和C端这两种收入模式,它们所对应的业务逻辑有非常大的区别。

我自己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有同时接触过这两端的业务,基于我对于这些业务模式的理解,我觉得可以更好的去发挥我在不同场景下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我也是妄图能够把这两份钱都挣到。

划分好B端C端后,我也开始有了小规划,我认为我刚开始不上班的时候,我是可以先以C端为主的。但是逐渐我是希望能够转型到以向B端收费为主,但最终是两边相辅相成的状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规划呢?

其实是因为我一直都非常讨厌C端的一种论调,就是割韭菜。把很多人做了IP以后可能就会想说向C端收高价,承诺一些看起来很吸引人的服务,但是最终又不能很好的交付,就把自己的名声给做坏了。我还是比较一个爱惜自己名声的人,不太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如果说以C端业务为主的话,如果想要挣大钱,就免不了会有这种过度承诺、这种交付不够好的情况发生,不然的话其实会对应很多成本。

这个诱惑很大,我觉得在我自己的自律能力可能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时,我就不要让自己陷入到那样大的诱惑当中。所以就不能纯以C端为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C端想要收比较多的钱,就需要有很大的广度,B端则需要浓度。

C端需要广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得是一个知名博主,你得有很多的追随者,如果你只有一二十个人认可你,你很显然是吃不了C端的这碗饭的。

但是B端就不一样了,B端的话它不是走广度,它反而是要走浓度的。

因为B端的项目,每个项目可能在前期沟通的时候就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对方也要非常认可你的专业。那这个时候其实并不需要所有人都对你满意,只要你的客户对应的决策链上的人认可你就可以了。所谓决策链,这个概念我们后面再展开说。我们先以C端对应广度、B端对应浓度这个大的框架,简单粗暴的做一个划分。

虽然对我自己来说,我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被很多人认识和喜欢,但是我也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可能也很难成为一个所谓的知名IP、头部网红,我对自己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C端我不会把它作为唯一核心的目标,反而我觉得自己在某一些专业层面上还是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的,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C端B端相辅相成,并且争取能够以B端为主。汇报一下现状,我目前的话营收重心确实是逐渐往B端转型了,这也是让我觉得非常可喜的一个成果。

前面已经铺垫了这么多,我就不再啰嗦了,我们就直接来进入到收入盘点的环节,分别来说一说在C端和B端我都有哪些收入来源~


02

乌素的C端收入来源

C端的第一个来源是课程。

我的老伙伴们应该都知道我是小报童专栏的作者,我有好几个专栏,经常有小伙伴说:你写了好多专栏! 我这边正好也来跟大家汇报一下我都有哪些专栏。

点击蓝色字体阅读详细介绍👇

  1. 《手把手带你写SOP》
  2. 《小红书冷启动SOP》
  3. 《乌素的进化论》
  4. 《小报童制作与运营指南》

5. 《反卷真话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自己亲手写的应该就是这五个专栏了,此外我还有关于 课程产品经理的入门课 21天播客实战营 。,另外跟一些和其他平台合作的课程产品,比如三节课卖得最好的小红书课程之一。这边就不再赘述了~


C端的第二个收入来源是咨询。

咨询是很常见的一种业务逻辑,就是给自己的时间定个价,比如说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个人情况去咨询一个主题。

关于咨询,其实我也算是有很多经历了,还在读书期间我就成为了在行的认证行家,一开始的时候是分享一些关于PPT制作的经验,后续随着我自己能力的提升以及岗位角色的一些变动,我又会去分享关于排版、关于课程制作的一些话题。

这两年其实通过在行接的单是比较少的,可能是因为我不太经营这个平台,现在更多的是小伙伴们直接从微信上找我来做咨询。咨询的话,我目前的报价是1600元/小时,这个报价确实不低,大家看到的可能是这一个小时定了这么多价钱,但实际上我自己去做咨询的话,在前期会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我们受访者的情况,针对性的去做一些解决方案的整理,所以这个报价其实并不只是一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针对咨询,我自己其实也有整理过一个做好咨询交付的SOP。如果有机会的话,之后也会跟大家分享~


C端的第三个收入来源是社群。

社群的话我是做了一个 “乌素宇宙•知识星球” 👇


很多人会觉得知识星球是知识付费的工具,但我认为它其实是一个社群工具,因为知识星球可以帮助一群人更好地去和发起社群的星主做链接。
虽然它里面有一些功能,比如说问答、资料、发帖等等,可以更好地去做内容沉淀。但是本质上还是去为了增强大家的链接和浓度。
关于星球的话,其实也是我24年的一个新尝试,因为我过往其实是比较擅长去做像课程、专栏这样的买断制的产品,但星球的话其实是需要提前支付一年的费用,再在这个时间里面慢慢地去做交付。这个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所以我也很希望能够通过突破这样的挑战,去拓宽自己的能力边界。目前星球已经有100+小伙伴加入我们啦!
星球里积累了很多有意思的高质量内容,乌素还贴心地给大家整理了星球月刊,汇总了每个月的精华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下方蓝色链接进行阅读~
如何不靠体力致富?| 知识星球1月刊
一个被低估的小众平台 | 知识星球2月刊
如何克服录播客时的心理包袱? | 知识星球3月刊
注意力在哪,生产力就会在哪~ | 知识星球4月刊
如何打造自己的「人生错题本」?| 知识星球5月刊
把困难工作变成游戏| 星球6月刊
强制使用yes and思维,真的管用!| 星球7月刊



C端的第四个收入来源是带货。

第四个收入来源是带货,很惭愧,这个对我目前来说只是一个浅尝试,也谈不上有什么成果。但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我想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把它作为我的其中一项收入板块,希望能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因为我的舒适区是在知识产品,也就是虚拟产品上,但是这种产品它的复购率天然来说是比较低的。 哪怕像我现在算是复购率还不错,但是也不太可能同样一个课程你去反复地消费,对吧?你要是学了有收获,其实看一遍也就够了,不太会说买个两遍,买个三遍对吧?但是货的话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买纸巾,这一箱纸巾用完还会买下一箱。虽然它的利润率没有知识产品那么高,没有虚拟产品那么省事儿,但是它的天花板是会更高一些的。
还有一个点是我一直觉得通过卖货你可以把一些好的产品分享给你的用户。 通过你的筛选、你的讲解介绍等等,去帮助大家发现这些好的东西,也是一个利他的行为。虽然它可能不是像课程一样,全部都是由你生产的,但它也是凝结了我们的一些思考在里面,也是很有意义的。
我确实还没有摸到带货的门道,而且我也没有通过直播的方式去带货过。直播带货的理论上来说,现在都是一些明星或者大博主在做的。我的话目前还只是通过社群做了比较轻的尝试,希望未来能有一些更喜人的成果,到时候再来跟大家分享吧~


C端的第五个收入来源是打赏。

第五个收入来源是打赏,谢谢各位读者、听友的打赏,这个完全是我预期之外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C端的话主要就是这些,接下来说一下B端,也就是企业付费的这个收入来源。



03
乌素的B端收入来源

B端的第一个来源是广告收入。

接广告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但不得不说我在这一个板块上做得并不是非常好。虽然我有小红书、有播客,也都有一定的体量,也不乏有一些金主会找过来,但是我比较挑客户,比较挑产品,有一些类型的产品我是不太愿意去接触的,另外我的报价也不算低,综合来看金主也确实没有必要找我这种事儿又多、价格又贵的人合作。
但是如果说有比较契合的产品,有比较契合的一些切入点的话,其实我也不拒绝这样的合作方式。只不过广告确实不能算是我目前营收的一个主要的大头。


B端的第二个收入来源是咨询。

这个大家看咨询两个字好像有点熟悉,刚刚我们说的C端咨询是针对个人的,B端咨询是针对于企业端的咨询。从我的时间投入上来看,好像都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但实际上背后会涉到的、牵扯到的经历,还是会有蛮大差别的。
个人咨询的话通常来说都会比较简单,会比较的轻量化、碎片化。可能聊个一次就能消化很久,就不太会反复地去沟通。但是企业端的咨询的话,基本上是一个个合作的敲门砖,一次咨询之后还会带来一些后续其他的合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可能不太去宣传我的咨询业务,甚至也会说我不太想去卖时间什么之类的。
但是24年开始,我很想要去把咨询这个业务做一下拓展,因为我发现它是接触客户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B端的第三个收入来源是培训。

培训其实大家肯定也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一般来说企业都会有一定的培训的预算,帮助他们去解决一些业务当中的一些实际的问题,或是通过培训去听一听新的案例、新的方法。
我有在培训行业从业的经历,所以相对来说也比较熟悉这一块,之前在职的时候也有以培训师的身份,去做过一些企业的内训,所以培训对我来说也算是比较熟悉的一个业务形式。
如果大家对于做培训感兴趣的话,我觉得首先你要去梳理一下,你能去讲培训的一些主题,之后自己可以做一个培训师的简介。这样的话就比较方便发给客户,让客户知道你的背景、你的作品、你能讲什么样的主题、大概的报价等等。


B端的第四个收入来源是陪跑、顾问。

这个业务其实跟前面说的咨询会有一点关系,因为有些陪跑的客户是从咨询客户转化过来的,他们听了我对于他们业务的分析之后觉得我很专业,就希望我能够更加长期地去陪伴他们的业务,也就是做陪跑、做顾问。


B端的第五个收入来源是代运营。

代运营业务目前主要是针对小红书的代运营合作。 代运营和我们前面所说的陪跑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在我看来,深度陪跑的话,更多的是一个顾问的角色,需要定期和客户去做电话的沟通,去了解他们的业务的发展的情况,再去给到一些过往经验的分析,以及基于现状的一些分析等等。而代运营的话其实就会参与的更深一些,由我这边来直接执行,比如账号的操作、投流的操作等等。
关于陪跑、顾问、代运营的结算方式也会有一些区别。虽然可能会case by case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逃不开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固定的费用结算,它会比较像长期的咨询绑定这样的方式,还是卖时间为主的。还会有一种是加一点提成,比如说我们陪跑一个项目,可能会根据结果的效果去提成。那代运营的话就会涉及到团队成本在里面,因为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去操作这些运营的工作,收入的话基本上也是固定的,以投入的费用加上提成的费用这样的形式。
P.S.代运营这块的业务比较重,所以目前不对外开放,仅对企业咨询客户提供哈。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需要先约咨询哦

B端的第六个收入来源是做“中间商”。
B端还有一个不算非常高频,但是也算是企业客户的需求,就是B端有些客户会找我写文案或者做设计,这方面的需求,我一般来说不会自己去承接交付,而是会找人来合作。
因为我发现一些技术上的同学,这个技术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比如说设计师同学、文案同学等等,我发现这些同学他们可能在跟客户的沟通谈判上经验会比较缺乏,不太会有比较好的谈判沟通节奏。 所以我主要是去承担一个中间商的一个角色,去帮他们梳理用户的需求。因为我本身又是在这些技术岗位上面有一些实操经验的,所以我可以在客户提供反馈意见之前,先给他们一些意见,减少客户跟设计师或是文案同学之间的可能会出现的矛盾。
所以这块的话也会有一部分的收入,但不算是非常高频,而且说白了我做这个事情更多是顺带便帮一下客户的忙,发挥一下我这个老乙方的一些优势。
说完了B端和C端几个收入的来源之后,还会有一些比较不方便归类,但也产生了一些实际收入的几个板块。


04
B端C端之外的收入

第一个是稿费。
因为我是《新媒体数据分析》这本教材的作者,这本书我虽然已经写完了很久,但还是会偶尔有一部分的收入进来。这个收入确实比较少,所以它会以年为单位进行一个结算,一年的话大概是大几千块钱。说实话我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它是一个被动收入,我不需要再往里面去投入太多精力了,只需要偶尔回一下邮件,因为这本书是个教材,所以很多大学老师会来写邮件,针对于书里面的一些案例或是一些素材给我留言。此外其实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作量了,还是比较轻松的。
第二个是介绍费。
比如说我促成了一些合作,可能会给到我一些返点这样子。但这个确实不太好去分类,因为我也不把它作为我的一个业务,更多就是顺便帮个忙做个人情的事儿。
第三个是奖金。
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参加比赛、活动的人,所以在奖金这块也会有一些收入。现在其实这种活动我参与的比较少了,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参与了。但是有一些星球,有一些社群还是会有一些这样的小活动。我自己又是一个可能好胜心比较强的人,有时候就想要卷一卷,所以这个还是会有一些收入,虽然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我为什么把它算作一项收入呢?还是因为希望给大家一些参考。如果大家身边有一些这样的机会的话,不妨去试一试,奖金多少倒是在其次。如果能因为这样的一些活动,你发现自己在某个事情上特别容易有正反馈,那也是非常好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