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以上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百度。
一,引言
对于中国近代史,国人一直都有很深的屈辱情结。这当然和国内的教育有关了。小时候在上历史课时,师生们总是以悲愤的心情学习这段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一连串“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幼小的心灵过早地种下屈辱的种子,收获的是一颗颗敏感,固执的民族自尊心,结果是许多国人囿于狭隘民族观念和东西方对抗的定势思维。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国人,可笑地致力于重建——或在传统文化中挖掘——一种足以对抗甚至战胜西方的文化力量!
其实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应该往前追溯两千年。漫长的两千年中华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被本国统治者奴役和压迫的屈辱史。如果暂时撇开民族主义情绪,我们会发现在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史中,中国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在程度上也不比在每个封建王朝所受的屈辱沉重多少。对于近代史,我们的教科书往往强调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并渲染民族主义情绪。其实侵略一词并不准确,近代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活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扩张,而不是赤裸裸的领土侵略(日本侵华战争除外)。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更是一场东方古老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的激烈碰撞。当时的中国,不论是军事,政治,思想,外交,还是生产方式都停留在中古时代,这样两个如此悬殊的文明第一次正面的,激烈的碰撞确实会产生种种不确定性。最终历史的走向对于中国而言,固然有许多屈辱和强加的因素,但远不是所有结局中最坏的一种
。如果我们从
民智启蒙
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一定会更加释然。
二,启蒙的开端,向西方学习一切
启蒙是从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震醒了士大夫的天朝梦开始的。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特别时军工业的洋务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但这仅限于吸收西方有实用价值的技术,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思想却被忽视了。甲午海战宣告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当时的精英们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吸收西方的制度,改革政治体制,“百日维新”就是这方面一个短暂的尝试,但却被清政府中的反对派迅速镇压。至此,大清王朝真的是气数已尽,1911年的武昌起义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让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武昌起义七十多年的时间里,清王朝
没能带领中国及时转型为现代国家和现代政府,最终覆灭!但从启蒙的角度看,这段时期古老的中国向西方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下面是一些周知的成绩单:
在外交和国际贸易方面,中国成立了类似外交部的总理衙门,引进《国际法》,任命一些经验丰富的外国人为海关官员,初步建立了现代外交制度和现代海关制度。
在教育方面,成立了以京师大学堂为代表的各级西式学堂,引进西式教育,翻译大量的西方和日文著作,内容涵盖哲学,数学,科学,军事,人文,历史,地理等诸多领域,西方世界的科学,民主,自由,议会政府,三权分立,宪政,进化论等基本观念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在军工方面,中国置办大量军工设备,建成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各类军工机构,创办各类制造企业,采矿企业,建立现代通讯,运输工具,初步发展了现代军事和现代工业。虽然大部分工业都是由外国资本起支配作用,但在外资的刺激下,大量工业技术被引进,诞生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工厂,企业,银行,邮政。所有这些都为中国以后走向现代国家奠定了基础。
同时,外国政府和他们的代表也希望看到中国能有适当的进步,因为一个稳定,适度繁荣的中国市场对当时的资本主义扩张是极为有利的。所以当时的外国势力除了经济渗透,割据势力范围外,也提供了许多友好的建议和贸易援助,甚至在中国开设学堂,培养各类人才,大力发展西式教育
(
实际上,近代中国绝大部分的著名大学前身都是教会学堂
)
,鼓励中国本土学生去海外留学(
比如,到1915年为止,美国就接受了1200名中国留学生
)。这些举措对古老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都是至关重要的,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
庚款兴学”计划
三,“庚款兴学”计划
庚子年间(1900),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城,太后老佛爷和皇帝老儿逃之夭夭,次年清政府与各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5年,美国政府调查发现本国原索赔额度虚高,认为有1200余万美元的多余赔款。当时的驻美公使梁诚
(这个人的名字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抓住这个机会,利用一切渠道,包括外交,报纸,演讲,游说议员,召开记者会等,向美国政府和罗斯福总统施压。在多方压力下,美国政府终于让步了。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于支持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作为留美预备学校(
清华大学由此产生
)。之后,俄、英、法、荷、比
等国相继与中国订立协定,退还部分赔款资助中国学生留学。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每年向上述国家派遣大量留学生,这就是著名的“庚款兴学”计划。
“庚款兴学”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中华精英,其意义远远超过那四亿伍千万两屈辱的庚子赔款!
部分庚款留学生名单: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限于篇幅,只能这样)
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之一,赫赫有名的胡适
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
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
中国原子能之父钱三强,
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李四光,
土木工程界的一代宗师茅以升,
著名流体力学家周培源,
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
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华罗庚,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
中国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竺可桢,
哲学大师金岳霖,
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
国学
大师汤用彤,吴宓,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
著名物理学家赵九章,
中国现代声学奠基人马大猷,
中国近代生物学的主要奠基人秉志
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童第周,
中国现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侯德榜
中国现代化学开山者张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