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A Taxi Driver》的条目被豆瓣电影删除了。被删除的,还有一系列与此部电影相关的影评。此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在《辩护人》里面出演律师宋佑硕的宋康昊。而与《辩护人》相似的是,
《A Taxi Driver》是基于1980年韩国“光州事件”展开的。据悉,《A Taxi Driver》将代表韩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代表中国出战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是《战狼2》。
既然无法具体描述这不可描述的影片,我们也只能重温《辩护人》,试图从宋康昊精湛的演技里,意淫出宋大叔在不可描述的影片中的精彩表现。
一枚 |
自由撰稿人
《辩护人》的原型是“人权律师”卢武铉。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朴正熙、全斗焕军政府时代,那些“强行取得政权的人”在政治上进行独裁统治,人民没有民主与自由。学生和市民抗争运动时有发生。
然而对很多人而言,
那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时代
。经济发展迅速,房产市场繁荣,民众物质生活显著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男主角宋佑硕凭借着“绝对不能放弃”的精神,以高中毕业生的学历和背景,通过司法考试,成为了地方法院的法官。后从法院辞职做律师。男主角目光敏锐,先是从事正在兴起的不动产登记,后来进入税务咨询领域,赚的瓢满钵满。
正当他“
面前的八字豁然开朗,需要猛踩油门
”的时候,他却“刹车”了。他当年准备司法考试时,常去一个小饭馆吃饭,因囊中羞涩拖欠饭钱离开。后来发达后感激老板娘,常去此饭馆吃饭。老板娘的儿子因为参加读书会而被抓了。他在了解这件事后,挺身而出为被抓的学生辩护,
从而“一脚踹开”自己“安稳的人生”
。
他放弃了大公司诱人的合同,对劝阻他的事务长说,“我想让我的孩子,建宇和妍宇,包括事务长你的孩子秉国,
不要生活在因这种荒唐的事踩刹车的时代
。”宋佑硕知道,他对抗的是无中生有、残暴践踏人权的公权力,是掌握在军政府手中的公权力。
在法庭辩论中,尽管作为公权力代表的检察长被驳斥地淋漓尽致,但掌握在“夺取权力的一部分人”手中的国家机器,却在背后上下其手,威胁、谩骂甚至殴打,包括恐吓他的家人,诋毁和抓捕关键证人。然这一切,却坚定了他为人权而战的信念。影片的结尾,宋律师在一次为牺牲的抗争者举行的追悼会上被抓捕,全釜山142名律师中,99名都是他的辩护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他为别人辩护,律师们为他辩护。他由一个高中毕业出身的、如“夜店小弟”一样到处发广告的、被大家瞧不起的小律师,赢得了同行的尊敬!
这是一部反应韩国历史转型的电影。有人说,电影和政治挂钩,是取巧。然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电影,如果不反映活生生的生活与人性,不与现实发生关系,那还叫电影吗?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艺术也是对现实反思的一种方式。
正如《V字仇杀队》中的台词:
政治家用谎言来掩盖真相,艺术家用谎言来说出真相
!影片中的“6.25”事件,就是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这场战争撕裂了朝鲜半岛,给半岛民众带来永久的创伤。时至今日,该地还被称为冷战的“活化石”,三八线两边还只是“休战”下的和平。
为了对抗北方的赤色政权,防止所谓的意识形态渗透,韩国经历了长期的戒严和高压控制的军事独裁。军事强人朴正熙、全斗焕等军政府长期执政,镇压国内民主运动,钳制自由,压制人权。高压并不能扑灭民众的民主自由诉求。上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的民权运动在大学生、市民、人权活动者以及天主教会的推动下,持续的抗争最终导致军事独裁的终结。
其中最著名的是“光州事件”。电影中的“釜读联事件”,以及后面的“追悼会”,正是当时韩国社会民主抗争中一个个小缩影。韩国的民主化进程,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离不开主张民主自由的律师等人权斗士的抗争。影片中,东海建设的一个管理者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精英”,影片借他的口说,他也希望韩国实现美国的民主主义。然这个政权只能由中产阶级的武力推翻,不能沟通。民主是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分不开。要培育中产阶级,韩国国民所得须增加三倍。宋佑硕回应说:“
因为国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护,不能享受民主主义,这种说法我坚决不能同意。
”
这是一部讨论爱国的电影。影片中的车警官是一个“爱国者”。他的父亲是个刑警,在“6.25”事件被虐杀。他极端仇恨赤色分子,因追查赤色分子有功,被军政府嘉奖。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爱国”。他认为,正因为有他这样的人存在,其他人才能过安稳的生活,才感觉不到战争状态的存在。他认为,预防赤色分子比在街上抓捕他们更重要。为了“爱国”,对民众进行拷打和折磨,他心安理得。
车警官自认为是个爱国者,然而宋佑硕却坚决不同意,因为他们两个人心目中的“国家”不是一个东西。宋律师是个爱国者,他在发财以后,买了个划艇,坚持训练,要在奥运会上为韩国增光。正因为是爱国者,他才不能容忍这个国家“生病”。在宋律师看来,“国家,证人所说的国家到底是什么?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
大韩民国主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权力都由国民产生,国家即国民
。但是证人毫无法律依据,一味强调国家安保,就把国家镇压践踏在了脚下,证人所说的国家只是强制取得政权的一小部分。难道不是吗?你是让善良无罪的国家生病的蛆虫,军事政权肮脏的帮手而已。”
是呀,很多人口口声声“爱国”,可国家究竟是什么呢?国家不是一个政府、一群官员,国家是国民的象征,是这块土地、这群民众。国家主权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然主权又是什么呢?主权就是人民。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中都写着: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主角的记者同学说道:“
就是因为这些滥用法纪的人,国家才变成现在这个德行
!”
这是一部见证丑恶政治的影片。我们说,政治跟每个人相关,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政治是我们合作生活的方式。这是广义上的政治。然而很多人并不以为然,认为政治本身就是丑恶,就是欺骗、权谋、背叛与出卖,政治是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这可以被认为是狭义的政治。广义的政治是人类集体合作的保障,是合作生活的方式。狭义的政治是现实的权力斗争。这也就是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东方世界没有政治学的原因,因为我们习惯了宫廷、江湖、家族的所谓“政治斗争”,实质上是奴役与服从。在影片中,代表公权力的车警官和检察长,用东海建设的压力利诱宋律师放弃辩护,利用特务进行跟踪监控,打电话拿孩子的安全进行威胁,对律师事务所进行查税。法庭上,车警官明目张胆地做伪证,并用卑鄙手段抓捕出庭作证的军医。在新闻控制下,有良知的记者被炒鱿鱼,剩下的都是“稻草人”。而由于长期的洗脑宣传,民众围攻宋律师并骂其为“赤匪“辩护。这些桥段竟然如此熟悉!
这是一部探讨责任伦理的影片。有人常说,国民收入突破多少多少大关,民主化就可能来临。其实,这两个变量只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1835年的美国,民众收入就比现在的非民主国家高?正如宋律师所言,国民不富裕,就不能享受民主主义,这是什么逻辑?吃饭的需求和尊严的诉求,有相关性,但并没有高低先后的区分。而且,按照这个逻辑,富人相比穷人,更有自由和权利的意识与诉求。然而现实是这样吗?影片中宋律师的记者同学这样骂道:“
即使你忙着赚钱,你也睁开眼睛看看,社会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同样,影片最后的一段对话也提到了社会中“精英”群体的责任,就因为自己是法务人员,要比普通民众更应该去维护法律,维护人权。
最后,这实质上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励志片。男主角律师宋佑硕出身贫寒,是个高中生,在建筑工地上,边打工边准备司法考试。通过司法考试后,为了显摆,在成为法官时还上了电视。后为了赚钱,因“赚钱不讲学历和背景”,从法院辞职开律师事务所做房产登记。为了开发业务,像个推销员一样背着小包,到处发名片,被人从门口赶走,被同行嘲笑为“夜店小弟”。有钱之后,买下当年做建筑工人时亲手盖起的楼房,给孩子们看当年在墙上刻下“永远不要放弃”。主人公靠着自己的勤奋和敏锐的头脑,成了釜山律师界的“香饽饽”。
然而,闷声发大财的努力,在赚了大钱之后,宋并没有得到同学、同行、前辈包括老板娘的儿子的尊重与认可,在很多人心目中,宋还只是个暴发户。这说明,
人在社会上的位置,并非完全由财富决定。唯有为价值和理念而牺牲和付出,才能赢得尊重
。
宋佑硕其实一直很自卑,高中生,没上过大学。正如他的记者同学说:“你说这些(示威改变不了国家)是因为你自卑。”事实上,没上过大学是他的心结,他认为大学生示威是不想读书,而他的自卑也告诉他,靠这些是改变不了什么的,是“以卵击石”。
然当他毅然放弃自己的大好“钱途”为被诬陷为赤色分子的老板娘的儿子朴镇宇进行辩护时,他的理念、他的人生就不同了。他不仅是为感恩而战,也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他如螳臂挡车,为法治而咆哮,为国家而咆哮。他即使只是个“卵”,也越过了石头,孵化成了小鸡。他赢得了尊重。
影片结尾,当法官念出那一长串的名单时,宋佑硕的脸上露出了带泪的笑。他应该欣慰,
他这个当年的穷光蛋、高中生,终于赢得了釜山整个律师界的敬意。
当时釜山的142名律师,有92名出席为他辩护。这也呼应了影片开始时同行眼中的“夜店小弟”的轻视与嘲讽。
这个励志故事最后证明,如宋佑硕一样的律师们、市民们,并不是如犬儒主义者所认为的,什么也改变不了,他们成功地“以卵击石”,改变了历史!
编辑:元嘉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