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幻世界SFW
《科幻世界》杂志社官方微信,向您推荐最新最好的科幻奇幻资讯,给您推送好看的科幻奇幻小说。(注:除推送外为智能系统回复,不代表杂志社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活动回顾|搬离地球,人类能去哪儿? ·  4 天前  
科幻世界SFW  ·  《造神年代》共读会(10.20):技术加速、 ... ·  1 周前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日韩幻想文学专辑:暗黑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幻世界SFW

这部中国网大告诉世界什么是科幻精神

科幻世界SFW  · 公众号  · 科幻  · 2017-09-02 10:50

正文


这次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75),由于大刘的《死神永生》入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以及中国派出史上最强代表团而备受瞩目,除此之外,有一部国产科幻影片《孤岛终结》也选择在这里与全球科幻爱好者见面,接受粉丝们的检验。

 

 

由于日程太赶,我并没有在世界科幻大会上看到《孤岛终结》。之后听说反响挺好,国内外科幻迷都给出颇为正面的评价。对此我一直是半信半疑的,因为我知道,科幻迷是这个星球上最难取悦的一群人,更是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有许多次被吊起胃口,最后重重落地的经验,而且这种经验多半便是来自中国、原创、科幻、影视。

 

8月27日下午,我终于在艺术青年眼中的圣殿——中国电影资料馆2号放映厅得以一睹真容,并在现场与著名电影研究者、策展人奇爱博士、著名科幻影评人电子骑士及科幻电影《拓星者》导演张小北老师交流了意见。

 

平心而论,这部被定位为网络大电影的片子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但我始终认为,讨论一部电影的好坏需要放在合适的坐标系里进行评判。正如你无法用《教父》三部曲去和《太空漫游2001》去比较一样,从历史、类型、风格、规模、目标市场以及创作意图上,我们都需要更加小心地去对待每一部作品。因此,我认为《孤岛终结》放在这样一个超低成本(7万人民币)的中国原创科幻网络大电影类别中,它是合格的,甚至有颇多亮点。而对于一个基本看过IMDB排名前200名科幻片的资深影迷来说,《孤岛终结》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对科幻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坚持,令人有种久违的感动。



这个典型的末日题材故事如果按照线性顺序叙述本身并不复杂,影片女主角林夏是一个人工智能科学家。当地球遭遇超新星爆发危机,她所负责的名为“彼岸”的工程,成为了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在这“彼岸“工程所在的这座孤岛上,林夏只有24个小时来拯救世界,但她还不得不只身对付尾随而来的黑衣人。但导演王人超非常有野心地采用了双线结构,将不同的时间线进行交叉叙事。从世界科幻大会首映之后的反馈来看,许多观影的海外科幻迷纷纷表示,虽然有着语言上的障碍,但却并不妨碍看懂这部从叙事结构上颇为“烧脑”的科幻片,甚至有一位外国女影迷表示“双线叙事,让故事的悬念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

 

我大胆猜测王人超导演或许是诺兰粉丝,两条时间线索的交叉手法与打点节奏都颇为可圈可点,在保持主线危机任务顺畅进行的同时,又将悬念感一直保持到了片末。尽管由于篇幅只有60分钟长度,许多段落没有得以充分展开,只是惊鸿一瞥,但我脑补了一下如果做成2小时完整长片,其气质当与《星际穿越》相当接近。后来问了导演本人,他虽然不是诺兰粉丝,但他所钟情的导演分别是山姆门德斯和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这两位都是以戏剧冲突激烈、结构复杂、人物情绪饱满为特色,导演还提到他特别喜欢《星际穿越》中的现实主义视觉风格,由此我们对于《孤岛》中的美学追求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许多看完成片的观众表示,这是一部非常“科幻迷向”的电影,这种迷影观感一方面来自于《孤岛终结》中所涉及的几大科技概念:人工智能、星际探索、超新星爆发以及一个藏到最后的、关系到核心悬念的科技梗(在此先不剧透)。涉及到的大概念虽多,但每个技术都在矛盾冲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且信息的披露和呈现过程也没有混乱掉,这绝对是熟悉科幻类型的资深粉丝才能够做到。另一方面则便是探讨的议题绝对“经典科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究竟是拯救苟延残喘的70亿地球人,还是为了人类文明整体的延续,保全数千星际远征的冒险家?想必熟悉科幻小说的读者们能够一下子想出许多部讨论类似议题的小说,但如何在影片中去表现宏大命题而不显得违和空洞,其实也是颇费功夫。

 


接触到王人超导演本人后发现,这绝对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科幻迷,他最爱的作者是阿西莫夫(在影片开头亦有致敬),最爱的剧集是《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最想把童年时看的郑文光的《太平洋人》搬上大屏幕,而且要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复古风呈现。说起他对科幻电影的设想,王导滔滔不绝,他特别热爱太空和星舰,因此下一部长片《深空法则》便是发生在一艘长达数公里的巨型星舰上,而且他想模仿卢卡斯,用模型加绿幕的方式来呈现太空场面。他戏称自己拍的是“车库电影”,《孤岛终结》基本上是一部手工DIY作品。



在此之前,导演王人超主要是电视广告导演。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影片。他写了这个故事,并修改了近两年。首先,他想吸引投资,使这部电影能很好的呈现原有的故事效果。但对于这个科幻体裁的故事,再加上两个人物的情感记忆,没有明显的商业元素。所以它很难吸引投资。最后,导演决定不再等了,而是自己出钱。他找来两个朋友来演主要角色(配角都由朋友友情客串,均非演员),并使用手持拍摄风格(因为缺乏设备)。整个剧组只有七人:两个主要演员和五名工作人员(包括导演本人)。整部电影是在自然光下拍摄,没有额外的灯光。只有室内场景使用一个小的LED灯。为了节省开支,他选择了国产摄像机,配件一损坏就得从广州发货,特别麻烦。导演本人更是包办了编剧、摄影、导演、剪辑、道具甚至配音的工作,可谓全能人才。

 

当说到中国科幻电影的出路时,他提到了美国的8毫米文化,许多人家里都有一台8mm摄像机,而许多科幻大导演如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卡梅隆等人都是从童年玩8mm开始,一步步由科幻迷走上电影人的道路。而中国电影只有把拍摄的权力下放给大众,让拍电影、玩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强大的基台,才能出现金字塔顶尖的作品。对于科幻电影是这样,对于其他类型电影亦然,我不禁想到,对于中国科幻小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从赫尔辛基到北京,以及接下来的上海、成都、深圳,《孤岛终结》作为一部非典型的中国科幻作者电影,将展开其巡映之旅,同时8月30日在爱奇艺VIP频道上线,迎接更多科幻影迷的检验。

 

作为一部作品,它本身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但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起步阶段的一种新的尝试,我对王人超导演及其团队所坚持的科幻精神及勇气十分钦佩。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的“科幻元年”,太多的“超级IP”,在虚假繁荣的泡沫过后,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用自己的行动踏踏实实为中国科幻开疆拓土的拓荒者,他们也许并不光鲜,也许举步维艰,也没法获取商业上短期的巨大回报,但是这才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周期,这才是一种文化产品能够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康庄大道。

 

期待更多的《孤岛终结》,期待更多的真*科幻电影人。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