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共读开始时间:10月20日(周日)下午14:00
(60分钟对谈人发言、交流+30分钟观众提问)
文献共读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超级人工智能(Super AI)也不断引发公众的想象与热议。在《造神年代》中,Super AI从理论走向现实,一系列复杂的伦理困厄接踵而来,并给日常生活和世界秩序造成了颠覆性影响。小说细致地展演了超级人工智能从诞生到觉醒的技术演化路线,对其应用伦理问题和技术限度进行了追问。本次活动将通过共读《造神年代》,对其中的超级人工智能以及伦理问题展开讨论。
对谈嘉宾
严曦,科幻作家,科普作者,译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代表作长篇科幻小说《造神年代》,获2023年首届钓鱼城科幻奖最佳长篇奖以及2024年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短篇科幻小说《客星》,获倪匡科幻奖三奖。长篇科普《二十世纪最“反直觉”的伟大生物学发现:化学渗透》是国内率先介绍尼克·莱恩科学思想的作品之一。长篇科普翻译作品《复杂生命的起源》(尼克·莱恩原著),获文渊奖。
陈曜,《科幻世界》编辑部主任,银河奖最佳编辑奖得主,成都市科幻协会副秘书长,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副主席。负责《科幻世界》杂志的运营、原创科幻作品海外推广、想象力教育工程课程开发以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海外推广统筹等工作。与全球科幻作家、科幻活动家、科幻出版商、科幻协会等保持密切联系。
陈奇佳,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文科领军人才,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人民日报“一带一路”文化中心特聘顾问,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浙江省文联首批“艺术乡贤”(影视理论评论类)。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兼及文化产业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等重要期刊报纸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其中部分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先后出版著作(含合著与主编)《日本动漫艺术概论》(2006年)、《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问题》(2010年)、《被围观的十字架: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当代大众文学》(2010年)、《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诠释》(2011年)、《夏衍传(修订版)》(2015年)、《我们时代的镜像:喜剧艺术与电影研究》(2017年)、《幻想的自由——现代悲剧文体研究》(2022)、《技术、市场与中国的文艺问题——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2022)等十余部。
杨果,文学博士,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副教授,写作与交流教研室及机器写作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比较文学、写作学与数字人文研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研究项目1项,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及教改项目多项。出版译著《批评集:1865》(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专著《钱锺书诗学方法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等,主编作品及评论集《“南科缘”创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在《浙江社会科学》《中国文学批评》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吴湜珏珊,法国索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外国诗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小说诗学、比较文学;主持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元小说的理论建构”,译著《言语的真相》,伊夫•博纳富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关注法国科幻文学,发表论文《追寻机械身体观的法国思想之源——从笛卡尔、拉·美特里到利尔·亚当》,《科学腹中的真与幻——利尔-亚当中女机器人安卓的类人形象初探》等。
朱钰婷,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文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协会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起航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科幻文学与文化,在《浙江大学学报》《南方文坛》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撰写《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科幻发展年鉴2022》等六部著述,主持1项省部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