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早餐
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财经快讯之一,每天早晨,最新鲜、最全面的财经资讯尽在财经早餐!财经大事早知道,您的贴身财经小秘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揭幕者  ·  猛烈上调! ·  2 天前  
券商中国  ·  利好来了!爆买!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早餐

今天的你还在家,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财经早餐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28 06:05

正文





父亲是军人出身,我从小对他的印象是个子大、胆子大、酒量大。


父母早期都是水利员工,一辈子都是在和水打交道,工作岗位经常变换,生活不稳定,可以说家徒四壁,居无定所,经常迁居。那时搬家只需一辆小拖拉机就足够了,除了两张木板床和两只木箱子外,剩余的便是几件旧衣服和被絮,锅碗瓢盆屈指可数,每到一处新的居所,总得自己支起锅灶,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一家都是商品粮户口,比一般农村户口的家庭条件优越许多,不过由于父母双方的家庭底子太薄,亲戚们寅吃卯粮,捉襟见肘,因此,父母将他们每月的工资收入,几乎都用于救济双方的兄弟们去了,这样一来,我们一家子的生活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还得自己躬耕劳作,勉强度日。印象中,当年我家的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瓜果蔬菜,还养了不少的家禽,那时候的我需要下河里去捞水草,有时也要去树林里捋树叶,加工后既可以喂鹅,也可以饲养兔子,虽然这般辛苦,在40年前,我们家还成为好多人羡慕的生活条件,记得那时我才十岁。
一家人生活虽然清苦,心情还是比较愉悦的。当时父亲的朋友很多,喜好饮酒,附近的村民要是谁家有贵客到访,都喜欢邀请父亲去作陪,每次父亲喝完酒回来,我都会发现他满脸通红,酒气熏人。有时候自己家也好来人,围在一起谈点农事、说点新闻什么的,这帮人一来,基本都是要吃罢饭才肯离去,席间必须痛饮几杯。虽然缺盐少油,我们家下酒的素菜还是足以保证,让人纠结的是酒的问题需要花钱去购买,遗憾的是那个年代每家都缺钱,即使谁家有几个钱,也必须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酒。每次客人一来,父亲需要陪客人说话,母亲需要生火做饭,弟弟那时才两三岁,因此打酒的任务就自然落到了我的身上。
离我们家最近的代销店至少也有五里之地,虽然来回一趟要跑一个多小时,但每次我都欣然领命,因为每次我都可以从酒钱里克扣几分,顺便带几块小糖回来和弟弟分享。当时代销店里代销的多为散酒,每斤八毛钱,山芋烧制,度数很高,一般点火就着,容易冲头,所以人们都称呼这种酒为“八毛冲”。如果赶上秋冬季,人们便会用一只泥巴壶把酒预热后品尝,这样身子来热快,趁着那股子酒劲,人们划拳行令神气十足,铿锵有力,屋内经常热闹朝天,人们甚至站在围墙外的空场上,都能听到喝酒人的吆喝声,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父辈们是在喝穷酒,穷开心。


有一年三叔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外面还拖欠一大堆外债,父亲囊中羞涩,整日里愁眉不展,酒兴全无,时不时一个人拎着渔网去河边捕鱼,每次虽然能够满载而归,改善下生活,但那段没酒的日子里,我发现父亲的面容消瘦了许多。

🍂《父辈们是在喝穷酒,穷开心》
一天,从淮南过来一位表姐,给父亲捎来了两瓶洋河大曲,父亲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轻轻地把两瓶酒摆放在墙角的木桌上,两个多月的时间没舍得品尝,直到有一次父亲的几位老战友集体到访,他才高兴地把两瓶酒一同打开,开怀畅饮。还记得他们在开瓶之前,一同走到屋外,双手将酒瓶对着阳光看了许久,我不知道他们是在看商标还是在看酒花?那一刻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从那时起,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洋河大曲是好酒的印记,总希望自己的家里能够摆几瓶这样的酒放在桌上。后来,三叔的病情有所好转,父亲也曾经买过几次洋河大曲带回家,一般都是放到过年的时候才肯品尝,听他说这都是凭票供应的,很珍贵。

一晃四十年过去,屈指一算父亲离开我也已十五个年头了,想起父亲、想起洋河大曲、想起童年的那段清苦的生活,有时自己真想偷偷地躲在角落里流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