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Go案例的巨大影响力让国内不少人工智能团队找到产品推广突破口,打造属于自己产品的人机大战开始变成潮流。但从最后效果上来看,虽然达到了各自预期,但基本无法与AlphaGo案例相提并论。
阿里巴巴首先抓住话题,在《我是歌手》总决赛中引入人工智能竞猜结果,阿里版的人机大战目标是展现大数据运用方面的能力。
百度则首先通过度秘搭档篮球解说员的方式,在里约奥运期间打造了一次篮球解说版的“人机大战”。
其后百度的重头戏锁定到智力类电视节目《最强大脑》,百度倾其深度学院研究院之力,通过百度大脑和小度机器人的软硬结合,通过电视节目展示百度在图片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能力。
据百度内部参与人士介绍,登陆《最强大脑》策划了数月有余,并且是下半年来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无论是人力、预算、资源还是技术支持上,都被高度重视。可以印证的是:该临时小组,技术上由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和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院长林元庆亲自挂帅。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也全程关注了该策划,并在新年内部讲话中对该活动点名表扬——这种公开表扬算不上多见,可见百度内部对《最强大脑》版本的人机大战的结果的满意度。
另一家打造人机大战的公司是搜狗,与百度相类似,搜狗也选择了电视节目作为展示AI能力的平台,并且为了这一次在知识问答节目《一站到底》中的展示,此前未涉足硬件的搜狗专门耗资4000万元,推出了一只名为“汪仔”的机器人产品。
搜狗创始人及CEO王小川简单直接地在微博谈到了目的,他说:“汪仔和小度分别在一站到底和最强大脑登台,或许代表着搜狗和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路线上分道扬镳了。搜狗专注“自然交互+知识计算”,以自然语言和知识推理为核心,还有同传翻译和语音速记等应用;而百度秀的多是人脸识别和无人驾驶等基于图像处理的应用。”
而据新浪科技了解,搜狗该项目也早在2016年年中就在进行,而通过电视节目的好处是可以为即将重点推出的搜索产品“立知”铺路搭桥。更早之前,作为新浪科技直播嘉宾,参与AlphaGo与李世石解说的王小川多次表示,AlphaGo是Google在产品发布和能力展示上的一次完美PR秀,值得借鉴和学习。
从AlphaGo的最终数据来看,王小川所言确实有道理,仅新浪科技关于AlphaGo的微博话题“人机围棋对决”的数据,话题粉丝数超过1.2万,阅读数超过3亿,讨论数超过19万,而Google方面则表示,全球有超过十亿人次观看了直播。
不过,想超越AlphaGo几乎也成为了不可能,这是其后跟风效应中各家“人机大战”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失掉了先发优势,用户关注度和热情大大降低。
其次是人类被机器击败成为新常态,经过AlphaGo的洗礼,人们对于人机大战的话题,最多只是关注被打败的“姿势”问题,而不再有结果上的悬念猜想。
第三是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一次人机大战也难度不小。
以百度为例,在AlphaGo比赛后不久,百度无人车负责人王劲曾被问及为何不发起一场无人车和人类顶尖车手的竞赛?
王劲回答表示内部有过这种提议,但也只是玩笑而已,很快被团队否决,他的理由是:“比赛固然能够吸引眼球获得关注,但无人车去比赛和我们希望强调的安全性不符,倒是可以考虑比拼无人车和人类司机考驾照。”
不过,也有分析表示,AlphaGo之后的人机大战虽然效果有限,但对于整个人工智能的推进起到了普及的效果,持该观点的资深媒体人、《量子位》创始人孟鸿告诉新浪科技:“这些节目让普罗大众更加直观认识到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对于人们去学习了解人工智能助益良多,也能为AI变革启蒙更多的人才。”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也谈到,让更多人意识到人工智能将带来的挑战和变革是尤为重要的,特别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如何在人工智能的趋势下重新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和教育路线已经显得必需而迫切,他向新浪科技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将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有些职业可能面临来自机器的挑战,包括金融分析师、医生等在内的当前的好工作,未来都可能被机器取代,如何从教育阶段就明确趋势做出改变,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