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麦子熟了
麦子熟了,百万优秀青年的聚集地。做有趣的人,交有趣的朋友,去有趣的地方,过有趣的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别丧,你也是别人眼里的光 ·  昨天  
ONE文艺生活  ·  长大真好,敢掀桌了 过年这些天啊,身 ... ·  17 小时前  
洞见  ·  新的一年,做个不动声色的人 ·  2 天前  
青云说说  ·  你我之所见,并非全世界。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麦子熟了

请停止在刷屏中焦虑:不能赚钱的时期,请拼命“存钱”

麦子熟了  · 公众号  · 美文  · 2020-02-08 21:00

正文


写给我的每个读者。

请做个配合,本文请只字不差的阅读,看完一定有用。至于为什么,读完你就明白了,我文中有解释。



疫情下,
每个个体都要注意这3点

1. 焦虑难控,在海量刷屏信息中难以自处

疫情当下,数亿人蹲在家里,躺在床上,坐立难安:

一会拿起手机,刷两下,又觉得不想刷,于是放下,放下也不知道干啥,脑子懵懵的,于是没两分钟呢,又拿起手机继续刷。

手机不断的被拿起,放下,拿起,放下……

一会儿刷微博刷得生气又心烦,开始刷朋友圈,朋友圈刷一会儿觉得没啥可看,于是所有带小红点的微信群挨个点开,还是焦虑,再刷刷抖音,一会儿刷到搞笑的笑得不行,一会儿刷到让人感动的前线医务人员又哭得不行,刷到疫情又回到现实....

于是又忍不住再去看看微博、朋友圈、微信群,心想:这会儿啥情况了?

刷了很久,一看表,才过去不到 2 个小时,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慢,但一天天结束,又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活在信息刷屏的焦虑中。



2. 同理心过载,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

很多人每天都会看着一些视频哭得不行。

很可能你的同理心过载了。

消息的传播,对社会是好的,但也有负面效应,爆炸式的信息流通,特别是疫情当下,大部分信息是负面的,一直刷下来,会对个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什么也做不了,让你更加悲伤。

这种负担,对于天性敏感的人来说,则更加致命。

连岳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有位妻子留言抱怨丈夫,说他在家情绪已经失控,和父母吵,和孩子吵。长江日报在1月25日报道:四十多岁的周先生每天反复量体温,大年三十晚上泡脚后测出体温有点高,在家嚎啕大哭。七旬老父亲抱着他说,「不担心你得肺炎,就怕你是精神出了问题!」老人及时拨打了心理热线求助。


3. 每天的时间都白白浪费掉,而时间如此宝贵

很多人并没有上述两种问题,但就是每天都把时间浪费了,无所事事,刷刷段子,看看综艺,打打游戏,吃吃喝喝,熬到半夜,睡到中午。

不要这样消耗自己,疫情过后,你还要上班,不要把自己养傻了,不要把自己的生活作息搞得一塌糊涂。





这段特殊时期,
我们个人应该怎么度过?

1. 不要再无时无刻的刷新闻

不是不让大家关心疫情,关心是有必要的,但没必要无时无刻。关心国家社会,也要关心自己,尤其这段时间多体察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尤其那些敏感型人格的人。

不要让同理心过载,不要被疲劳感碾压。

第一,控制自己刷新闻的频率和时间。比如两三个小时以上看一次即可,每次少看一会。

第二,减少信息来源。比如,你想了解疫情的实时数据,点开支付宝看一眼即可,不一定非得看微博,一看你就刹不住车。

第三,少看一些公众号。看优质的,你平时比较信任的,真的并不是你关注的每个号的每篇都值得看,可以说90%的不看,你真的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看了会影响你,不少号写文只是为了流量。情绪太激烈,内容太偏颇等。


2. 可以适当娱乐,且不必有负罪感。

这时候刷剧可以么?看看电影可以么?打打游戏可以么?甚至看看段子笑一会儿可以么?

我这样娱乐,不关心国家和社会,会不会太冷血?

不会的,不要有负罪感。有很多人,尤其是性格偏敏感的人,受灾难信息的影响,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

永远记得,你只有帮助好自己,才能帮助别人。

不过娱乐也要适当,控制时间,否则适得其反,凡事过犹不及。无休止的娱乐,会让你在开工后很难恢复到正常的工作中。



3. 做点体力劳动,真的很管用

我是一个创业者,我经常说自己是个创业练习生,经常有压力很大的时候,年前一段时间,内容的压力,管理的压力,招人的压力,新一年战略的压力,搞得我心理崩溃,不停的熬夜。

有一天我看了个日本电影叫《小森林》,豆瓣评分 9.0 ,这个电影讲的什么呢?有很多人看了觉得没影响,它特别简单,就是一直在劳动和做饭。

很多人看完了觉得很治愈,我看完后竟然第一时间是去干活,收拾家里,整整衣物,擦擦桌子等,因为我在电影里看到了「劳作的力量」:

去做点体力活,反而可以释放压力,让人静下来。

如果你最近刷手机刷的压力大,刷得焦虑,就不要一直趴在沙发上和瘫在床上,站起来,劳作一下,去整理一下衣柜,叠叠衣服,把书架上落灰的书擦拭整理一下,说不定还能有惊喜,把家里不要的杂物也收拾出来,戴上口罩下楼扔一下并不危险。这样劳作一下,相信会有好处。


4. 如何让自己静下心来?

很多人都有很烦躁的时候,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特别焦虑的时候,无法静下心来,安心投入工作和学习,怎么办?

阅读,找一篇难读一点的好文章读。

你发现,没读几句,就开始跳读,就开始扫,脑子里想着其它,然后你发现看了一屏了,不知道自己看的啥,「妈的,我刚才看了啥?」,然后你会逼着自己倒回去重看……你需要逼着自己,慢慢读,逐字逐句读,静下心来,才能看懂每句话每段话。

然后,当你发现自己读得下去时,开始享受阅读带来的思考时,你的心变得安静了,不再烦躁了。

这一招我经常用,每次都管用。这是阅读的治愈作用,阅读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是否进入了状态,只有自己知道。

其实写作也可以。

其实每个人都能写作,我是教写作的,谁说自己不能写,我都不同意,你会说话你就能写作,我们不必都成为作家和爆文作者,也不必都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写,一字一句把你的真实想法真情实感写下来即可,这样的写作,也会让你反观内心,让你静下来,观察自己。

而且写作是有疗愈作用的。

我过去几年,写了几百万字,在很多文章里,我写自己的出身,我的家庭,我的一些遭遇,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在心里埋藏很多年,我写出来,有时很多读者说我很勇敢,其实不是,而是,写出来就好了。

不过两者相比,阅读更好操作一些,你可以尝试起来。



5. 只字不差的阅读

只字不差,就是一字不落。

为什么要这样阅读?尤其是最近这段时期。

第一,提高自己分辨信息的能力。为什么这么多谣言?因为很多人扫一眼就转发。为什么很多人看了几句就开骂?因为没看全,没有理解好,造成误读。

第二,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段时期更是,但信息爆炸,不是优质信息的爆炸,而是垃圾信息的爆炸。

我在创立公众号做内容创业时,在自己家的卧室墙上贴了几张纸,上面是我创业内容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其中一条是价值观要求,永远相信优质内容对人的影响,永远不制造垃圾内容。

我要求自己尽量写出可以让人只字不差阅读的文章,如果不是,希望是我的能力问题,而不是价值观和态度问题。

这样生产内容是有很高的时间成本的,这也意味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部分内容都不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第三,只字不差的阅读是提升自己的手段,且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人人都说要独立思考,你每天浏览、泛读、扫描,信息还没过脑就随风而逝了,你怎么吸收知识,你的阅读速度快到来不及思考,你谈何独立思考。

我前天写的文章《 疫情灾难下:请保持理性,不要再加入乌合之众的狂欢 》,不少读者留言,说自己看过这本书,有的说看不下去,有的说自己看完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思考。

其实我读书不多,和那些动辄在朋友圈发自己一年读 100 本书的人,我差得太多,我可能三年读 100 本书,但我不以读书多为目标,不以快点看完一本书为目的。

我看得少,看好书,一边看一边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工作去思考,这样虽然慢,但我收获很大。


6. 不要把假期真的当假期,而是当我自我投资的时期

国家给你延长假期了,很多人一下多出十几天的时间,甚至有人更久,有的公司是安排这几天在家办公,但其实有不少所谓的在家办公,还是在家休假,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工作。

于是,很多人就真的当成假期了,撒了欢的玩儿。

不管你喜不喜欢李笑来,他有个观点你得听听。

曾经他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从来不过春节。实际上写的是他对所谓假期的态度,不止是春节。

他说,「法定」这事对他没有意义,那是制约企业的,又不是制约个人的,一个人什么时候该休息,应该自己说了算,如果你有工作要做有东西要学,「法定假期」来了,你就守法,为什么要这样。

李笑来还算过,很多人不知道一年有多少节假日,其实算上周末,一年的「法定节假日」大约 115 天,如果这些时间,别人都在休假,你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来学习成长,你岂不是赚大了。

所以,国家给你延长假期了,你可以不必遵守,你在家成长。

不少人比较好,趁在家这段时间,努力工作和学习。

我朋友圈有个同行老师,他说:

祝你拥有勇气,改变你能改变的事,祝你拥有胸怀,接受你无法改变的事,祝你拥有智慧,分辨这两者。

最后,他说自己在家 6 天,新书写了 7.5 万字。

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吧。



7. 不能赚钱的时候,你就「存钱」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