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摄影启示录 |为了商业的艺术 ·  15 小时前  
色影无忌  ·  2024年是自2017年以来,全球相机销量增 ... ·  昨天  
图虫APP  ·  获奖公示 | ... ·  15 小时前  
成都日报  ·  成都,列车驶向春天丨成都画报对话DeepSeek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杨紫张一山“恋情”曝光:我再也不敢发朋友圈了…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0-12-03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 这是就就的第 375 期分享 -

我们一开始发朋友圈的初衷,是为了记录美好生活的点滴。
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从朋友圈消失了。

活在朋友圈的人,生活未必精彩; 从朋友圈消失的人,生活也未必糟糕。

——就就

作者 | 南木大叔
首发 | 南木大叔(ID:nanmudashu)


hello,我是就就~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从微信推出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仿佛在朋友圈里人间蒸发了。


不发动态,不发日常,寥寥无几的朋友圈里,不是分享歌曲就是转发文章。把情绪隐藏在分享里,把生活隐藏起来。


有人说,那些在朋友圈“消失”的年轻人都在微博“蹦迪”,可随着微博推出了“仅半年可见”后,又是很多人,迫不及待隐藏起自己半年前的微博,仿佛没有任何痕迹。


那些在社交软件里消失的人,如今都过得怎么样了?



01


明星杨紫的微博最近很热闹,因为生日,她开玩笑向张一山要祝福,张一山也晒出和杨紫的微信聊天记录,给出了最接地气的生日祝福。


很多人看了都说,羡慕杨紫张一山的真实,甚至很多人都在调侃他们像是恋情曝光。



其实尽管真实如杨紫,也曾经在微博“翻车”过。前些天,她转发了一条电影《八佰》的微博,并附文表达支持。


随后就被网友发现,这条微博是经过重新编辑修改过的,原转发里,“文案”两个字附加一个大冒号删都没删,可见文案是工作人员准备好的。


而杨紫起初没有注意到“文案”二字,在微博以及转发了几分钟后,才意识到问题并重新编辑了微博。



其实不止杨紫,这种微博“文案翻车”的情况,在很多明星身上都出现过,明星的微博帐号不是由本人运营,也不稀奇了。


早在2016年,就见过周冬雨晒出腊八节调皮自拍的时候,文字部分却忘记删除了“腊八节微博文案”,暴露了有工作人员帮助她提供文案的事实。



还有赵丽颖,也曾因为手快发布微博,忘记删除文案二字。后来微博推出了“仅半年可见”功能,赵丽颖立刻就用了起来。


想想也知道,明星一条微博浏览量相当大,为了展示自己不出差错的一面,确实很辛苦。



曾几何时,明星微博里我们能看到心直口快的那英,幽默诙谐的林更新,能看到分享日常的黄晓明,在微博里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那时的微博并不千篇一律,很多明星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分享日常和心声,充满了真实生动的气息。



但如今微博的同质化变得很严重,明星的微博里,除了广告就是自拍、风景照,发什么照片、配什么文字全权交给工作室打理,文案惜字如金。


他们怕的是什么?自己随心所欲发布的文字,被网友过度解读,被误解,被当做“黑历史”……


不愿把真情实感暴露在网上的人变多了,每个人都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02


你现在还经常发朋友圈吗?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身边那些奋斗着的年轻人,很多人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发朋友圈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发一条状态前,要反反复复检查很多遍;


过几分钟没人点赞,又担心是不是自己太“矫情”;


等到都编辑好了发布,已经和自己最初想要分享的快乐背道而驰……


某社交平台上曾有个“90后开始消失在朋友圈”的话题,引起10万人讨论,很多人都感同身受,确实,很多人都不愿意在朋友圈分享生活了。


有人是嫌人际麻烦。微信里全是领导、同事和客户,想到发个朋友圈要分组要屏蔽,渐渐就失去发朋友圈的热情。


有人是觉得疲惫。能在朋友圈发出的,未必是最真实的一面。蔡康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出自己刷朋友圈的感慨:他的朋友圈里,乌烟瘴气。


他的朋友圈里,很多艺人晒自己接了多少通告,晒自己累到吐血,说自己每天只睡三小时……之所以发布,为的是点赞和一句“辛苦了”,却不肯让自己休息。


“我们为了要营造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多少真实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很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但是却忘了,在朋友圈里营造美好的影子,无法改变真实生活的一丝一毫。


能帮你走出焦虑的,只有你自己,而不是朋友圈。如果想变成精修过后的样子,就去健身护肤;想要变成优秀的人,就把心里定下的目标一点点实现……


在世间,本来就是各人下各雪,各有各的皎洁。把大部分的心力都拿去了应对虚假生活,最终委屈的只有自己。


倒不如静下心来关注生活本身,真情实感与两三知己共享,喜悦心情和爱人一起享受,即使不发朋友圈,依然能够用这样的方式留住感动。



03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不发朋友圈动态的人,是出于什么心态?


有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 “因为所有的朋友圈,都以私聊的方式发给在乎的人了。”


其实,那些渐渐远离了社交软件的人,未必过得不好,恰恰相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想拥有怎样的生活,他们按部就班在成为自己成为想要的样子。


《生活大爆炸》里,小谢尔顿智商187,小时候因为早慧被视作异类。他没有试图合群,而是沉浸在学习的世界里。


11岁上大学,15岁成为客座教授,获得双博士学位,见到了偶像霍金。比起花时间在无意义的社交上,他更愿意努力成就自己。



于是我渐渐理解蔡康永曾经说过的话:“我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不必急于得到认可与点赞,也不必一一回复评论与询问。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审视,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充实人生。


希望我们在善待世界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一方净土,在关心别人之余,也能聆听内心的声音,让自己舒服。


认同我的观点,记得点个“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