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狐言论史
狐眼观文,狐言论史,游戏人间,无拘无形。但求良师,一日三省;但求益友,推腹置心。向广大朋友分享古今中外的文学大观,历史纵谈,大千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伊朗往事:宗教与世俗势力的角力 ·  昨天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重庆之声  ·  今天,送别黄旭华院士! ·  2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3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3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5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狐言论史

现代考古推翻《史记》记载,秦始皇从没想过传位给扶苏

狐言论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8-03-17 23:05

正文

从现代最新发掘的史料 《赵正书》 ,推翻了《史记》关于 秦始皇 死时,所谓“沙丘之变”的记载。原来秦始皇就是想立幼子 胡亥 为帝,根本就没想传位长子 扶苏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趙正書》

如果说秦始皇当真有意让扶苏即位,则始皇帝有生之年吝啬的连个太子的地位都不肯给扶苏,又将其远逐边塞,则扶苏完全无法和始皇帝的亲信近臣打好关系,更无法在咸阳朝廷和宫廷布局,这是有意让其即位的表现吗?

要知道, 五大不在边 ,这是古训。 可以找找晋献公对太子申生的前例,可以说始皇帝把扶苏发配边疆之举, 是满满的恶意,不想让扶苏即位之意昭彰。

《左传·昭公十一年》曰:“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孔颖达《疏》引贾逵说:“五大,谓太子、母弟、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卿。”这五种人有权有势,居边则易反叛,故云:“五大不在边。孔颖达 疏:“五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也不在庭,不当使居朝廷为政也。所谓亲不在外,羁不在内。

按李开元先生的研究,扶苏是楚国女子所生,背后是楚氏外戚重新崛起的希望,则其和始皇帝价值观的不同,始皇帝对其的忌惮和戒备就很明显和合理了。始皇帝不敢断然废掉扶苏而是放逐之,从而一步步削弱其势力也可以理解了,变起肘腋是历代人君最怕的事情。

扶苏是皇子,让扶苏监 蒙恬 ,这实质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贬斥扶苏但是又没把扶苏一竿子打死给他一点渺茫的希望和暗示,如果从善意角度扶苏一派可以理解为,始皇帝让其冷静一下清醒一下锻炼一下和军队搞好关系,可是从恶意角度却有温水煮青蛙和冷眼看其表现的感觉。

一方面其实是分蒙恬之权,很可能始皇帝打算并非让扶苏和蒙恬拉关系。而是要扶苏分蒙恬之权而加强对蒙恬的控制,而扶苏恰恰和本来该监察的蒙恬拉好关系成为一党,反而更加剧了始皇帝对其的忌惮。

蒙恬

扶苏身为皇帝被贬斥的长子,和蒙恬这样的统军大将结为一党,到底是想干什么?抢班夺权吗?皇帝如果真有意让你接班,自然会让你为太子为你布局,皇帝贬斥你你却自己布局,是想干什么呢?图谋不轨吗?所以,始皇帝有可能让自己的接班人评价和军头勾结,以外兵入内即位吗?笔者十分怀疑。

始皇帝不可能真的让扶苏和蒙恬联合控制秦长城兵团,否则,始皇帝真不害怕扶苏有一天直接带兵杀回咸阳么?秦国在秦献公即位前,秦武王暴死后,都曾爆发过宗室借军队支持争夺王位的内战,殷鉴不远,秦始皇又怎么可能如此布局!

再退一步说,如果这30万大军长城兵团,真的成了听蒙恬号令的军队,始皇帝就不怕蒙恬挥军南下,问鼎之轻重吗?所以,秦始皇绝不可能让任何人把大秦的长城兵团,变成自己的私人军队,而反过来威胁大秦王权。

所以结论很简单,始皇帝有足够的布置让蒙恬哪怕加上扶苏也无法完全控制长城兵团。其布置我想应该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长城兵团后勤补给完全依赖内地,家属亲戚在内地。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长城兵团就会断粮,而且人心不敢和朝廷对抗。

另一方面是扶苏和蒙恬并无专杀之权,长城兵团的人事权完全在始皇帝手中,始皇帝也应该通过一系列人事布局来分扶苏蒙恬之权,牵制其纵然有其心而无其力。

比如 王离 。王离是老秦人军门王氏的第三代,和蒙氏这个外来户军方新贵之间肯定有各种矛盾,而他们同处一军明显是互相牵制。比如说扶苏蒙恬想南下,王离和其将领会赞同吗?而其他类似的王离又有多少呢?

而到始皇帝死前病重, 蒙毅 被派遣出外,正好不在始皇帝身边。真这么巧吗?始皇帝应该很清楚自己病重,如果真有意传位扶苏,蒙毅这个扶苏的重要盟友为什么故意被支开?

蒙毅

试想,如果蒙毅在秦始皇身边,以他的地位权势,秦始皇那些近臣绝,不可能一边倒团结在李斯赵高麾下,就算李斯赵高赢了也,会发生巨大的异动,而这些如果扶苏蒙恬知道了,他们还会老老实实地认命自杀吗?

以当时情况,扶苏和秦始皇身边信臣如李斯等人之间的矛盾,秦始皇不可能一无所知,如果秦始皇要扶苏接班,李斯赵高等人怎么办?事实上,秦始皇一死,李斯赵高等秦始皇身边近臣是高度的团结一致,才可能让秦始皇死的消息不至于外泄的,而这种团结又意味着什么呢?

李斯

因此,太史公《史记》上赵高李斯胡亥的私议,不可尽信,要知道,这种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赵高李斯胡亥怎么可能把这种暴露自己得位不正,为臣不忠的东西暴露出来,而就算秦朝灭亡后有这种说法,其可信度又有多少呢?如果看看《赵正书》这种后世考古出土的记载,则始皇帝以扶苏为接班人的传统说法,就值得怀疑了。

这种千年之前的宫廷密谋,我们只能说存疑,永远不可能有确定的答案的。道理很简单,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当事人的说辞根本不可靠,而秦灭亡后有人跳出来的爆料,同样不确定是否可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