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思想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属自媒体,旨在通过传播教育常识、更新教育理念、发起教育讨论、发现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与社会大众一起追求好的、理想的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直播海南  ·  近期大量上市,多人吃进急诊室!紧急提醒→ ·  22 小时前  
直播海南  ·  海南省中小学校学生欺凌预警平台投入使用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事关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最新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思想网

张志勇:我们到底要办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为谁办教育?

教育思想网  · 公众号  ·  · 2024-08-20 12:11

正文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作者|张志勇

来源 | 守望新教育


导读:本文为作者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的主题演讲。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政策规划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带来了主题分享《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张志勇教授从加快教育政绩观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推进数字教育赋能、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六个方面介绍了教育综合改革的未来方向和实践路径。


01

加快教育政绩观的改革

加快教育政绩观的改革,也就是说,我们到底要 办一个什么样的教育?为谁办教育?教育的指挥棒、教育的关键主体到底是什么?

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从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开始,就特别强调加快扭转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的问题,5月29号讲话再次强调,要在全社会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 ,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教育的政绩观就是办教育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诉求,教育政绩观改革的关键是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教育政绩观的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

教育政绩观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必须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述、述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述政绩”的问题。

很多地方在教育改革发展当中很重视考试、升学率甚至重点大学、北大清华录取比例。如果我们把教育的政绩聚焦这个方面的时候,全体孩子发展的利益在哪里?

所以总书记讲,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起绝对性作用的是党性,也就是人民性,也就是为每个老百姓孩子的健康成长办教育,不是为追求升学率办教育,所以我们要走出经济发展看GDP、教育发展看升学率的误区。

错误的教育政绩观突出的表现是总书记在 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所讲的,用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育,围绕着考试升学出现了严重的功利化、短视化行为。这是我们推动教育政绩观转变的根本的价值输出,说到底,教育的工具价值不能够取代、弱化危害教育的本体价值。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我们的党委政府到底要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政绩?我想有六个方面。

一是教育必须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是必须要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教育大政方针;三是必须要保障教育的投入,保障教师的供给和办学条件;四是必须要保障教育公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五是要建设良好的教育生态;最终是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02

推进基础教育学制改革

推动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切入点,学制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突破口”。

我们面临着第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即是否要增加义务教育年限。 增加义务教育年限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为每个孩子培养参与社会建设和分享成果的能力的一个必然要求。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在全世界 199 个样本国家当中,12 年、 13 年学制占77%,世界上 1/ 5 的国家实施 12 年义务教育,世界教育强国平均的义务教育年限是 10. 75 年。

我们国家现在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在 13 个教育强国里边仅高于韩国、日本和新加坡,东亚义务教育学制普遍低于世界教育强国,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当中,是否增加义务教育年限问题是必须要考量的一个战略问题。

第二个重大的战略选择是优化学制结构,为破解当前国家的教育难题提供制度空间。 如何破解教育的内卷的问题,如何破解当前的中考改革、教育公平等问题。

现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普职两轨,普通高中上不了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轨道,高中还分为公办高中、民办高中,民办高中在普通高中之后,职业教育在民办高中之后,这样一个高中办学格局是极大影响教育公平的,优化学制改革的结构能否为破解这些教育难题提供制度空间,是我们学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的考量。

每个国家的学制不一样, 但是都在增加学制的选择性和多样性,这是学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目前来讲,希望能够利用2035年前我国学龄人口下降、公共教育人均经费增长较快这一时间窗口,将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阶段,实施“5+3+ (2+2) ” 学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12 年学制的另外一年往高中来延伸,在前两年实行通识教育,后两年可以在高中内部实施分流教育、多样化教育,如此有助于破解高中阶段普职分流和多层次办学的局面,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结构为建立大学预科制度提供空间,高中的后两年,我们可以探索大学预科和大学课程的先修,为中学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奠定学制基础。


03

推动数字教育赋能

要推进数字教育赋能,这是我们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选择。总书记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如何通过数字教育赋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这里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要加快学校教育数字化生态建设。 国家的数字化战略的基础是教育体系、教育机构等的数字生态建设,在这个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

第二,要加快推进教师劳动方式的转型。 过去教师的劳动长期处于个体化劳动状态,我们要在数字教育之下,使教师从个体化劳动转向团队的协作劳动;

第三,要加快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们现在进入了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嵌入技术支撑的时代,推动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教育数字变革基本的切入点;

第四,要加快推进数据驱动的教学进阶。 要给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初步模型,在数据模型基础上,为改进教和学、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开展数字教育的技术支持;

第五,要加快推进数字驱动的教育治理。 今天到了为每一个教育机构、每一个教育主体来进行数字画像的阶段,基于数字画像提高教育治理的效能是教育赋能的路径。


04

深化考试招生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必须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书记反复强调,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关键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何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深化中考、高考招生改革,引导中小学教育走出过于追求应试教育的困局,改革的方向在哪里?

现在最大的痛苦是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生态和中考、高考考试内容、选拔方向不太匹配。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科学好奇、科学素养能不能培养起来,现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在黑板上搞演示实验,在计算机软件平台上模拟实验,这不是所需要的科学教育,我们需要的是回到实验室的科学教育,回到实践中的科学教育。

在中考和高考里孩子们能不能体现出学习价值,这是当前的中考高考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希望能降低中高考统考科目的整体难度,不能孩子天天不断地去训练题海,我们要强化选考科目的难度,要考出特长,考出兴趣,我们要强化素养导向的命题改革。

考试改革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录取方式的空间是巨大的,所以要强化综合考核多元录取改革的制度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