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同诉讼圈  ·  何不共筑「理想国」?| 法观 ·  3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非法广告收入3.92亿元,所谓的“追剧神器” ... ·  3 天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  ·  【75秒看检察】听见检察的声音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检察官札记:官员成为阶下囚,是种什么体验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08-16 06:19

正文

作者fun。法律读库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检察官札记:死刑犯的临终之路
上一篇写了死刑犯的问题,这一篇写一写另一类较为特殊的对象——职务犯罪的在押人员。


题目说是阶下囚,其实并不确切,因为案件尚处于办理阶段,在押人员还称之为嫌疑人或被告人,而不是罪犯。此处仅以阶下囚指代他们被羁押的状态。此时此地,职务犯罪在押人员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呢?后悔、焦虑、担忧、愧疚、煎熬……


某A50余岁,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是所有职务犯罪在押人员中约见我们最多的一个。他跟我们抱怨,同监室的人说话粗俗,脏话连篇。他极度渴望得到缓刑判决,那样可以回到家里颐养天年,并尽到丈夫和子女的职责。


某B接近60岁,状态很好,性格开朗,曾经在乡镇的领导岗位历练多年。跟我们谈话的过程中,他的豪爽性格显露无疑,大有一种再过几年出去了又是一条好汉的意思。但一谈到家人,他的神色就变得凝重起来。


某C是名80后,曾经是单位里的骨干。我本以为相似的年龄,可以让谈话过程更加没有隔阂。但他一直显得冷冰冰的,还不如那些年龄大一点的乐意交流。可能80后正当重任在肩,心理负担比别人更重一点。


某D接近50岁,在基层中算是级别较高的了。他的口才很好,一次约我们谈话时,准备了整整一页纸几十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抛给我们,请我们解答。他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有悔意也有狡辩,为自己在曾经的岗位上用人不察感到非常后悔。


这些在押人员既有着不同的故事,又有着相似的感受。他们曾经都是原单位的领导或骨干,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体验了巨大的落差。


央视“新闻调查”曾经采访了狱中服刑的广东省茂名市原书记罗荫国,他说在位时和入狱后两者之间有“巨大的落差”。镜头里,头发斑白的罗还态度真诚地说,原先只能做一千个灯泡,后来熟能生巧一天做四千个灯泡。罗前段时间已经病死狱中,此为后话。


在看守所的时间里,他们对这种巨大落差的体验尤为深刻。之前的权力及由此衍生的尊贵感还可以回味,而突然而至的陌生的一切又完全不在预料之中。


最直观的是生活环境上的落差。虽然现在看守所的生活环境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他们曾经的优渥环境相比还是有巨大差异的。在看守所里,对职务犯罪和其他犯罪一视同仁,分配同样的监室,实施同样的管理,没有任何特殊的照顾。每天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日程安排,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规定的事。


最深刻的是心理感受上的落差。有一些曾经的领导在位时与羁押后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内在潜移默化的改变与外部环境的改变同步发生。他们一旦被投送到看守所,知道自己就要成为一名囚徒了,那种本来的样子也会迅速回归,原先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光芒四射、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此时温和谦卑、谦谦有礼,甚至胆战心惊、唯唯诺诺。相比在位时候被权力异化的状态,此时的他们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回归。这让我想起来西游记里面的那些妖魔鬼怪,被孙悟空制服之后,虚幻的假象顿时消失,原来是一只只虫兽而已。


他们在看守所里面最挂念的是家人,而最关心的当然是自己的案子问题。比如贪污贿赂案件司法解释出台之前,他们隔三差五就会询问一次,显得非常焦急。后来,利好的司法解释出台了,他们得到了比预期中好的结果。判决下来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都写着明显的高兴,有了进入看守所之后很久没见的笑容,这笑容是如此真诚。


他们曾经欲壑难填,如今那些欲望动荡无存,对未来的期望变得简单而纯粹,像自由、亲情这些平时不太在意的东西,此时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