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端午节之前,小张又到清华五道口的课堂上听课了,这次收获也很多。
在课堂上,廖理院长多次提到一个论断:美国金融领域历史上发生的变化,绝大多数都会在国内发生。因此,研究国外金融公司的业务变迁,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课堂内容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的几个细分方向,但廖院长也适时跳出,带大家回顾不同时间段美国的经济领域、金融领域、企业内外的故事。
我做了一些笔记,再度浓缩和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1、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博弈
2005 年,马明哲说, HSBC 是平安的股东,但 HSBC 在一个客户身上赚的钱是平安的 20 倍。所以平安一定要把广发银行给收了,要把混业经营。
后来中枪的是深发展。广发这倒霉孩子到现在还没上市呢。
毫无疑问,混业经营可以提升运营效率,也是企业永恒的冲动——用户既有存款业务,也去买你家的保险,还开个证券账户参与合法赌博,老板做梦都要笑醒了。但监管层面更担忧风险,实施分业监管,至少从表面上看,有助于风险隔离。
2、高息揽储,专业放贷的互联网银行
先讲到连续五年被 Money Magazine 评为最佳互联网银行的 Ally Bank 。前身是通用汽车金融,之后不满足于只做汽车业务,杀入房地产按揭市场。金融危机期间获得政府救助,死了一次又活过来了。
Ally Bank 很看重千禧一代,说,千禧一代既爱花钱,资产也在增长,未来还有 30 万亿的代际财富转移发生在这群人身上。
另一家互联网银行 ING Direct ,没有线下网点,但是开了许多高大上的咖啡馆。这个路径也被一些国内传统银行效仿,不开网点开成咖啡店,但有点画虎不成的感觉。
3、互联网证券公司们的收入变化
证券行业的激烈竞争,从 1975 年美国废除固定佣金制度以后就开始了。从公开数据看,美国互联网证券公司们收入构成在逐渐变化,经纪收入占比逐步降低,资管收入占比逐步提升。
优秀的券商都是印钞机,区别只是用什么姿势印钞票——小张推荐的盈透证券高达市值一百多亿美金。但这个领域也有一些新玩家,在积极探索一些新模式:
众筹型券商看起来很美,但在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上叫好不叫座。
Motif 力推的主题投资,至少在投资者教育上很有积极意义。从结果看,由专家提供的投资组合,跑赢和跑输的标普 500 的各一半——请问是不是请了假专家?其实这不奇怪,难道教授买股票就一定赚钱嘛?所以巴菲特推荐普通人直接定投指数,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基本上没用。
4、课堂提到的几本书
(1)钟曲线
(2)橙色密码
(3)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4)全球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格局与发展
课堂上精彩环节很多,写在这里的只是一小部分。对互联网金融领域不同业态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关注一下文章里提到的那些公司和它们的业务。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懒投资为大伙儿准备了一个端午节游戏,很考验操作能力。我在游戏里的世界排名目前在 800 多名,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就可以玩。
文:大玩家 / 微信号:Senior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