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舟学习部
我们一起专注三件事:更高效的学习,更精良的工具,更成熟的心智。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大舟学习部

MTI 考研: 怠慢中文的你,正在失去竞争力

大舟学习部  · 公众号  ·  · 2019-09-04 12:55

正文


0.

说到考研,这几件事我一直很奇怪:

怪一:制定复习策略,靠感觉,不靠计算。

比如,最典型的,MTI 考研初试,总分 30 的「词条翻译」,很多同学每天要花 1 小时来准备;

而总分近 100 的「中文」:大作文 60 分、应用文 40 分——这还不算英译汉 60 分、百科名词解释 50 分,很多同学却只在考试最后一周,草草花 2 小时背模板;

怪二:极度宝贝时间,却又极度忽视时间。

比如,备战考研时间宝贵,很多同学都想方设法增加复习的「 时间长度 」:更早起、更晚睡,多学点、少休息;

但同一批人,却对「 时间质量 」熟视无睹:复习无规划反复试错、做题打瞌睡效率不高、备考老分心手机常看…一天下来,投入时间确实不短,学习成果着实不多;

怪三:少量时间能大量提分的点,不加重视。

比如,最典型的:书写卷面。卷面对分数的影响,可能远比你想得重要,不信你看:

这段好像还可以,那换一段:

如何?

站在 阅卷老师 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是你阅卷,你有多愿意在这一堆杂乱字迹找得分点?

再站在 自己 的角度:如果是你考试,你的卷面书写,要给你拖多大后腿?

对标考试,你需要掌握的是「书写」,而不是「书法」,提高一项技巧,就能助力四门考试,这样的时间,你是否已投入?

1.

执行上的勤奋,无法弥补策略上的懒惰。 于是我们有了一坏一好两个消息:

坏消息 是,这些现象,似乎已经是普遍盲区了——意思是,你丢了分,但你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而丢的分;

好消息 是,如果「大家的盲区」可以不是「你的盲区」,那它就是你得分进阶的机会。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推出 「考研中文课」

四次线上大课,覆盖四大专题——「考研中文」「百科知识」「卷面书写」「备考策略」;再辅以六周日常打卡,巩固课程知识,一群人一起高效复习。

这些方法和练习,曾帮助我用 3 个月复习时间,考出广外高翻学院初试第二名 403 分的成绩,相信也能给你以助益。

2.

[1] 中文专题

包括三部分:

线上专题课程 :带你解决考研中文的本质问题——我们考试应该写怎样的中文?

每周日常打卡 :每天设计一个番茄钟量的中文练习,以回译方式,向大师看齐,带你修正中文、积累中文、提振中文;

每周大作文 :60 分的大作文,值得现在就开始准备——每周精选话题,每天练一个段落,积累素材卡片,不怕考试没话说、说不好。而且,大作文一个人练不下去?来这里,有一群人。

[2] 书写专题

单字重要吗?重要;比单字更重要的呢?卷面。

是的,好的单字不意味着好的卷面——印刷的宋体字,也能让人看一眼就不愿再读下去不是?

而考试书写的坑,都不用细数,只粗粗一看,就能归纳出 「你一定不要踩的四五六个卷面大坑」 ,所有这些,一次线上大课,全部讲给你听;

而且,在这之外,云溪老师还会从排版设计的角度,教会你如何把字写得更考试友好、把卷答得更工整舒适。

不用研习书法,只需对标考试,用尽可能小的时间成本,搏尽可能大的书写进益。

[3] 百科专题

多数同学对着「百科词条解释」无处下手,但其实百科套路满满,比如我,当时考这一门,20 多个词条解释,只有一个是我准备到了的,但我百科仍拿了 125 分。

是可以取巧吗?不是。只是凡考试都有套路罢了。线上大课,把百科复习、百科考试的套路,教会给你。

[4] 备考专题

这个专题,我们回答「从自习室到考场」的一系列策略问题,比如:

- 如何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如何安排每周的复习计划?
- 每天复习犯困怎么破?如何保持精力充沛?
- 如何塑造专心复习的环境?
- 最后一个月,复习计划应该有什么不同?
- 考前一月、一周、一天、当天等重要节点,分别有什么注意事项?
- 考研考试中有什么小技巧能迅速提振状态?

……

假设备考的各位是同等聪明,也投入相仿复习时间,那最终是谁胜出,就纯粹由时间质量决定了。

这些,你都思考过吗?有答案吗?——线上大课,全部告诉你。

3.

不过,还是想和你有这几个共识:

学习如何提升中文,无法让你成为写作专家,但能让你写出的中文,比其他考生规整、干净;

学习如何积累百科,无法让你遇词皆会、无所不知,但能让你相比其他考生时,大家都会的,你背得比他多;大家都不会的,你编得比他好;

学会书写排版,也无法让你一个星期就把字写得俊朗飘逸,但能让你卷面更考试友好、整洁舒适,阅卷老师拿到你的试卷是入眼愉悦,而不是皱上眉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