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抬头看到日历,目光定格在了9月15日,印象中对这个日子有着记忆,一查,才记起原来这是国际大师级导演今村昌平先生的生诞日。应该有很多人写过今村昌平,但值此大师诞辰之日,还是忍不住想为大师写点儿什么,谁让自己这么喜欢他的一以贯
之的“
下半身与社会底
层
的关系,根深蒂固地支撑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这个观念呢!如此,也就有了这篇小文。
今村昌平,1963年
“我最喜
欢
女人的下半身。”
记
得
这
句
话
好像是多年前今村昌平
导
演在接受日本
NHK
电视
台采
访时
的惊人之
语
。据
说
就
为
了
这
一句
话
,
NHK
电视
台的
节
目主持人曾大
为头
痛,
头
疼于在
访谈节
目正式播出
时
是否要
删
掉
这
句
话
,
值
得
庆
幸的是,最
终这
句
话
得以保留。
NHK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这个决策是相当英明的,因为这句话太容易在男人的大脑
中引起“共振”了,而且
还符合了今村先生作品中一直力图表现
的人的最基本的本能之“欲”,才是一切事物
发生发展之原点的思维习惯。也因此,这句话最终成为了今村先生一生的名言之一。说这句话的时候,今村先生有太太及二儿一女。感佩于今村先生的率性和勇气,也就开始关注起了先生的逸事和作品。
今村先生生于1926年,逝于2006年,享年79岁,是日本著名编剧和导演,与日本另一位导演黑泽明齐名,皆为世界级的著名导演大师。今村先生在1951年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后,进入松竹影厂担任名导小津安二郎的助理,也就是现今流行的那种配搭“执行导演”之类,而且还是排在第五位的那种,估计也就没啥可执行的了。而且今村所中意的演绎下里巴人的创作理念与小津导演致力于的阳春白雪又格格不入,因此,今村先生在小津安二郎手下干的就可谓是尴尬而又痛苦,和痛并快乐着完全两码事儿。据说有一次今村先生写了一部名为《猪与军舰》的剧本交由小津安二郎审查,结果被小津导演斥责为“喜欢拍蛆虫的人。”终于,“‘婶儿’可忍,‘叔’不可忍”的今村冲着小津怒吼了:“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休。”然后二人一拍两散各找各妈,这对于当时靠这个配搭执行导演养家糊口的今村来说,可谓是足够勇气了。
《猪与军舰》,1961年
今村先生跳槽到当年的日本五大电影制片厂之一的日活影厂后,终
于“多年的媳
妇
熬成婆”可以
执导电影了。今村先生独立执导的处女作是于1958年拍摄的《被偷盗的情欲》,该电影一经上映,即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今村昌平也由此声名咋显,而到他在1961年拍出被小津安二郎视为“蛆虫”的《猪与军舰》时,一下子就成为轰动一时的导演了。接下来,由今村先生执导的《日本昆虫记》、《红色杀机》、《人类学入门》,以及《诸神的欲望》等作品相继问世。
这
些作品有的描述小市民的劣根性;有的探索都市的
风
俗;
还
有的反映新旧文化交替之矛盾、表
现
生死冲突
等。
总体说来,今村先生的作品大都是在探究日本文化的深层底蕴,观来就似在翻弄日本大众史般,让人受益良多,而这些成就,无疑也铸就了今村先生在日本电影界的名导地位。
《日本昆虫记》,1963年
1983年,今村先生的
辉
煌
时
刻到来了,他
执导
的《楢山
节
考》在法国戛
纳电
影
节
一
举
拿下金棕
榈
大
奖
,从此
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今村昌平正式被世界
认
可了,并被誉
为
人类
电
影
导师
,黑
泽
明第二。
而接下来拍摄的纪录片喜剧片等,今村先生那写实、严谨以及冷幽默等手法,也让世人看到了大师多才多艺的一面。
1997年今村又迎来了他
电
影人生的第二个高峰,他
执导
的《
鳗鱼
》又在戛
纳
一
举夺
魁,也成
为
了日本
历
史上唯一一位曾
获
得五次金棕
榈
大
奖
提名并最
终
拿到两次
该奖
的
导
演。从此,今村先生的国
际电
影大
师
地位得以奠定。
《楢山节考》是日本著名作家深泽七郎在1956年写的一部小說,这部小说可以说即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小说是以长野县
的“姨捨
(おばすて)山”(下文
统称为“姥舍山”)
传说作为主干,描写长野贫寒地区人们的生活情形的。因长野位于关西关东之间
的素有“日本屋脊”之称的中央高地上,可以想象,那在古代,就是一个苦寒的地方。
著名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笔下的“姥舍”
事
实也正是如此,古代长野人生活十分困苦,为了让年轻人活下去,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即使身体还很硬朗,也必须要由子女背到深山里面丢弃,任凭其自生自灭,这一行为被古代日本人称为“姥舍”,即“弃老”之意。
其
实
,日本在公元七世纪奈良
时
代時已
经
有了弃老
传说
的文献
记录
,“姥舍山”的呼称在那
时
也已
经
有了,而在后来的《大和物
语
》(
950年)、《更
级
日
记
》(
1059年),以及《今昔物
语
集》(
1120年)等作品中都有
关于“姥舍山”的
记载
或引用。
也是为了纪念这些吧,在今天的长野县“姥舍山”,不仅
建有“姥舍駅”,山下
还
有“姥舍公园”,而
这里,也都是有心的游客们必至的打卡地。
长野县的“姥舍山”
据说,《楢山节考》小说中描述的的故事就发生在长野地区姥舍山附近的酷寒之地,当时,在深山里生活的人们都非常的困苦,他们平时考虑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储备粮食以度寒冬。可以想象,当人的生存条件到了只求温饱时,那么,生活也就只剩下吃与性了。
而《楢山
节
考》
电
影中那些大量出
现
的
动
物交配弱肉强食的画面,其
实
就是用来影射在
这
种生存
环
境下人类的那种原始
动
物性的。
基于此,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村人的人性可以说都是最原始的,而这也是今村导演所倾
力要打造出来的效果——食物的
匮乏是会将人类社会所有美好伦理价值都打击的体无完肤的。因为贫穷,因为生存环境恶劣,自然法则残酷,为了生存,就连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都不得不进
行“淘汰法
则”,而这个小山村的最现实的恶劣生存条件,就將人性扭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久而久之,村人们已经將这
种“姥舍”的残酷行径在不知不
觉中奉之为“传统”,并牢牢遵守着……
《楢山节考》,1983年
在这种背景下,电影故事中的主角阿玲婆也69岁了,离70岁必须依照传统参拜楢山(指当地老人达70岁就要被儿女扔到楢山任其自生自灭的残忍习俗)只剩下一年时间了,可她全然无视这件对自己来说马上就要面临的残酷现实,而是一心一意的为儿子辰平张罗娶媳妇,甚至竟为自己69岁了居然还有着一口好牙而深感羞愧,于是,她干脆敲掉了自己的门牙以证明自己已经老了,吃不动东西了,也就是喻示自己可以上山了。可是,相较于母亲的坦然面对弃老习俗,儿子辰平相反的卻、却是怯弱不忍。他内心天人交战不愿意将母亲丢弃到山上,但是现实是粮食不足,多一个人全家也许都有饿死之忧,可以说是连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都近乎无法保障了。无奈之下,尽管辰平不舍母亲,但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他的内心深处所表现出来的还是无法抗拒古老的传统习俗,于是,选择了背负母亲参拜楢山……
辰平背母参拜楢山是整部戏的高潮了,个人认为也可以说是最震撼人心的部分了,毕竟嘛!咱是看着二郎神劈山救母和白海棠割肝救母的戏剧长大的,这负母上山最终弃母的行径,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参拜路上,母亲阿玲婆为儿子包扎伤口,儿子辰平要将饭团留给母亲,母子在山路上互相照料,看上去一对母慈儿孝令人艳羡的真情真性母子形象,可想到要做的事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弃母”,这种强烈的对比,几让人窒息,就不由得让观众自然而然的私下里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换了我们,又能做到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呢?也许导演正是有意藉这段对比来暗讥今人:你们只是比较体面的换种方式在做着跟影片里面的人们一样的事情罢了……
今村导演在电影中不仅利用暧昧的正反对比手法来揭示出人性之根本的自私性,他又通过运用大量的如蛇等的动物交配镜头,来进一步隐喻人类的动物性。动物做的,人类也照样在做。弱肉强食、自然淘汰、最原始的本性,在只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下,可谓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影片中通
过对
百十年前一个小山村里
发
生的包括弃老、性
爱
、
传统
迷信等的平
实
、客
观
和
对现实
无修
饰
无遮掩的白描手法,就把当
时
那种
现实
之
污浊
,生存之困苦,欲望之随意,人性之矛盾淋漓尽致的展
现
在了
观
众面前,影片中表
现
出的那种强烈的宿命感,残酷的感知人生之
艰
辛和真情的
乡
俗
风
情味,也使得今村先生的
导
演手法被誉
为发现
灵魂、
认识
灵魂、探究灵魂的骨灰
级
大
师导
演。
今村先生的勇气虽然表现在他一生的各个方面,但个人认为在《楢山节考》里却是表现的最为彻底,无论从台词、隐喻、直描还是拍摄手法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直指人的本心,犹若把人彻底扒光露出最深处的赤裸裸的灵魂般,让每个看过这部戏的人都会陷入一次甚至N次的深层次思考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正是今村昌平导演的与众不同的勇气和才情才支撑他拍摄出了这部直指人心的不朽之作。也正是因由这些,让虽然看过今村先生导演过的诸多作品的我,感觉还是喜欢《楢山节考》更多一些,迄今为止,还会时不时地坐在电脑前再回味一遍……
其实,今村先生导演的纪录片也是极有特色的。1973年,今村组织人员
下南洋收集当年“南洋姐”﹙下南洋做皮肉生意的女人﹚在周
围国家的实态,并亲自执导
了描写“南洋姐”的
纪录片《妓女的诞生》。
该纪录
片的的背景故事
为
,
19世
纪
末
20世
纪
初,在日本政府的
动员
下,大批的日本青年女性下南洋到海外
卖
淫
为
生,以此作
为谋
取外
汇
的手段之一,由此形成世界
历
史上罕
见
的
卖
淫人口大流
动
。由于南洋群
岛
是
这
些
卖
淫女的主要聚集地,因此,
这
群
妇
女被称
为
“南洋姐”。
正是以她们的悲惨遭遇为主线,今村昌平又执导了《追寻未归家的士兵》、《藤田上等兵三十三年未归家》,以及《海贼》等几部纪录片,这几部被归为泰国篇. 马来篇的片子被今村导演合并归类为“弃民”系列,意指“不是他们抛弃了日本不回来,而是因为
被抛弃了无法回来。”在那个
动荡的时代,日本整个社会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全共斗与学生的罢课运动、反对修建成田机场的三里冢斗争、安保斗争,其他的还有针对在越南战争中美国使用冲绳基地的抗议与暴动、三岛由纪夫自杀事件、浅间山庄事件、劫机事件,以及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日不宣访华等,各种各样激烈的、暴戾的、政治性的运动充斥着整个日本社会,使得当时的佐藤荣作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