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检查扫描方案及对比剂应用
确定扫描范围,投照体位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扫描靶器官,确定扫描的范围,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取合适的投照体位。
扫描模式的合理选择包括合理选择管电压。管电压决定了X线的质,降低管电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但带来影像噪声增加,需选择合适的管电压来降低辐射剂量并维持图像质量。建议对体重≤70kg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的患者选择80kV电压,对70kg<体重≤90kg或25<BMI≤30kg/m2的患者选择100kV管电压,对过度肥胖患者选用120kV管电压。结合使用迭代重建算法以改善图像质量。
合理选择管电流:管电流决定X线的量,降低管电流可降低辐射剂量。对于CT扫描仪默认的管电流值,应根据患者体型及临床指征进行个性化调整,在图像噪声可接受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最低。
合理选择螺距:螺距决定螺旋采集数据的重叠程度,适当增加螺距可减少扫描时间,在较短的对比剂峰值持续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从而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可减少对比剂的用量。
对比剂的应用:应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快速和连续推注对比剂。ESUR对比剂安全委员会认为静脉应用对比剂可显著降低CI-AKI风险,对于动脉应用对比剂存在CI-AKI风险的患者,静脉给药可降低CI-AKI
风险。CI-AKI的发生与对比剂的剂量相关。所有患者都应避免过量使用对比剂。建议对比剂剂量(以碘含量g计算)数值上与其eGFR(mL/min)相当,或对比剂剂量/肌酐清除率<3.7。没有绝对安全的对比剂剂量,对于高危患者即使极少量的对比剂也可能引起CI-AKI。一般情况下成人(0.8~1.5)mL/kg体重,小儿(0.8~1.0)mL/kg体重,或者遵循产品说明书中推荐的使用剂量。
图像处理:图像噪声与重建层厚的平方根呈反比。增加层厚可降低图像噪声。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低辐射剂量CT扫描方案并使用较厚的重建层厚以降低辐射剂量。迭代重建算法能显著提高重建图像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有效降低图像的噪声和低剂量伪影,并能通过频率噪声谱等技术保持图像的信息结构,保证重建图像的可靠度和可信性。
检查后的护理与不良反应处理
留观:碘对比剂导致的患者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常发生于对比剂注射1h内,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低血压等。90%的严重和致死性不良反应发生在注射碘对比剂后的20min内。因此,接受对比剂后最初30min内的观察和监控非常重要。只要患者有不适主诉,就应严密监视,尤其是对生命体征,直至症状减轻或症状消失。另外,根据多中心的经验,我们认为CT增强宜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完成CT检查后不立即拔除留置针,而是带针留观30min,如无不良反应,再拔针。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时,可确保有静脉通道可用。同时,也有助于保证患者留观时间达到要求。
监测肾功能及随访:血管内途径应用对比剂后24~48h Scr值会升高,一般3d内达峰值,因此对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要进行个体化的监测和随访。CT增强扫描后3d需每天监测Scr并计算eGFR,尤其对于eGFR<60mL/(min·1.73m2)的患
者。
注意观察和预防对比剂的迟发不良反应。对比剂迟发型过敏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0.5%~14%。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多见于青年和妇女以及有过敏史的
患者。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具有自限性,不需预防性用药,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处理: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碘对比剂。轻度过敏反应通常无需药物治疗,需要进行严密观察。中度过敏反应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对症药物治疗,直至这些反应完全消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出现气管、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等症状者,应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给予抢救措施,关键在于维持气道的通畅和有效的血循环。同时应第一时间寻求急诊科、麻醉科、ICU等相关科室的支援。
对比剂使用后立即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可以清除对比剂,但不能预防CI-AKI的发生,因此不推荐预防性血液透析。对于极高危患者(CKD5期、ICU患者)静脉使用对比剂时需进行血液滤过。
肝功能损害:肝损害发生后,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等,并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肝功能及合并用药情况对一些抗肿瘤药的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对比剂局部渗漏:由于肿瘤多次化疗后,患者血管变细,脆性增加,即使降低注射压力,也难免会出现对比剂皮下渗漏的风险。渗漏发生时的应立即停止注射并抬高患肢,局部按压5~6min,以能减少渗漏的发生。对轻度渗漏不需处理,尽量给予心理安抚和50%硫酸镁湿冷敷处理;对于中重度渗漏,48h以内给予50%硫酸镁湿冷敷,之后再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加热水袋热敷;对于重度渗漏者,内给予50%硫酸镁湿冷敷,并口服地塞米松5mg/d。
肿瘤患者的特殊处理:根据eGFR对抗肿瘤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高危患者在使用对比剂前是否停用肾毒性药物应与相关医生协商,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
调整CT增强扫描频次:由于肿瘤患者需多周期化疗,多次CT增强检查,使CI-AKI风险倍增。ESUR对比剂安全委员会认为连续CT增强扫描理想的时间间隔为2周,这是AKI恢复的所需时间,如不能间隔2周,应在临床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时间间隔。
特殊人群对比剂使用策略
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是CIAKI的显著危险因素。肿瘤患者在原有肾功能损害的基础上合并肾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进一步增加CIAKI危险。这些患者更应注意风险评估,使用对比剂前须充分水化,严格控制对比剂用量。对肾功能中度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在对比剂使用前48h内停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肾功能,建议对慢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两次接触对比剂的时间间隔至少>72h。
本共识专家组系统回顾了CI-AKI的相关文献和相关指南,结合国内的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定了肿瘤患者CT增强简要处理流程。详见《放射学实践》杂志2017年第6期5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