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公布:“证监会对九好集团、鞍重股份及主要责任人员在《证券法》规定的范围内顶格处罚,对本案违法主体罚款合计439万元;同时对九好集团造假行为主要责任人员郭丛军、宋荣生、陈恒文等人采取终身市场禁入以及5-10年不等的市场禁入。”
对于处罚结果,相关涉案人员并不意外。九好集团实际控制人郭丛军对违法事实予以承认,表示接受处罚并在听证会现场撤回听证申请。而鞍重股份及全体责任人员均未要求听证,除一名独立董事之外的其他责任人员表示不陈述申辩。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在4月21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记者采访时表示:“顶格处罚是意料之中的,此次违法行为十分恶劣,凭空捏造出来如此庞大的资产,搞不好要追究刑事责任。郭丛军主动表示接受处罚,在听证会现场撤回听证申请,可能也是为了避免更重的处罚,但能否避免还不确定。”
但前有鲜言被罚34亿,在本案结果公布当日也有另一起巨额罚金的案子,市场一些人士认为九好集团一案尽管遭遇顶格行政处罚,但不免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质疑中。
许峰则解释指出:“行政处罚力度是有上限的,法律本身规定如此,但监管层从态度上来说还是很严厉的。可能会根据《证券法》中的民事赔偿条款和《刑法》来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此弥补行政处罚力度的不足。”
张晓军在发布会现场重申,证监会对市场各种“忽悠式”重组乱象,将有毒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行为绝不姑息。
证监会强硬的监管态度也反馈到并购重组一线。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主动终止并购重组,如江泉实业、宁波富邦等,截至4月21日共65家公司宣布终止重组方案。
而从今年以来重组上市的数量来看,“壳“概念已然降温。2016 年已经公告完成借壳上市(包含过户)的项目累计21宗,同比骤降46%,交易总价值约1879亿元,同比萎缩33%。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并购重组申请的受理和审核速度明显放缓。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受理37家并购重组申请,并购重组委仅审核了25家,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45.6%和52.8%。其中,12家获得有条件通过,10家获得无条件通过,3家被否。
“从两会期间开始,监管层频繁传达了今年对于并购重组将继续加强监管的信号,本次严惩首例‘忽悠式’重组更是再添一把火,预示并购重组监管或持续加强。预计未来,监管将针对当前资本市场重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违法生态链进行进一步监管与查处,诸如重组方财务造假、上市公司不严格核实标的方财务信息等行为。”民生证券分析师李锋表示。
但“忽悠式重组”第一案并没有因为今日处罚告一段落,记者了解到证监会正在对本案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行为深挖严查。据了解,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项目的财务顾问是西南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