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一座城与344万人的双向奋斗 ·  昨天  
扬子晚报  ·  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为何流感会致命? ·  3 天前  
澎湃新闻  ·  冲上热搜!哪吒导演回应“啃老”​三年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4 19:59

正文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


高中《语文》第五册  2001年版


作者简介

冯友兰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出生,1990年11月26日去世,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出生在一个“诗礼人家”,家境殷富,极重教育。他早期确立了新实在主义的哲学信仰,并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的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放弃其新理学体系,接受马克思主义。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冯友兰曾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一联,总结自己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六书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六本自成体系的哲学著作。他的生平著作收录在《三松堂全集》共十五册。



《人生的境界》选自《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想重温童年时光吗?

每周一到周五晚八点一起听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让全中国最好的声音

演绎那些曾伴你成长的课文

与你一起入眠~


想听更多课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