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ooood谷德设计网  ·  Studio 10|广东韶关阳陂村党群养老中心 ·  2 天前  
gooood谷德设计网  ·  JEMS Architects ... ·  4 天前  
结构先声  ·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流程软件实现介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庆祝建国70周年全国优秀艺术家——李保亮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19-09-23 14:53

正文

初见李保亮时,他挺拔、坚毅的军人气场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即便脱下军装多年,但他眉目间的气宇轩昂依然清晰可见。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他的字也正如其人——舒展飘逸,端庄大气。

走进李保亮的办公室,那张工整地摆放着笔墨纸砚的条案引得了记者的注意,安静躺在桌角处的数十根毛笔,似乎也在无声地讲述着书法人李保亮的墨香人生。

书法的路,他从未停止行走

李保亮出生在七朝古都开封,从小因受到上过私塾的表哥的启蒙教育而爱上书法。“我一年级开始接触书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四年级时的作品就被老师拿到学校的初中部展览。”他说,“父辈吃苦耐劳的品格,不仅培养了我不怕吃苦、勤奋刻苦的精神,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影响着我、感染着我、熏陶着我。”

1978年,李保亮参军入伍,来到岳飞的故乡——汤阴县,在部队当一名文书,那时的他只有18岁。军营生活为李保亮的书法练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磨砺了他的意志,汤阴县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感染着李保良的内心。在这两种氛围的熏陶下,他的书法写作也愈发成熟,军人的刚毅和书法的隽秀完美融合,形成了李保亮自身特有的文化气息。

后来,李保亮被调到济南军区。在那里李保亮经常参加一些书法展览,他当评委、写刊头,自己也经常发表一些书法作品。“军旅生活和我的书法创作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李保亮说,“书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能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怀着对书法艺术的始终如一的初心,李保亮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

心平、气静、字沉淀

有人说“十年磨一剑”,而李保亮一写就是几十年。他以攻“柳”为主,兼学别样,曾经的水泥地、操场,甚至石壁上都有他习作的痕迹。“练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毅力、要坚持。人们常说书画同源,但是两者又有很大区别。”李保亮说,“书法是入道容易,提高慢;画画是入道困难,提高快。要写好字,就需要下一番狠功夫,没有若干年的积累是很难有底蕴的,书法讲究沉淀。”

因为兴趣,他执笔书写;因为喜欢,他刻苦练习;因为热爱,他已坚持了四十余年。

在李保亮看来,练字图的是平静、心静、宁静,借笔墨练体力,修身养心。“几十年的书法创作濡染了我的性格,这种性格又反作用于我的书法创作,才逐渐形成了我清秀隽永的风格。”字如其人,李保亮的字不张扬、不显摆、不夸张,然而也不乏认可与欣赏。

多年习字的体会还告诉李保亮,除了传承,书法更要与时俱进。“如今的书法界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坚持了传统与实施了创新。传统书法走过几千年,它的生命力就是传承力。但若一味讲传承,书法就失去了活力,可倘若一味讲创新,书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如今,无论工作再忙,李保亮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读书练字。他说,书法艺术绝非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扮演者中国文化载体的一个角色,它承载的不仅是文化,更是学养。

初心不改,风骨犹存

古风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擅书者至情至性。现在的李保亮不仅是书法家、军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福蒙特家居董事长。因为热爱书法,李保亮在企业文化里也融入了书法的元素。“在家居软装中,如果能挂上一幅字画,就会使整个家看起来更有文化内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