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界(ID:chuangyejie888)
共享经济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其中的代表就是单车,此外,充电宝、汽车等服务形式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现如今,共享充电宝成了热议的“风口”,各界大佬争相“战队”。
如果在微信指数上搜“共享充电宝”一词,你会发现,从4月份开始,仅仅10天,这个词的热度就已经从2万攀升到了50万,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万达公子、普思资本董事长王思聪5日凌晨5点在朋友圈激烈陈词: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被人截图转发后,引起轩然大波,吃瓜群众尽相围观。
随后,聚美创始人陈欧转发并在微博表示:谢谢思聪监督,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但希望不要因为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
王思聪和陈欧,都是身价过亿的80后青年企业家,两位就共享充电宝的分歧,自然立刻成为创业者和吃瓜群众关注的热点。
而此次事件的背景,
缘于陈欧对共享充电宝的投资
。据了解,聚美优品5月4日晚上宣布,将以3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约60%的股份,
聚美优品CEO陈欧将出任街电科技董事长
。
而街电科技就是提供共享移动式充电服务的公司,采用与热门商圈的商场、商户等公共场所合作,通过提供街电充电一体柜机和移动电源专用设备。
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是拥有一个百亿级的市场,之所以在行业内选择投资街电,是因为聚美认为街电是行业内技术领先、硬件积累最多、规模最大的平台。不止于此,陈欧还说:“聚美优品对该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将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
其实,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争论很早就开始了,陈欧并不是第一个看好充电宝的投资人,王思聪也并不是第一个看衰它的大佬。
就在4月10号,布局共享充电宝的小电科技宣布已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腾讯、元璟资本领投,鼎晖、道生投资及上一轮投资方王刚、金沙江、德同资本、盈动资本跟投,腾讯的入局,可见共享充电宝的生意“前景”。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部分声音在嘲讽投资人,明明前路并不光明为何还傻傻地往里投钱,难道真是应了那句“人傻钱多”的魔咒?或许投资人不只是看重充电宝这件物品。而大众普遍不看好,为什么资本还继续投?
“共享经济”在这两年已经成为很大的创业舞台,“共享”本就是自带热点的词汇,无论它后面加上什么词缀都会被关注,而资本方就是从中挑选出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的一类。即使共享单车花式营销、共享汽车逐渐沉寂,但投资人对“共享经济”却没有失望,一定有产品能够把这一领域成功地延续下去并且发扬光大,充电宝可能就是投资人找到的突破口。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更留给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虽然很有道理,但是
“风险越大,利润越大”
这句话更吸引投资人。最初的那一刻每个项目都有机会,就好比腾讯投资了摩拜,但有腾讯股份的滴滴又投资OfO,投资者不会放弃一点机会,尤其是在时下热门的“共享”领域,充电宝的竞争实际上变成了背后资本的竞争,谁投的企业成为“独角兽”,谁也将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佳话。
网上还真有人计算过共享充电宝的最基本收益,以每个充电宝每天使用4小时,每个网点平均有20个充电宝来算,第一个小时免费,那么每个充电宝一天流水3元,整个机柜一天的流水就有60元,一个机柜加上每个充电宝成本为70元,那么抛除其它因素,一个网点的成本是4000元,4000/60=66.7天,加上其它的运营成本、维修成本等等,大概半年也能收回成本了,而且大部分充电宝的租金还要100元,就算丢失损坏,扣下100元押金企业也不会亏损,这么划算的生意当然很诱惑投资人了。
密集的融资将共享充电宝推向了风口。这背后的逻辑是——在线上流量天花板愈加清晰的同时,互联网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开始了线下流量的争抢。ofo和摩拜正在进行疯狂的营销大战,如果说它们看准的是人们的出行刚性需求,那么腾讯推出小程序就是很明确地表达了它看准了线下被忽略的庞大流量。
再看马云提出新零售,线下便利商店开始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原本投在线上的资源都向线下转移,电商、微商、内容生产都即将进入转型阶段,也就意味着这些领域很难再快速地获得突破,加上资本对于O2O领域的热捧,嗅觉灵敏的人自然转移阵地,寻找另一个突破口,共享充电宝的线下流量是它的天然优势。相关数据统计,全球充电宝达到千亿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平均25.9%。特别是餐厅、商场、机场、车站等地方拥有可观的流量入口。
陈欧在回应王思聪时说“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本来创业成功就是小概率事件”。这话说得确实在理,就像他所说,万一没做成,就当是做公益。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陈欧的算盘可能不止做公益那么简单。
“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聚美优品的广告词如是写道。从风光上市到走下神坛,这两年聚美优品和陈欧的遭遇,令人唏嘘。聚美优品曾是中国首个赴美IPO的垂直电商网站。而现在,聚美优品的股价从最高点近40美元,一路下滑到3.1美元,跌掉了九成多。根据聚美优品最新财报,其2016年上半年营收较以往相比,下降了29.8%。
于是今年,陈欧开始投资其他领域试图挽回聚美的市值。除了共享充电宝,陈欧还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创立独立品牌Reemake,并推出两款空气净化器。
所以,共享充电宝是不是只是陈欧的一步战略旗子,还真不好说。
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人也大有人在,他们考虑的因为可以概括为:
原因一:觉得这是个伪需求,缺乏高频使用场景且复用率低;
原因二:担心未来电池和快充技术的革新进步会毁掉充电宝这门生意。
眼下这门生意,高频、刚需、较好的现金流被认为是共享充电宝的优势所在,参照当前打得火热的共享单车的逻辑,做共享充电宝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许将是铺设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随处可见的铺设产品数越多,被教育使用的用户也能得到一定程度增加。按照目前的趋势资本快速向头部公司集中,则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然而在资本的帮助下它的未来会走到哪一步,是否会被快充和无线充电替代,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就这么火了。
*本文为创业界原创;作者:李尔克,前资深媒体人,品牌运营研究者;转载请联系QQ:719837957。
营 销 兵 法
中国营销媒体影响力第一
微信号:lanhaiyingxiao
官方网站:yingxiaobing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