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西湖的夜,浪漫而深邃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最好吃的肥肠在哪里?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临夏永靖:隐藏在太极湖畔的恐龙大峡谷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科考旅行|古埃及历史文明考察报名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国7处最美园林,都去过的有福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香出来的世界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9-05-04 06:06

正文


“民以食为天”,口舌之快的影响力有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一些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烹调用品竟曾经决定历史的走势,引发了人类文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它们被欧洲人称为“香料”。其中有我们熟悉的胡椒、姜、大黄、甘草,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肉豆蔻、乳香、肉桂、丁香、广木香、甘松香等。香料的主产地在湿热的亚洲南部。特别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

欧洲人曾经追逐的香料——印度黑胡椒

由于纬度和气候的原因,欧洲并不出产香料。这却使欧洲人对香料情有独钟,怀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在中世纪的烹饪书中,香料出现在至少半数的食谱上。富人们享用着用大量香料调味的食物。香料还被当成礼品馈赠,甚至在遗嘱中与其他贵重物品一起赠与后人。它已经成为一种展示个人财富、权力和慷慨的方式。

欧洲人曾经追逐的香料——印度尼西亚肉豆蔻

关于欧洲人为什么如此喜爱香料,历史上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了防止肉类的腐烂或者掩盖腐肉的气味。但考虑到香料在欧洲高昂的价格,这样做并没有经济性。更大的可能是因为香料辛辣刺激的味觉产生的吸引力和人对这种味觉的依赖感,使人们渴望在食物中加入香料来改善生活品质。再加上香料来源地的神秘和价格高企所带来的炫耀功效以及一些宗教方面的因素,最终使其成为最受欧洲市场欢迎的商品。

欧洲人曾经追逐的香料——斯里兰卡肉桂

香料在欧洲之所以长期价格高昂,又显得来源神秘,源于“穆斯林帷幕”的阻隔。

将香料运往欧洲,有陆路和海路两条路线。其轨迹基本和中国的丝绸之路重合。海路无论运量还是距离都优于陆路,所以一直是香料贸易的主线。但海运必须经过阿拉伯半岛的波斯湾或者红海。阿拉伯人很早就利用信风的知识和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垄断了香料贸易。

公元 7 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香料的海上贸易控制权从阿拉伯人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穆斯林世界。欧洲因为宗教的原因被彻底排除在了印度洋贸易系统之外。公元 641 年,当穆斯林军队攻陷亚历山大城后,香料再也不能直达地中海。一道“穆斯林帷幕”阻隔了欧洲通往东方的途径。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欧洲人已经无法获得香料。一方面穆斯林控制海上贸易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贸易。只不过因为垄断使香料价格暴涨,为穆斯林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香料还存在可以从中亚经黑海转运欧洲的陆上通道。尤其 13 世纪蒙古帝国统一欧亚草原之后使陆路通道变得更加畅通。当然蒙古人也不是慈善家,他们一样会因为贸易通道的垄断而坐地起价。 1248 年时一磅肉豆蔻皮在英国的售价已达到 4 先令 7 便士,相当于买 3 只羊的价格。

两大地中海水上军事强国威尼斯和热那亚分别成为海路和陆路香料贸易的欧洲总代理。而海路运输占了贸易总量的 80% 。威尼斯每年经手的香料达到 500 吨左右,其中约 60% 为胡椒。欧洲人就这样高价从海、陆两条贸易路线进口香料,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可是这种平衡被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打破了。

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穆斯林帷幕从红海、波斯湾扩张到了黑海海域。整个海陆贸易通道全部落入了穆斯林(主要是土耳其人和马榴克人)的掌控之中,香料价格进一步飙升。在印度花不到 3 杜卡特的胡椒,到欧洲消费者手中时,已卖到 136 杜卡特,价格上涨了近 50 倍。

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范围

如此高的商业利润终于让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下定决心绕过“穆斯林帷幕”,直接到香料的原产地亚洲去扫货。而这一决定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段伟大的文明进程——大航海时代。

商业活动一直是欧洲人地理发现的主要驱动力。早在公元 2 世纪,地理学家托勒密就通过与商人合作制作了一份即使依据现代的标准也准确得令人惊奇的世界地图。在接下来的 1 000 多年时间里,它一直是西方地理学的基础。

托勒密地图

从地图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地中海周边的地理是最清楚的,对印度洋北岸、西岸也有一定了解。再往东、往南就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完全是错误的了。至于美洲,根本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里。

在托勒密之前数百年,希腊哲学家就已证明过地球是球形,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还计算过地球的周长,并得到接近正确的答案。但托勒密所估算的地球周长小了 1/6 ,并且他高估了亚洲向东延伸的程度,这为未来美洲的发现埋下了伏笔。托勒密的另一个错误是将印度洋描绘为一个由陆地包裹的内陆海洋。这阻碍了欧洲人向南绕过穆斯林帷幕的想象。

大航海时代的主角,是地中海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前 8 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伊比利亚,从此欧洲人开始了长达 700 年的西班牙光复运动。葡萄牙是西班牙光复运动中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的若干基督教王国之一。基于葡萄牙的地理环境、位置和体量,按照地缘规律,葡萄牙最终应该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地缘整合中和西班牙合为一体。但是大航海彻底的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

几乎无法参与地中海的地缘博弈的地理位置,加上来自西班牙的压力,使葡萄牙将目光投向大西洋,希望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能有所斩获。著名的恩里克王子是葡萄牙海上探险最重要的支持者。在他的推动下葡萄牙一路向南开启了扩张之旅。

葡萄牙的实力决定其早期海洋扩张并没有绕过“穆斯林帷幕”开启新的香料贸易路线这样宏大的战略构想。他们的目标只是跨过撒哈拉沙漠到南部非洲(又称为黑非洲)去寻找商业机会还有传说中被称为“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的非洲基督教国家。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仅仅从 “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这些命名,我们就能够猜想到葡萄牙的斩获。

由于黑非洲当时对欧洲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模糊的存在。葡萄牙人对黑非洲的探索意味着另一个与“大航海时代”等量齐观的伟大名词同时登上了历史舞台,那就是——“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从此成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题。


葡萄牙对西非 - 几内亚湾的探索(图片来源《地缘看世界》)

此后,西非、中非、南非相继进入葡萄牙的贸易版图。虽然葡萄牙人的物产提不起垄断了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穆斯林的兴趣,却对落后的非洲黑人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使得葡萄牙可以从黑非洲获得大量黄金,奠定了下一步贸易网络开拓的货币基础,大大增强了葡萄牙的国力,也使伊比利亚半岛,最终留下了葡萄牙这个独立的国家。

公元 1488 年迪亚士航行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证实了印度洋并没有被陆地包围,而且可以从大西洋直达。这是个惊人的发现,它打破了托勒密对印度洋被陆地所包围的设想,点燃了葡萄牙人向东到达印度的希望。从此葡萄牙航海事业的想象力,被大大提升了。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1479 年,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建立,开始了它的海洋征服事业。而哥伦布的航海计划是西班牙王室最成功的投资。

哥伦布以托勒密的错误计算为基础,在各家权威中挑选最符合自己心意的数据,在地球的周长上,他采用穆斯林地理学家阿尔法干尼的估算,得到比正确数值少了 25% 的数字。在欧亚大陆的面积上,他采用泰尔人马里努斯所估计的超大数值,再加上马可波罗的描述计算从加纳利群岛到日本的距离为 3200 公里再多一点——比实际数值的 1/4 还少。这真是一个堪称“伟大”的错误。

由于葡萄牙正在西非海岸开拓得风生水起,没有必要冒险去实施未知的路线。因此没有支持哥伦布的计划,而西班牙则因为葡萄牙获得了罗马教廷在全部东线的特权令正对海洋开拓一筹莫展。哥伦布的计划立刻获得了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他此行的目的也变得非常明确——印度、黄金、香料。

1492 9 6 日哥伦布率领三艘船组成的船队从加纳利群岛起航,经过 37 天的航行,终于到达了今天加勒比海外围的巴哈马群岛,发现了一片完全未知的新大陆——美洲。然而哥伦布并不知道这是新大陆,他坚信自己到达了印度,并称当地人为“印度人”,中文翻译为“印第安人”。

虽然哥伦布什么香料也没发现,却在写给西班牙王室的信中说,“我将能立刻给予两位殿下香料和棉花,无论他们下令装运多少都可以;无论他们下令装运多少乳香……无论他们下令装运多少芦荟,我都能办到……而且,我相信我找到了大黄和肉桂。” 最后一次航行后,哥伦布死于 1506 年,临终仍深信自己确实到达了亚洲。


没有香料的美洲大陆却有着同样诱人的物产——黄金和白银。丰富的金银产量以及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数千年的财富积累使西班牙大发横财。他们对美洲的三大古文明进行毁灭式的扫荡后,开启了自己的殖民事业,并迅速崛起为欧洲最强大的帝国。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由于哥伦布宣称发现了印度,给葡萄牙带来巨大压力,决定立即实施寻找印度的东线计划。出身航海世家的葡萄牙贵族达·伽马担当了这次重任。公元 1497 7 月初,达·伽马率领由 4 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横越印度洋,于 1498 5 20 日到达印度加尔各答附近。而这里的确有数不尽的香料。

达·伽马终于为欧洲找到了一条绕过穆斯林帷幕直接从印度获取香料的途径 1510 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并在不久之后抵达了盛产肉豆蔻和丁香的摩鹿加香料群岛和班达群岛。揭开了香料的来源之谜。

这一地理大发现的后果是地中海商业圈受到重大打击, 1502 年,贝鲁特和亚历山大等马榴克港口胡椒奇缺,价格暴涨,威尼斯贸易船队的大型帆船数目由 13 艘锐减为 3 艘,地中海商业帝国从此退出了世界舞台中心。

达·伽马“发现”印度

公元 1500 年,葡萄牙人组织了第二次印度洋之旅,由于航路方面的设计失误,本来准备通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舰队,却离奇的登陆巴西海岸,实现了对巴西的发现。为葡萄牙开启了在美洲的殖民之路。

为大航海时代再添一抹靓丽色彩的是受到香料启发而进行的麦哲伦环球航行。

1494 年,罗马教廷为调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洋扩张矛盾,在大西洋划定了一条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线”。以西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以东是葡萄牙的。可是太平洋上如何分界没有进行约定。如果把“教皇子午线”直接在地球的圆周上延伸到太平洋,那么很可能香料群岛会落入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之内。那可是巨大的财富之源。

为了证实这个结论,西班牙决定进行一次环球航行。而受命者居然是葡萄牙贵族麦哲伦。麦哲伦本来想为葡萄牙探险,可打通印度洋通道后,葡萄牙实在没有面对如此高的机会成本去冒险的理由。于是麦哲伦转而向西班牙王室寻求支持。二者一拍即合。

公元 1519 9 22 日,麦哲伦和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启程,用了 70 天时间,到达了今天的巴西海岸。然后一路南下,到达南美洲的南端,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了太平洋。横跨太平洋的旅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太平洋比大西洋要大得多。可麦哲伦的运气实在太好,好到他将这个风暴肆虐的大洋命名为“太平洋”——因为他们正好躲过台风季并行驶在南太平洋和赤道无风带上。最终他们到达了亚洲的菲律宾,遇见了会说马来语的马来人,在事实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