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的诱惑》出了第二季,以往这个节目每看一期我就心痒痒想组团玩狼人杀,但这一期看完后,我想写点东西。
第二季的第一集请了两位女明星,伊能静和包文婧,在蔡康永的采访之下,两位女明星的婚姻生活看起来是如此熟悉,如此生活……
包文婧是爱情中没有自我的,刚毕业她就当家庭主妇,在一起的第一年就逼婚,一直逼了十年,她把自己全身心奉献给了她的爱人,她紧紧依附于爱情,爱人不爱她是对她毁灭的打击。对丈夫的崇拜和依附、对自我的自卑和矮化,使她总活在一种不安全感和过度索求关注的状态中。
她会在婚姻中矮化自己:
包贝尔红了之后她非常自卑,很担心他离开她。这种担忧就变成了一种强迫症,她每天要问他一遍“老公你还爱我吗?”,还曾经翻老公的手机,把看起来像是女性的联系人都删掉。
△我要是老公我可能心态都崩了……
她会陷入婆媳矛盾:
她说自己婆婆很喜欢控制,她讲了一个细节:婆婆会给她下达指示,“你老公在里面工作,他会饿/渴,你要给他送点东西”,让她进包贝尔的房间给他送水果、送水、送肉、送沙拉,而后包贝尔终于烦了,不许她再进房间。
△一个在丈夫和婆婆夹缝中生存的妻子……
她怀疑自己不是个好妈妈:
她意外当了妈妈,但从少女身份跳到妈妈的身份对她而言太难了,孩子两岁了她都没做好准备。
△还好她最后还是学会了如何照顾孩子
不过包文婧的个人特点是很难表达的……放个短视频你们感受一下:
△有句讲句,看到这个不自信的、唯唯诺诺的、算不出简单加减法的傻白甜包文婧,你可能对她玩狼人杀这种烧脑游戏不抱幻想……但她居然玩得很不错,carry了全场
伊能静是另一种状态,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几个月前微博网友看到她在节目中不幸福的样子,发微博同情她,被她写长文驳回。这是伊能静。我曾经看她写的自传,她是那种会为了变强吃很多苦的女人,这个过程难免有很多委屈和想法,但是她会担心那变成她的弱点,所以她选择不承认。但越是这样的人,越会对亲密关系有高要求,经历过很多苦,所以格外渴求关系中的理解与接纳。
当她面对秦昊时,她想到自己比他大十岁,她早年破碎而坎坷的经历,她已经有一个孩子……她非常没有安全感。面对她的忧虑,秦昊脸会垮下来,说:“你有病要去看医生,我是来找老婆的,我不是来当心理医生,不是来拯救谁的。”
她总结,是这样的秦昊让她成长了。
这个回答仍然是伊能静式的回答。
我只觉得这种婚姻里的女人太孤独了,孤独到因为无人理解,所以反复自省己身,才能继续下去。
谈到育儿时,她闪着泪光说,“当妈妈真的好辛苦,当一个妈妈的压力是无人可以体会的。”
△伊能静是典型的精细化育儿,她想当个好妈妈,但几乎是独自育儿的情况下,精细化就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看到女明星也在婚姻中遇到重重困难,我很郁结:婚姻对女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走进婚姻为的到底是什么?
女人到底为了什么而结婚?
美国PEW研究中心2010年的调查显示:
人们结婚的理由,93%的人说因为爱情,87%的人说渴望终身承诺,81%的人希望有陪伴,59%的人为了生孩子和养育孩子,只有31%的人说是为了经济保障。
我只找到了美国的数据。我想中国的应该可以加一条理由:结婚是出于某种“我到了这个年龄应该要结婚了”的考虑。
大部分结婚理由听起来很美好,也很合理,唯一的问题是,结婚的理由总与婚姻的现实有些出入。
❶
婚姻不一定有爱情,结婚了也可能离婚
婚姻给我们错觉,仿佛我们有义务且有能力去捍卫爱情。但那些每天想着抓小三、斗小三、拴住男人的妻子们,是在捍卫爱情吗?还是在安抚自己的恐惧?
对家庭投入太多的女性最后往往失去自信,丈夫比自己更有吸引力,这种担忧令女性进一步失去自信,矮化自己,完全围绕着伴侣的审美与评价改造自己,或彻底自暴自弃。
❷
婚姻让女性付出更多劳动
妻子每在家务中劳动17个小时,丈夫则平均劳动了0-2小时。
婚后男性往往保持着和社会的广泛交往,更有可能提升自己的财富、自我评价、健康,而女性则往往身兼数职,其中妻职母职更让女性“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这些印象不是空穴来风,它就从生活经验、媒体印象中来,最后塑造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婚姻中男女职责的规范。
当孩子啼哭时,谁会更主动上前照顾?当孩子呕吐和排便时,谁会主动处理,谁会站在一边观看和等待?当饿了的时候,谁会更主动走进厨房做食物?谁会收拾整理整个屋子的衣物床铺?谁的工作更有可能被认为是不重要的,是可以辞职或放弃升迁的?谁更有可能因此依附于婚姻中的另一方,并在家庭投入更多无薪酬的劳动?即使双方都有工作,谁更可能加班,下班后出去喝一杯,周末聚聚餐?谁更可能把工作之外的其他时间都投入在家庭?
❸
婚姻未必意味着陪伴,女性也许更孤独
结婚,尤其是有孩子之后,家庭会占据工作之外的注意力,人们开展社交活动会以不影响家庭生活为前提。而家庭本身的存在,也会促使人们与朋友、社区分离,因为人们的社交需求大大缩减了。
女性面对婚姻会更孤独,她们被家庭占据更多注意力,且典型的已婚女性会投入更多关注在家庭,会更依赖丈夫,会减少自己和外界的接触。最开始这么做的时候往往是舒适的,但当婚姻中的爱意减少时,孤独感就可能日益加重,那个时候再要开始社交就很难了。
❹
结婚生子令女性压力增加
已婚女性更容易被低估,已婚男性往往被认为会更可靠更有责任心,而已婚女性则被认为工作中将不会更努力,更上心,而人们会为了支持这种偏见,注意到更多支持这个偏见的证据。
作为男方家庭中的新成员,她有额外的责任和义务协调家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难调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很多夫妻冲突的来源。
育儿压力难以转移,无论丈夫是否参与育儿,身为妈妈的压力都始终存在,她身处自我审查之中,也被其他人以放大镜检视着,身为爸爸这方面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讲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很绝望,但其实你并不是毫无选择的。
大部分的婚姻如果按照既定的book,是很难让女性幸福的。
是的,我们都听过那些
规则
:
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清纯、简单、有女人味、漂亮、火辣、懂事、体贴、温柔、付出、会照顾人等等等等。
女人应该要找个爱你的男人组建家庭生个孩子,不需要在事业上那么拼,你最终的幸福还是在家庭,你要完美、优雅,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你要学习很多技能服务家庭,你要有一颗服务家人的心等等等等。
这就是book,这就是那些规则告诉你的东西。当一个女人恰好符合这个book,人们会称赞她人生赢家,会认为她实现了某种理想,她很幸福,但我很怀疑这只是幻象。这套规则或许会让婚姻中的某一方幸福,但应该不是女人。
让女人幸福的婚姻,必须是违背这套规则的:
你不要去考虑男人喜欢什么女人,你不考虑迎合男人的偏好,而是站在你自己的立场上考虑,你想要什么样的男人。
你不要去考虑你要怎么当一个好妻子好妈妈,怎么让别人认可你,你会想怎么在家庭里建立你想要的关系,你家庭的幸福不需要你牺牲工作,不需要你背负那些压力,如果你有伴侣,他凭什么置身事外。
这听起来太自私太爆PU了,但道理多么简单:
让你更接近幸福的,不是被压抑,而是被满足;不是没得选,而是有很多可选;不是听从别人的规则,而是自己做决定。
很多女人会看起来聪明的选择那条路,迎合一下没关系的,伪装一下可以得到实惠,只要拿下那个男人(或者他的钱包),我就是成功的了。很多人会觉得那是一条轻松的、舒服的路。
不是的。
轻松的、舒服的路,就是那条听起来艰难险阻的独立之路。你经济独立,你才会活的有底气;你人格独立,你不需要依附感情;你思想独立,你不会被别人的规则而洗脑。你不需要迎合、不需要伪装,你得到了无须感恩戴德,你失去了不必彷徨无助。
做女人,若没有这点底气,怎能避免沦为笼中雀、菟丝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