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玄法师
“这是一个蛋糕吗?”圣修师兄问我。
“还想着吃,这是一个模型啊!”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法师做的“须弥山与四大部洲”的模型,觉得很好看,便发给师兄。
“不过要是做一个这样的蛋糕,肯定很酷!”寺院里的法师和居士可不少,每到有人过生日的时候,总会有人发心去订素蛋糕,借着这个机会来供养大众。
不过这次,师兄和我倒有了一个新想法——咱们设计一个“须弥山”形状的素蛋糕吧!
可是,须弥山长什么样子呢?
在《起世经》中记载,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厚四十八万由旬,下方则是厚六十万由旬的水轮,水轮之下则是厚三十六万由旬风轮。
在大地之上,以须弥山为中心,往外有七山七海,第七山之外围第八大海——咸海中,有人类所居住的四大部洲,我们就居住在南瞻部洲。
须弥山在大海中,下狭上阔,渐渐宽大,是金、银、琉璃、颇梨所组成,山上有种种树,在那里是天人居住之所,而山顶则是忉利天(三十三天)的宫殿。
看到经文的详细描述,我越发兴奋了,赶紧依据这段描述,画了一个示意图,打算就请蛋糕店依据这个设计图,能设计出我心目中的“须弥山大蛋糕”来。
依据经典中说,以一个须弥山、四大部洲的组合就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就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上覆四禅九天,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国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土。
为什么我们现在所见的的世界是浩瀚的星河,即使“嫦娥四号”到了月球的背面也没有见到月宫,更没有见到忉利天与四大天王?
我想起世尊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有一段精彩的阐述:
在一片平静的水面旁,两个人站在一起看见水面上映照着太阳的倒影。这时候他们见到的日影都是静止的。可是这两个人分离以后,向东走的人看见日影随着自己向东而行,向西走的人则看见日影随着自己向西而去。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乃至于小时候常听见“月亮走,我也走”的歌声,便讲述了这个现象。
这时候我们若反问一句:如果太阳只有一个,怎么会往东西不同的方向而去呢?如果太阳有多个,为什么我们只看见一个太阳照耀在天空中呢?
正如不同的人看见不同的太阳,我们有的人见到银河系,有的人却见到须弥山,有的人见到五浊恶世,有的人却生活在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之中,并不足为奇了。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一个世界吗?各自的世界并无关系吗?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阿难问佛,他见到许多众生造作恶业,堕入地狱。可是众生造业不同,他们遭受的罪苦也不尽相同,那么地狱有没有一个定处呢?
众生共同造作的善恶之业,随而各人感共同的苦乐之果。譬如山河大地,便是大众共同的业力所感召的。而不同众生之间各别的业因,便感召到每个人独享的生活境界,譬如每个人的身体。
山河大地乃至是天宫地狱,都是众生的共业所造。虽然众生的心量不同,每人各自的业力招感到不同的环境,但是因为大众的心量接近、业力相似,所以众生感召到同一个生活的环境,譬如我们有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民族,生活在各自的社群之中,所谓“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是也。
到底世界是众生共有一个呢?还是每人各有一个呢?看了佛陀的回答,想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清晰了许多。
世界缘起如幻,空无实体,若说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是同一个,或者认为各人各有一个世界,都落入了“自性执”的误区,若是明白诸法皆空,便可了解我们不同众生所生活的世界“不一亦不异”。
正如《金刚经》中说:“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所以,我们看到的星系,与阿罗汉多看到的须弥山与四大部洲并没有矛盾,众生的心境不同、业缘各异,所见唯是浩瀚深邃的银河系,而当我们心开意解,有所证入,便可见到重重无碍的法界,也能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净土了!
在《妙法莲华经》中说,释迦牟尼佛从无量劫以来,都常住在此说法,而众生却不一定能够见到。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我此土安隐,天人常充满。”
娑婆世界的众生在劫末,世界烧毁之时,释迦牟尼佛与众圣的净土还是安稳快乐,天人充满,“园林诸堂阁,种种宝庄严,宝树多花果,众生所游乐。诸天击天鼓,常作众伎乐,雨曼陀罗花,散佛及大众。”
若有众生“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释迦牟尼佛就会“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为其说法。
在《维摩诘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舍利弗尊者听闻佛陀讲述“心净则佛土净”的意义,见到娑婆世界中垢秽充满,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产生了怀疑,难道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并没有“净心”而证得“净土”吗?
佛陀当下就了知了他的想法,对他问道:盲人见不到日月明曜,岂是日月不净吗?
舍利弗尊者回答道,盲人不能见到清净的日月是盲人的过失,并不是日与月的过咎。
佛陀就借机开示,舍利弗只能见到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山林、秽恶充满,却不能见到如来的佛土清净,乃是众生的罪障深重,并非是如来的过咎。
螺髻梵王对他说:“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此时佛就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印证了螺髻梵王之言。
而这一切都在与我们各自的心对世界的体悟,须弥山在哪里?释迦佛的净土在哪里?都靠我们的心去认知,去追求,我和师兄的须弥山版大蛋糕没有制作成功,但我看到师兄对身边的人那一分关怀的慈心,释迦佛的净土似乎更近了一些。
正如庆祝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汉传佛教在腊月初八庆祝,南传佛教则在五月的月圆日庆祝,有的人喝腊八粥,有的人浴佛,说不定有的人还会吃蛋糕。
但我们手捧这一碗腊八粥之时,莫要忘记,
腊八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碗粥,更在于我们对佛陀觉醒的纪念,对释迦牟尼佛“人间净土”的好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