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柳州晚报  ·  最新!国企回应:不存在违规操作! ·  昨天  
直播海南  ·  贩卖这种食品,多名“网红”主播被抓!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2岁男童在托育园午睡后意外身亡,官方回应 ·  2 天前  
直播海南  ·  幼儿园将免费?最新回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赛迪智库:“十五五”未来产业研判及思路!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6-07 21:46

正文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未来产业是当前各地招商引资关注的重点,为了帮大家厘清“十五五”时期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及思路,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选取赛迪智库的最新研究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十五五”时期我国未来产业发展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

一、“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技术、政策、治理、合作等方面新形势新挑战

(一)前沿和颠覆性技术迭代加速,产业发现及培育创新需求更为迫切

当前基础研究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全球焦点,催生出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带动性强、市场发展潜力大的新方向新赛道。例如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大成应用,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据 Precedence Research 数据显示, 2032 年全球元宇宙市场规模将超过 3 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4.5%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的 18 亿美元增长至 2028 年的 138 亿美元,高盛预测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540 亿美元,成指数级增长态势;脑机接口技术逐步迈进大众视野,并在仿生学、医疗诊断与干预、消费电子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应用,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在 2030 年有望达到 400 亿美元。“十五五”期间,前沿和颠覆性技术迭代将持续加速,一系列新技术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窗口期”将不断收窄。持续跟踪全球最新前沿技术动向和演进趋势,着力在赛道识别、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业落地、生态支撑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率先形成动态发现、精准培育、快速应用的未来产业机制,加快构筑先发竞争优势的紧迫性、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各国家和地区政策持续加码,安全、市场及规则等内容进一步强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加快未来产业布局,以抢占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 NSB )发布的《 2030 愿景》中提出保持关键技术优势的发展策略,并规划了未来十年科技政策和基础研究的方向。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 2030 》,意在实现工业 4.0 战略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推动本国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实现工业全方位升级。法国重点关注能源、交通、健康、电子和机器人等 10 个优先领域,推出 300 亿欧元的“法国 2030 ”投资计划,旨在“找到通往独立的道路”和“夺回法国与欧洲的命运”。日本则聚焦氢能领域研究制定《氢能源基本战略》,明确降低制氢成本的路线图和目标,并提出 2030 年左右实现氢气发电商业化。我国紧抓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发布国家首个未来产业专项文件——《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布局六大未来产业,面向 2027 年建设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十五五”期间,国家主导的未来产业政策在各国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将高度重视产业政策制定和落实,不断强化产业政策工具的使用,特别是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力,与产业政策紧密相关的国家安全、市场监管、国际规则等也将持续完善。

(三)科技伦理逐渐成为全球热点,坚持科技创新和安全发展并重愈发重要

未来产业作为以新兴技术创新发展为驱动力的产业,所涌现的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基因编辑、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伴随着前所未有的科技伦理问题,科技伦理治理已成为全球性关键议题。各国围绕重点领域加快发布治理文件,以人工智能为例,美国、日本、欧盟等陆续发布了《人工智能设计的伦理准则》《以人类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社会原则》《可信任人工智能的伦理指南》等文件,突出人工智能发展要遵循以人类权利为中心的原则,我国也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等文件,全面推进国家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同时,各国也加快成立科技伦理监管机构,英国已逐渐构建了涵盖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咨询小组和委员会及网络和社区等跨政府组织、分权行政机构等数字科技伦理监管机构体系;我国也陆续以行业伦理委员会方式,成立了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等生物医学领域监督管理机构。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迭代发展,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将成为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四)前沿科技竞争日益加剧,部分领域技术国际合作不确定性增加

“十四五”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际科技的竞争越来越趋于激烈,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各国越来越重视前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抢抓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以单独国家和小范围区域团体利益最大化的趋势明显,将进一步激化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再回归势头。此外,新兴国家也正在积极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弯道超车”机遇,大力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并由寻求单项突破转向整体提升,摆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和“高端钳制”。未来一段时期,世界各国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在未来网络、量子信息、人工智能、深海空天等领域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能形成产业、科技、人才等要素流动的断点,将对未来产业全球化发展带来威胁。

二、“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十五五”时期,我国未来产业将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聚焦未来产业高端、智能、绿色、融合演进趋势和完整、先进、安全的发展要求,坚持“ 1137 ”的发展思路,即聚焦“制造业”这一主战场、围绕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一条主线”,逐步形成未来产业发现、培育和形成“三种机制”,依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主体培育、场景应用、生态构建、安全治理等“七大路径”建立健全未来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我国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末,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领域涌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绿色能源、空天深海等细分赛道将突破万亿级市场规模。

——打造全球前沿技术创新策源地。 在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领域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国际标准。建成一批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国家实验室、未来技术学院、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联合体,加速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

——加快未来产业特色集聚发展。 人形机器人、量子、脑机接口、 6G 、空间资源探采等领域高端产品研发及规模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特色化、高质量的未来产业先导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格局。 打造一批全球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一批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健全要素集聚、创新合作的生态体系。 布局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引培高层次战略科学家、领军企业家和青年人才,重点领域产融协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三、“十五五”时期未来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聚焦重点细分赛道。 未来产业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新技术新领域不断涌现和变化,产业发展方向是持续动态调整的,各个细分领域发展速度也并非同步。建议要加快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建设前沿技术预见和技术调查平台,持续跟踪国内外前沿发展态势和技术演进趋势,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高潜能未来产业,并结合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重点赛道的长期和可持续研究。同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做法,统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等资源,成立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更好把握未来产业前沿方向,强化 产学研协同创新。 要通过评估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产业成熟度,增加具有发展潜力的新领域和删减未成功产业化的旧赛道,动态调整未来产业体系,为国家和地方适时调整重点发展方向提供指引。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在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内容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加速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热点赛道,但在缺乏科学论证和区域协调情况下,这有可能带来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建议一方面要以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地区合理化布局,围绕“现有产业未来化”和“未来技术产业化”发展路径,鼓励各地区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加快构建“赋能型”和“产业型”等不同类型的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引导各地差异化布局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地区在未来产业产业链环节差异化优势,引导和鼓励各地区通过共建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促进成果异地转移转化等方式,积极开展区域间未来产业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前沿科技的快速转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当前,我国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方面,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导致许多有潜力的技术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孵化、场景打造、专利导航、标准引领等关键环节不完善,也制约了转化效率。建议加快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更大力度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扶持行业级、场景级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设一批覆盖研究开发、中试验证、场景应用等全链条的未来产业中试中心,统筹布局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加快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