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诸葛兵
只做优质军事内容,让你获得军事知识,充实军迷每一天,一万期的长征路。
近日,央视军事报道了一名海军的“神炮手”。
3分钟内24发炮弹全部命中水中的“番茄靶”;
用102发炮弹击沉了8000吨的靶舰!
▲“番茄靶”其实就是漂浮在海面的气球靶
值得注意的是,这明“神炮手”来自海军的536“许昌”号护卫舰。
这是一艘054A护卫舰,配备的主炮是PJ-26型76毫米速射舰炮。
这是一款中口径的舰炮!
用这种口径的舰炮来轰击8000吨级的靶船,想要击沉其实是很难的。
常规来说,击沉这种吨位的靶船,至少需要150发76毫米炮弹才行!
而现代护卫舰主炮的备弹,一般也就一百多发。
等于说,干沉一艘8000吨级的目标,差不多需要打光所有备弹……
所以“许昌”舰的这位神炮手,在打击这类目标的时候,都是尽量攻击水线下的部分,这样可以加速目标的沉没。
舰炮,一直是战舰的主要打击手段。
但舰炮想要击沉目标,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比如在人类海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日德兰大海战,双方的参战舰艇达到了250艘。
双方的战舰对轰了将近12个小时,耗费炮弹数以万计,包括英军发射的4598发大口径炮弹和德军发射的3597发大口径炮弹。
如此多的战舰,轰了这么长的时间,消耗了这么多的大口径炮弹,结果如何呢?
英军损失了3艘战列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
德军损失了1艘战列巡洋舰、1艘前无畏舰、4艘轻巡洋舰和5艘鱼雷艇。
根据战后的统计,双方炮弹的命中率基本在1%-3%之间!
命中率低,一直是舰炮难以有效击沉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而二战之前,主力舰皮厚肉糙的防护装甲和抗沉性设计,也成为了主力舰难以被舰炮击沉的另一个因素。
比如日本海军的“雾岛”号战列舰。
在挨了美军9发406毫米炮弹和40发127毫米炮弹的情况下,虽然伤痕累累,却依旧没有沉没。
反倒是日军指挥官担心天亮后,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而主动打开通海阀自沉了……
▲“雾岛”号战列舰
406毫米炮弹,那可是一吨多一颗的重家伙!
“雾岛”号在挨了9发的情况下,也没有沉没,可见通过舰炮击沉一艘战舰有多难了。
当然,战列舰的主炮去轰巡洋舰、驱逐舰这些目标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那种属于血脉压制!
到了二战之后,大炮巨舰时代落幕,各国海军连6英寸主炮都不用了,5英寸主炮就成为了大口径舰炮的时代,想用舰炮击沉目标就更难了!
▲当年武德最充沛的舰炮
94式460毫米三联装舰炮
▲如今武德最充沛的舰炮
AK130型130毫米双联装舰炮
比如1974年的西沙海战。
这场海战中,中国海军击沉了南越海军的10“怒涛”号护航炮舰。
这艘护航炮舰,前身就是一艘650吨的美制扫雷舰。
就这么一艘600多吨的战舰,中国海军281编队中的281号和282号两艘新型猎潜艇,在其已经重伤的情况下,先后对其进行了三轮齐射,倾泻炮弹1700多发(包括57毫米和25毫米两种舰炮炮弹),才将其彻底击沉!
▲281和282号艇属于037型猎潜艇
根据南越海军指挥官的回忆,南越舰艇中中弹最多的是4号舰(10号舰被打沉了,没法统计)。
4号舰先后被37发85毫米炮弹、42发37毫米炮弹和700多发12.7毫米机枪子弹击中。
但这艘标准排水量1250余吨的护航驱逐舰,依旧逃了回去。
中国海军这边,面对着南越海军的127毫米、76毫米、40毫米舰炮和20毫米机关炮,激战数个小时,也只有一艘扫雷舰重伤坐滩,其他几艘扫雷舰和猎潜艇都只是受了轻伤。
要知道,中国海军中的271和274猎潜艇,都只是排水量300吨出头的小型舰艇。
只不过,说舰炮击沉战舰不容易吧,也不太准确,一发入魂的例子也不少。
最著名的莫过于英国人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了。
这艘拥有八门381毫米舰炮的战列巡洋舰,是当时英国海军最大的战舰。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但在围剿“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中,被“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一发380毫米穿甲弹,击中了102毫米副炮的弹药舱。
殉爆的副炮弹药舱,爆炸冲击波影响到了舰艉两座381毫米主炮的发射药舱室。
两座发射药舱室内的94吨发射药被引爆,瞬间摧毁了这艘四万多吨的巨舰!
从爆炸到它从海面上消失,不过两三分钟的时间……
“俾斯麦”号战列舰首战即终战,却能在战舰史上留下浓厚的印迹,一炮干掉了“胡德”号的战绩,便是它能够名留青史的主要原因。
▲“俾斯麦”号战列舰
英国海军在二战中被舰炮击沉的著名主力舰,还有一艘——
“光荣”号航空母舰。
这是一艘排水量2万多吨的舰队航母,在挪威战役后期撤回英国本土途中,转角遇到了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两兄弟。
可怜英国海军的这艘主力航母,被德军三发280毫米炮弹就给干沉了。
▲“光荣”号航空母舰
而“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在三年后被击沉的时候,足足挨了数百发炮弹和至少17颗鱼雷!
虽说防护能力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实际上“光荣”号航母也是由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来的,舰体防护上也不算差。
之所以抗打能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也与运气有关。
海战中靠着舰炮击沉对手,有时候真的要看运气。
运气好,击中弹药舱,直接一发入魂。
运气不好,击中数百发,对方都有能逃回去的……
▲一发入魂!(图源:战舰世界)
当然,以前主要看运气,随着火控雷达的兴起,炮弹命中率越来越高,追求运气的同时,也成了技术活。
比如开头提到的“许昌”舰神炮手。
因为现代舰炮拥有先进的火控系统,可以打得很准,想打水线下的部分就可以集中炮弹轰击那里。
这要是换到二战的时候,能命中就阿弥陀佛了,哪里还挑命中部位……
▲命中靠信仰
相比之下,炸弹和鱼雷的击沉效果就明显好得多!
比如与“雾岛”号同级的“金刚”号战列舰,被美军潜艇用两颗鱼雷就给击沉了。
排水量六万多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美国潜艇只用了六枚鱼雷(命中四枚)就干掉了!
▲“信浓”号大型航母遗照
到了二战之后,反舰导弹兴起,水面舰艇又多了一种更要命的克星。
鱼雷毕竟还要抵近了打,反舰导弹就不同了,百里之外就能一剑封喉!
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的两艘75吨级导弹快艇,用四枚“冥河”反舰导弹,轻松击沉了以色列海军1710吨的驱逐舰。
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反舰导弹更是凶猛。
4000吨级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1万多吨的“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船,都被一枚小小的“飞鱼”反舰导弹一发入魂。
也正是反舰导弹的兴起,让现代战舰上的主炮口径变得越来越小。
遥想在巨舰大炮的时代,万吨级以上的巡洋舰,不是八门以上的203舰炮,就是十多门152毫米舰炮打底。
至于五六千吨级的轻巡洋舰,也至少是140毫米或者6英寸的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