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出口增速明显反弹,5月初高频数据映射的出口景气再度扩张。本轮出口改善有何不同,未来能否再“超预期”?
热点思考:出口“强势”还将延续
一、出口“强势”能否延续?全球制造业需求持续复苏下,5月初高频数据映射的出口景气再度扩张
年初以来,CCFI指数明显回升,与出口景气改善相互印证;5月上旬,CCFI指数涨幅进一步扩大。经验显示,CCFI指数同比弱领先于出口金额同比。4月,CCFI综合指数同比25.4%,5月上旬指数再度抬升、同比涨幅扩大至29.5%;结构上,东南亚航线指数4月同比9.7%、可与对东盟出口增速互相印证,5月上旬涨幅显著扩张至23%。
5月初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也有明显上升,或指向出口数量仍在增长。经验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可映射出口数量情况,其与海关监管出口货运量增速走势较为一致。受春节“错位”因素影响,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在3月有所回落,但4月以来再度明显上升;5月首周,港口货物吞吐量升至26454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6.1%。
本轮出口改善有基本面支撑,全球制造业景气、外需持续复苏。4月,全球制造业PMI录得50.3%,连续四月站上荣枯线。伴随经济景气回升,全球贸易需求呈现改善态势,1月主要国家贸易增速较去年点回升11.2个百分点至3.6%。结构上看,新兴市场经济景气更高,越南、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处于扩张区间。
二、本轮出口改善有何不同?美国“补库”是全球制造业景气改善“源动力”,部分产业逻辑也有支撑
美国金融条件放松背景下,补库需求回升,对我国出口形成直接带动。2023年以来美国金融条件转向宽松,引起需求端好转,带动部分行业开启补库。伴随美国需求改善,其进口增速也在提高,中国对美出口增速接近同步回升。分行业看,中国出口至美国主要产品增速不同程度上升,化工、金属、药品、纺织制品、家电等回升较明显。
美国补库是全球制造业景气改善的“源动力”之一,提振了新兴市场制造业生产,对我国资源品等出口形成间接支撑。近年来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占美国进口份额持续提升,受美国进口改善的带动更大。这些国家与我国贸易往来密切,在制造业生产修复的过程中也会增加对我国的资源品进口需求,其中以越南等东盟国家为典型代表。
此外,越南等东盟国家凭借其“转口”贸易属性,在本轮全球消费电子景气回升过程中,显著拉动了我国机电设备出口。2023年以来全球消费电子景气进入上行通道,今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回升至16.3%。相应地,我国对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中美“转口”贸易国的机电设备出口显著抬升,带动对东盟整体出口增速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