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典文献学微刊  ·  集刊 | ... ·  2 天前  
墨香中华  ·  时光匆匆催人老,善待自己最重要 ·  4 天前  
墨香中华  ·  古代绝美乐曲名称取网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智者得以志远,缅怀中华文字始祖仓颉——古清明(雨水)民俗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4-20 17:49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甲辰月 丁丑日

 

 

・民俗篇・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宋代·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一、古清明的民俗文化


(一)感恩祭祀


古清明祭祀仓颉:



仓颉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造字圣人”。《帝王世纪》曰:“黄帝……其史仓颉,又取像鸟迹,始作文字,史官之作,盖自此始。记其言行,册而藏之,名曰书契。”适逢每年农历古清明,在陕西白水县史官乡武庄村仓颉庙都会举行隆重典礼,公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被尊称为“仓圣”。


传说中的仓颉长有四目,《春秋演孔图》记载:“仓颉四目,是谓并明。”王充《论衡·骨相篇》云:“仓颉四目。”实际上,这是对仓颉具有慧观能力的象喻性描写,他能够通天彻地,能够观察物相境和色象境,并且在内文明的慧观中发明了古老的象形文,结束了远古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外文明传世的时代。


 

《外记》云:“颉有圣德,生而能书。及长,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灵龟负图出于水中,仓帝受之,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书成龙藏鬼哭,以有文字恐人书之故也。天为雨粟雨金,以其浅天地之秘也。”《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狩,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策海·大书》记载亦大致相同。《书断》云:“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像,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这些记载中也是说仓颉头上的四只眼睛可以看见神明。他仰可见奎星圜曲之形状,俯可观龟壳之纹理及飞禽走兽之足迹,广泛收集世间众多美丽的图象,综合而成文字,被后人称作“上古文字”。


 图6-15仓颉造字石碑


关于仓颉如何造文的故事,可以参阅相关典籍,了解历史记载,综合分析,从多角度了解文与字的生成和演变。传说仓颉在陕西省商州市洛南县阳虚山创造了28个文字。

 

战国和汉初都称仓颉造书,而不称造字。《荀子·解蔽篇》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韩非子·五蠹》曰:“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吕氏春秋》曰:“史皇书,仓颉氏也。”同书《君守篇》曰:“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淮南子·本经训》曰:“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同书《泰族训》曰:“仓颉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远;至其衰也,为奸刻伪书,以解有罪,以杀不辜。”其他如《孝经援神契》、《论衡》等亦云造书。


《说文解字序》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正是因为自他开始,才有了慧识的文,然后再演变到智识的字,最后发展到现在意识时期的简体字。这个过程中,仓圣首功不可没,要感恩他的发明创造,为后人创造了一个记载历史的最好工具。


 

现如今仓颉依旧是人们顶礼膜拜的文圣人,民间至今还有很多地方继续祭祀仓颉。作为修身明德者,更要进行感恩祭祀,缅怀祖圣创造的方便,使后人能顺利进入修身明德之门,进行古代文明文化的继承和实践。修身明德实践者更应当重视对仓颉之文的学习研究,因为依类象形的图文,是启迪图文思维能力的工具,是想象力培养训练的引导。智者得以远志,其志的高远就在有益于开启慧识之门。


 

古清明祭祀蚕桑:


古清明时节,农事祭祀蚕桑是国家的重要活动。有关蚕桑生产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对蚕桑丰收的祈祷和丰收后的庆贺,也是关系着蚕桑生产的人际关系的社会活动。《通典》卷四十六记载:“周制,仲春,天官内宰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於北郊,以为祭服。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后妃斋戒,享先蚕而躬桑,以劝蚕事。”又云:“北齐……每岁季春,谷雨(古清明)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无配,如祀先农。礼讫,皇后因亲桑于坛。备法驾,服鞠衣,乘重翟,帅六宫升桑坛东陛,即御座。女尚书执筐,女主衣执钩,立坛下。皇后降自东陛,执筐者处右,执钩者居左,蚕母在后。乃躬桑三条,讫,升坛即御座。内命妇以次就桑,服鞠衣者采五条,展衣者七条,褖衣者九条,以授蚕母。还蚕室,切之,授世妇,洒一簿。凡应桑者并复本位。后乃降坛,还便殿,设劳酒,颁赉而还。”


 

蚕桑的祭祀,在古代是一直延续使用的。在近代民间,有些地域也同样还在使用,特别是种桑养蚕的地方,还保留着这种风俗习惯。


古清明祭海祈福:


 

旧时沿海渔村皆有海神庙或娘娘庙,古清明时节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们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或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祈祷海神护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祭海祈福的风俗延续至今,东南沿海,包括黄海、南海这些沿海地区,要开始出海打渔,首先就要祭海,求取一年的福报,以顺利完成一年的生计,这就是古清明祭海的风俗。青海的“田横祭海节”,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祭海节。


(二)民俗活动


古清明赏牡丹花:


 

“争开魏紫并姚黄,株株国色天香。簇花名贵韵飞扬,溢彩流光。池上芙蕖情少,庭前芍药输芳。千年鹿韭洛阳妆,举世无双。”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牡丹开花较晚。牡丹也被称为富贵花,在此时节盛开。古清明时节赏牡丹已有千年历史,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四川彭州,至今仍然在古清明时节举行牡丹花会。


走谷雨(古清明):


 

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走谷雨(古清明)”的风俗,谷雨(古清明)这天,青年妇女有的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喝谷雨(古清明)茶:


 

南方在谷雨(古清明)有摘茶习俗,传说谷雨(古清明)这天的茶喝了能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古清明)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品尝。

 


二、古清明农谚


与天象气候有关的:


过了谷雨(古清明),不怕风雨。

谷雨(古清明)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谷雨(古清明)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谷雨(古清明)有雨兆雨多,谷雨(古清明)无雨水来迟。


与人事物候有关的:


谷雨(古清明)天,忙种烟。

谷雨(古清明)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谷雨(古清明),鸟儿做母。

谷雨(古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古清明)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古清明)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古清明)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棉花种在谷雨(古清明)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古清明)高粱清明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谷雨(古清明)前种高山,过了谷雨(古清明)种平川。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古清明的度数信

牡丹开时 春盛装——古清明物候

晨动养阳,早晨是采纳自然之气的好时机——古清明的正善治养生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文人雅聚 曲水流觞——古谷雨和上巳节的民俗篇

过了“古谷雨”就不宜再“春捂”了——古谷雨的身识与口识养生

通过玄善韵诵与玄善韵动塑造自身——古谷雨的正善治养生

麦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古谷雨物候

谷雨应当在清明之前——谷雨清明时序考

谷雨成溪濯地新 天地清明万物生——古谷雨简述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