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几小时前,豆瓣刚刚删了《出租车司机》的条目,一禁封神,这让本片的评分永远定格在了9.1——扼杀了我们哪怕讨论它是否过誉、是否煽情的机会。主创的采访好像变得更加珍贵了。
尤其“饼叔”的采访提及了剧组在开拍时“努力寻找司机本人未果”的信息。似乎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老司机儿子发推称父亲已去世,电影纯属造谣》的新闻对主创们并不公平。这只能反衬影片的轰动级别——它让自己国家1/4的人口走进影院,本身便是最有效的“寻人启事”。
采访里饼叔还说:“我用电影改变社会的态度不会改变。”这话倒是见仁见智了,在韩国这是雄心壮志,在中国是痴人说梦吧。
原标题:《“出租车司机”宋康昊——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演员品格》;
专访媒体:Showbox(本片片方)旗下媒体;
专访首发时间:2017年7月14日;
(本文涉及剧透,并对部分敏感词进行了过滤,韩文原文请点击末尾“阅读原文”查看)无论何时,宋康昊(虚岁50)都被影迷们寄予了无限的信任,这次他以《出租车司机》回归演艺界,反响巨大。宋康昊扮演的是出租车司机金万燮,载着西德记者彼得(尤尔根辛兹佩特)于1980年5月往返于首尔与光州之间。这位“国民演员”的演绎也正因为延续了他一贯“用电影改变世界”的表演观念而格外令人感动。
酷热的七月中,记者在三清洞与宋康昊见面并进行了采访,正如电影中的金万燮那样,宋康昊带着亲切的笑容传达了他的内心所想。
记者:《出租车司机》大受好评,回头再看电影,和当时演戏的心境是不是完全不一样了?
宋康昊:《出租车司机》并没有以光州运动中的受害者视角或是加害者视角来展开,它是以外来第三者的眼睛看问题的。采用这种新颖的视角与其说要让观众动容,不如说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平和、淡然地描绘这个事件。比起再三强调“这是我们不能够忘怀的事”,我们更加重视如何唤醒观众们的人道主义情怀,克服当年惨剧的深刻伤痛,在当今时代引之为鉴。远到1980年的光州事件,近到去年的“烛光集会”,电影承载的正是贯通其中的“人”的精神。记者:不出所料,你又一次以不凡的演技深深感染了观众,但好像也因为“要不要出演接这部戏”踌躇过?
宋康昊:这部戏和《辩护人》有相似之处,不是因为出演类似的角色而心生厌倦,而是对自己产生了“这次我也能表现得一样好吗”的怀疑,随着时间过去,心里也慢慢有了底气,对于《出租车司机》剧本的好奇心渐渐强烈了起来。我是个急性子,之前拒绝的回答给得太过草率了。(笑)
记者:先前推拒了一次再回应“我要出演”的时候,剧组有什么反应呢?
宋康昊:那当然是非常高兴了,他们给出了“我们就知道你还是要接这个这个本子”的反应(笑)。一开始拒绝得太快,剧组反而怀着一点点期待,大家的套路都还挺深的。
记者:电影中金万燮的转变不可谓不大,开头看到大学生示威时候的反感,渐渐明了了他们所想,最后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个转变也引发了观众的共情。宋康昊:金万燮的表现似乎并不普遍,事实上在当时枪林弹雨的状况下,逃命是头等大事,没有人愿意主动求死的,然而他放下了心中的包袱再转回光州,正是出于心里的那份坚持,即在电话里对女儿说的“爸爸得把客人接回来才能回家”,这是人尽有之的责任感,其实也渗透在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里。
记者:从《辩护人》、《思悼》、《密探》,再到今天的《出租车司机》,近来演出的大都是实际存在过的人物,相形之下,这位叫作“金四福”的出租车司机留下的信息并不多,表演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康昊:事实上,剧组使了很大的力气、花了各种方法来寻访这位金四福,还是以失败告终。由于不知道金四福的确切想法,不得不编写一些戏剧情节来填补当时的空白,比如逃离光州回首尔途中再折返的情节,再比如最后的追车戏。电影主人公尤尔根辛兹佩特记者在去世之前同编剧有过会面,有过对当时情境的大致描述,所以即便有很多戏剧手法上的处理,影片也尽量处处还原真实。记者:这是你和20年的知己柳海镇第一次在电影中合作,我看默契非常啊!
宋康昊:这20年来柳海镇总和我抱怨:“哥,你就直说不想和我一起演戏吧。”(笑)
终于还是一起演了啊,实在是这期间没有能一起出演的作品。非常感谢柳海镇,明明在别的电影里都是挑大梁的角色,相比这个片子里的戏份所占比重大大减少了,但是他依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另外,还要跟同样出演本片的柳俊烈表示感谢。
记者:和片中对手戏最多的托马斯·克莱舒曼沟通得怎么样?语言不同似乎造成了一些困扰呢。(笑)
宋康昊:电影里金万燮和彼得之间的沟通也不过如此了,啊哈哈哈。托马斯·克莱舒曼相当喜欢说话,柳俊烈的英文很好,能和他顺畅地进行交流,那我和柳海镇就只有在一边听着的份儿了。托马斯在电影拍摄期间一直待在韩国,也帮他庆祝了生日,也常在一起玩儿。在一起喝过三四次酒,留下了非常愉快的记忆。当然,话是不怎么能说通的,哈哈哈哈哈。
记者:过去你在领奖感言里说“要用电影改变社会”,引起了轰动,最近在选择剧本的时候依然会把这个当作第一考量因素吗?
宋康昊:看来是《辩护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啊(笑)。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变,在选择剧本的时候也始终以此作为重要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我的下一部片子是《毒枭》,这是一个娱乐性很强的电影,如果要照这个片子去改变世界的话事儿就大了,哈哈哈哈,光看电影名字就知道它大概有什么内容了吧。我不是说选每一个片子都优先考虑它的社会效应,只是看到这类编剧的话会多考虑一些。等到时候《毒枭》上映,大家的刻板印象或许多少能被稀释掉吧。记者:你之前登上过朴槿惠前总统的“演艺黑名单”,事业上也被波及到了,这和你在银幕上的政治形象好像重合了。
宋康昊:也不知道上了黑名单会被具体怎么处置,也不值得拿出来大讲特讲。是稍微休息了一段时间啦,但也不至于到没有片子可拍的程度。(笑)被管控的时间恰好和我的假期是重合的,并没有什么知觉,虽然和以前比起来,来接洽的编剧数量是略微少了一点,但也没遇到什么直接的非难和迫害。我就只把它当作一个偶然的巧合了。记者:“说起宋康昊,首先浮现的印象就是‘国民演员’”,对于这个评价是否会感到有负担。
宋康昊:听到这样的话当然会有一点压力,现在电影不能白看,也是要买票的,算上耗在电影院里的时间,这个成本相当高,自然而然要对奔着“宋康昊”来的观众负责任。希望不让坐在银幕前的观众虚度两个小时,得对得起他们的票价。
附:对“西方记者”托马斯·克莱舒曼采访摘录
5.18光州运动对于大韩民国的国民是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记者尤尔根辛兹佩特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记录了现场的状况并让它为全世界所认识。以下是饰演此角色的托马斯·克莱舒曼的部分感想:
谈历史事件——“我在拿到剧本之前对于“5.18光州惨案”全然没有概念,在网上查了一下,惊讶于这个大事件无论是在亚洲,还是世界范围内都并不广泛地为人所知。表演之前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件事情,在网上查了资料,也看了很多相关纪录片,尤其关注了当年记者在光州实拍的这些影像资料,一面渐渐充实了认识,一面也不断受到震撼。”
谈真实人物—— “能够出演彼得这个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作用的角色,我不胜荣幸,但是也担心我演技上的不足会给这个人物造成损伤,害怕不能准确地演绎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努力在表演上最大程度地贴近真实。”谈宋康昊——“宋康昊称赞了我吗?应该获得称赞的不是我而是他才对,他才是那个表演出神入化的人,我们彼此语言不通,磨合过程非常困难,是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宋康昊用他的出众的节奏感带领着我。他能够迅速自如地从喜剧表演状态转换到凝重的表演中去 ,不愧是韩国最优秀的演员。”谈对韩国的认知——“说实话我以前对韩国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影片中包含的这段复杂又深刻的历史了。我年轻的时候有从东德逃到西德的经历,看着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局势,对脱北者和南北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通过出演《出租车司机》对韩国的这些运动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一个饱经伤痛的卓越国家。我希望我的表现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人的认识水平和他的表演是相协调的’。”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党同伐异,猛于炮火。“反派影评”所有影评均会在此公众号首发,并会选择性在苹果播客(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上更新。
下图为最新“苹果”用户打赏二维码:长按该图片直到出现选项“识别图中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