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发布国信宏观研究团队原创报告,专注宏观经济研究及大类资产配置研究,内容涵盖中国经济、海外经济、外汇、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国信策略】变盘关键词:消费、红利、反内卷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2-16 16: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核心观点


切换变盘时:近期消费略占优,可选强于必选

近一周市场呈现“少数行业维持强势,多数行业均值回归”的特征,重要会议落地,市场赚钱效应有所收敛,零售、社服、传媒受益于相关概念炒作持续强势,“刺激消费”在政策表述中权重提升,部分12月初涨幅排名靠后的消费领域近一周表现出了更强的弹性。风格上价值略强于成长,小盘强于大盘,但小盘风格的驱动因素经历了“TMT→广义消费→制造业→可选消费”的切换过程。往后看,我们认为春季躁动整体弹性适中,价值略占优、低估值结构存在脉冲式受益机会。


变盘关键词1——“消费”:主题到主线演进需待以时日

1)从核心驱动的维度上看,产业周期贯穿货币与财政周期,本轮本轮中长期的主线是大消费切向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与进步取代消费升级成为核心逻辑。2)消费基本面当前仍存在一定挑战,在就业仍有待提振,远期现金流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消费意愿向终端需求传导,低价值消费表现好于高价值消费表现。3)从本质上看,“消费降级”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质价比”逻辑或由白酒拓宽至泛消费领域,同质化竞争下销售费用率延续高位,阻碍净利率提升。4)资金面上,高机构持股占比、大市值消费标的本轮反弹中涨幅落后,撬动风格切向消费,仍需要较多增量资金。


变盘关键词2——“红利”:底仓布局窗口再现

1)综合考虑资本利得和股息收益,2024 年至今红利资产仍不弱,红利成长低波YTD超额达到13%+。2)岁末年初险资负债端到账后入市意愿提升、新增 OCI 账户配置需求指向分红稳定的权益类高股息资产。3)具体布局思路包括宽基现金流、红利低波成长、持续破净+股息率大于3%、港股红利等。


变盘关键词3——“反内卷”:供给视角下的中期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从盈利周期顶部(2Q21)至今,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中游供给持续高企对利润率产生较大削弱。锂电、光伏、工业机器人、钢铁等行业通过各自的行业规范条件提升准入门槛,其中,光伏、锂电、用能产品设备同样设定了产业标准,通过进一步提高“内卷”成本的方式,倒逼产业链内非头部企业的主动出清。基于供给侧比较体系看,中游供给端绝对位置偏低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通用设备、电池、风电设备、光伏设备以及元件;边际变化方面,除了上述行业外,其他供给端边际收缩较大的中游制造或 TMT 行业还有地面兵装、工程咨询服务、通信服务。


配置思路:重拾杠铃,稳扎稳打应对变盘

1)岁末年初“杠铃策略”有效性较高,大盘价值+题材性成长(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等);2)红利资产、宽基现金奶牛底仓布局;3)中高端制造反内卷、并购重组两大中期主线。


风险提示: 海外地缘冲突加剧;指数、个股梳理仅基于客观数据,不涉及主观意见及推荐

切换变盘初显端倪

近一周重要会议落地,市场走强的方向出现明显切换。本周中央政治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地,市场整体赚钱效应相较上周有所收敛,具体到行业的表现看,呈现“少量强者恒强,多数出现切换”的特征。纺服、零售、社服、传媒、轻工近一周表现较好,“刺激消费”在政策表述中权重提升,消费近期表现显著强于中游制造业,可选消费强于必选消费。风格上看,价值略强于成长,小盘依旧强于大盘,可选消费中的中小票依靠自身弹性维持风格,但小盘整体分化度有所加剧(国证2000显著跑输500现金流)。红利资产层面,狭义上的红利指数仅跑赢沪深300,但核心宽基现金奶牛策略本周表现较好。
小盘股内部11月以来同样出现明显轮动,我们以各类小盘股连续五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衡量小盘内部强势风格,不难发现,11月以来小盘强势的驱动因子经历了“TMT→广义消费→制造业→可选消费”的切换过程,谷子经济、消费券、冰雪经济等概念对可选消费的驱动较强,主题活跃度持续。


消费从主题到主线演进需待以时日
从核心驱动的维度上看,产业周期贯穿货币与财政周期,本轮本轮中长期的主线是大消费切向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与进步取代消费升级成为核心逻辑 。类比美国“再工业化”、日本的伊奘诺景气和平成景气,制造业股票表现跑赢消费。当前全球消费者前景边际改善,但绝大部分消费者仍有意地评价各类效益,尼尔森调查数据同样显示消费者支出意愿目标驱动性较强的特征,优先考虑足不出户、事前规划、避免浪费的消费,外出用餐、外出娱乐、外卖消费仍在减少。疫情以来消费者对“折扣”的概念出现了多维度延拓,不同薪资水平、经济状况的消费者都倾向于从多个角度寻求每一次消费的价值,除了可负担性和基础价格外,产品或服务本身的价值表现亦会左右购买决策,上一轮以“消费升级”为标签的企业需要在“消费降级”的语境下探索新的增长模式。全球层面看,欧美消费者信心有恢复,但仍处于消极区间,国内消费者信心需要提升的幅度更大。
从宏观到中观维度看,消费基本面当前仍存在一定挑战。 中国消费者信心受挫后的爬坑过程出现波折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的下降有一定联系,拆解上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就业分项砸坑更大且恢复更慢。在就业形势恶化,远期现金流确定性较低的情况下,消费意愿向终端需求传导,低价值消费表现好于高价值消费表现。具体而言限额以上食品饮料、家电、烟酒、餐饮企业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高于全部限额以上企业零售总额增长,而珠宝、汽车、纺织服装、家具、化妆品等慢于整体增速。整体来看,必选消费表现略好于可选消费。
“质价比”逻辑或由白酒拓宽至泛消费领域,同质化竞争下泛消费领域销售费用率延续高位。 从本质上看,“消费降级”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白酒便是典型,2023年以来质价比突出的五粮液1618、汾酒玻汾、剑南春水晶剑等真实动销好于竞品。长期看,以质价比为导向的产品/服务升级是提高消费者剩余的关键,这样的“质价比”逻辑可以外推到可选消费甚至整个泛消费领域,这将在供给层面驱动企业内卷品质。与此同时,内卷的也不仅仅是品质,还有存量乃至缩量情况下的份额,因此可选消费领域的企业或将在渠道投放上加大力度,销售费用率短期内延续高位,一定程度上阻碍净利率提升。
资金面上,高机构持股占比、大市值消费标的本轮反弹中涨幅落后,撬动风格切向消费,仍需要较多增量资金。 从近一周消费领域的大市值标的相对自身一级行业的超额看,市值在1100亿以上,机构持股占比在50%以上的消费标的中,仅有美的集团跑赢行业指数。在个人投资者仍旧是短期重要交易力量的当下,系统性地切换到策略容量更高的消费大票仍需时日。从主题性的动量方向到引领主线的切换过程中,需要看到大市值标的超额环境起变化。


红利资产底仓布局窗口再现

综合考虑资本利得和股息收益,2024年至今红利资产仍不弱。 我们以各类红利策略对应的全收益指数相较全A全收益的超额作为衡量基准,2024年各类红利策略相较全A超额均值达到3.4%,其中红利成长低波延续了近几年的优秀超额表现,YTD超额达到13.31%;下图中精选的红利指数中,仅有深证红利和红利质量相对全A超额为负。全年维度看,2024年红利资产依旧是稳健底仓。在业绩真空期叠加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优质红利资产或将有所表现。2018、2016、2017年,各类高股息组合都能够战胜全A,2008、2011、2022、2023、2024、2010、2021年也都有2/3以上的高股息组合能够跑赢全A,从长期持有的角度上说,在风格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红利资产长期收益率都较好。岁末年初险资负债端到账后入市意愿提升、新增OCI账户配置需求指向分红稳定的权益类高股息资产。
具体布局思路上,除了自上而下的宽基现金流、红利低波成长等策略外,市值管理政策供给持续,全A非金融样本中关注持续破净或深度破净、股息率大于3%的相关标的,港股方面布局股息率溢价相对A股存在优势的优质国央企。


中游“反内卷”的选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从盈利周期顶部(2Q21)至今,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与此同时在设备更新叠加机床自身换机周期下,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额同比维持双位数增长,处于近10年高位,制造业的资本投入强度并未看到显著下降。结果上看,中游供给持续高企对利润率产生较大削弱。上市企业口径下,电力设备、军工2023年以来销售净利率出现大幅下滑,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口径下,制造业营收利润率下滑幅度同样超过全量样本。
从供给侧角度,优化供给结构有助于盈利改善。 在2015年底开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虽然工业产能利用率随着产能去化进程而下降,但产能去化后的供给结构改善又促进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企业的利润表现得以提振。当下,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内卷导致了价格、消费低迷的现象,新一轮供给结构优化或将成为供需格局改善的长期因素。本次9月下旬重要会议中提到,商品房从“优化增量,消化存量”转为“严控增量、优化存量”;今年10月1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提出优化产能布局与价格机制,上述变化都说明从产业端供给侧予以优化,对于企业利润回升有重要的信号意义。过去一年中,锂电、光伏、工业机器人、钢铁等行业通过各自的行业规范条件提升准入门槛,其中,光伏、锂电、用能产品设备同样设定了产业标准,通过进一步提高“内卷”成本的方式,倒逼产业链内非头部企业的主动出清。
从供给位置、供需边际变化匹配视角下的横纵向中观比较体系出发, 供给绝对位置偏低或供给边际收缩幅度较大的行业是“反内卷”浪潮下的选择。 供给能力方面我们从核心指标、增量变化、意愿校准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核心指标包括产能利用水平(固定资产周转率TTM)和存货增速水平(存货同比),产能利用水平越低、存货增速越高供给压力越大,增量变化考虑固定资产增速和资本开支增速两个偏领先的指标,固定资产快速累积后的高资本开支意味着斜率更高的潜在供给;意愿校准考虑现有的固定资产水平与资本开支、在建工程的匹配度,资本开支与在建工程占当前固定资产总值越大,能力范围内的扩产意愿就更强,后续潜在供给压力风险越大。需求端我们重点考虑收入增速(TTM)、存货周转率(TTM)、应收账款与合同负债增速的边际变化,基于行业当期最大弹性进行标准化实现横向可比。 综合供给的位置与边际变化看,供给收缩且仍在出清的行业主要包括:消费电子、养殖业、物流、通用设备、燃气、光伏设备、风电设备、林业、焦炭等;淡化基数效应(如资本开支增速不稳定的食品等),风电设备、光伏设备在各细分行业中出清节奏更快。
基于供给侧比较体系看,中游供给端绝对位置偏低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23.57%)、通用设备(28.41%)、电池(33.05%)、风电设备(33.68%)、光伏设备(33.92%)以及元件(34.70%);边际变化方面,除了上述行业外,其他供给端边际收缩较大的中游制造或TMT行业还有地面兵装(-7.52%)、工程咨询服务(-5.34%)、通信服务(-4.34%)。

风险提示

(1)海外地缘冲突加剧;

(2)指数、个股梳理仅基于客观数据,不涉及主观意见及推荐

分析师:王   开   SAC执业资格证书  编码:S0980521030001

分析师:陈凯畅   SAC执业资格证书  编码:S0980523090002

本文节选自国信证券2024年11月20日的研究报 告《策略周思考 变盘关键词:消费、红利、反内卷》

策略专题系列

系列报告简介:旨在构建策略专题研究框架,如宏观环境对股市走势产生的影响、政策对股市走势产生的影响、股市流动性、股市估值等跟踪。

【国信策略】碳足迹管理体系加速落地 -2024-04-10
【国信策略】上游资源品行业景气上行,下游消费行业景气度整体回落 -2024-03-19

【国信策略】回购效应与经验规律 -2024-03-16
【国信策略】关注新质生产力、开创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03-05
【国信策略】从高景气到高成长,再到高分红逻辑 -2024-02-26

【国信策略】股债跷跷板升级,北向流入加快 -2024-02-04

中观比较系列

系列报告简介:旨在构建中观行业研究框架,对行业超额收益跟踪,如供应链与能源价格对各行业影响、贸易豁免与行业景气外溢等进行系统研究。

【国信策略】拥抱成长,甄选新质资产 -2024-03-11
【国信策略】攻守兼备的投资利器 -2024-03-03
【国信策略】下游消费行业景气度提振,上游资源品行业库存定位分化 -2024-02-25
【国信策略】全球产业链重塑中挖掘优势产业 -2024-01-31
【国信策略】“出海”行业筛选与景气传递 -2024-01-30

【国信策略】银发经济再思考:老龄化对投资的影响 -2024-01-27
【国信策略】资本周期框架配置行业实践 -2024-01-13

【国信策略】下游消费行业景气下行,制造业库存上升 2024-01-12

【国信策略】股债跷跷板、高频切换与主题投资 -2024-01-04
【国信策略】各区域优势产业链投资地图 -2023-12-22

资产配置系列

系列报告简介:旨在构建资产配置研究框架,对资产配置策略、经济数据与政策信号、降准/降息于资产价格走势影响、货币与信用、全球价值链重构等进行系统研究。

【国信策略】资源品行情能持续多久 -2024-04-11
【国信策略】资配体系近四年演绎的回眸和思考 -2024-03-15
【国信策略】日股低迷期间基金的自救与破局 -2024-03-07
【国信策略】海外低利率时期公募应对策略 -2024-02-19
【国信策略】看好2024年黄金走势 -2024-02-02
【国信策略】国信多元资产配置体系 -2024-02-01

【国信策略】超长债和股市联动,后续怎么看? -2024-01-28
【国信策略】南方日本东证指数ETF投资价值分析 -2024-01-26

【国信策略】价格低迷到再通胀:海外资产配置回顾 -2024-01-24
【国信策略】择时与改进 -2024-01-23

【国信策略】ESG投资价值何时兑现? -2024-01-2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