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们调研了平煤股份,公司目前处于生产调整期,产量自
Q1
陷入低点后已开始逐渐恢复,但全年仍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导致业绩难以充分释放。目前股价估值偏高,维持“审慎推荐
-A
”评级
。
➢
2018Q1
产量出现下滑,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
。
2
018Q1
产量仅
731
万吨,同比下降约
4%
,主要受到煤场改造等环保政策限制,以及下属煤矿处于周期性生产接替高峰期等因素影响。
2018Q2
产量环比已经开始恢复,由于生产接替工作(更换工作面)已基本完成,预计下半年单季产量仍有上升空间。考虑到后续公司存有关闭矿井的可能,审慎预计
2018-2020
原煤产量出现微降,分别为
3125/3100/3050
万吨,同比
0%/-1%/-2%
。
➢
成本存在较大反弹压力,公司正着力推行降本增效。
测算
2017
年销售成本和完全成本分别达到
484/585
元
/
吨,同比大幅上行
50%/37%
。
2018
年公司缩短设备折旧年限、开始计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导致成本上升压力明显。公司长久以来负有沉重的人员负担,后续在提升工效的同时,计划合理进行人员分流。测算
2018-2020
年销售成本将经历冲高回落的走势,分别为
520/496/500
元
/
吨,同比变化
7%/-5%/1%
;完成成本分别为
630/606/610
元
/
吨,同比变化
8%/-4%/1%
。
➢
关注国企改革进程。
控股股东平煤神马集团旗下拥有三大上市平台,正力求实现资产整体上市,其中煤炭、煤焦化有望整体上市到平煤股份。目前集团尚有煤炭产能
300-400
万吨
/
年,与合资方存有一定纠纷;焦化产能达到
1000
万吨
/
年,产量约
600
万吨
/
年,当前焦价下盈利能力突出,但仍需解决资产注入的障碍
。
➢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
预计
2018-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
8.7/13.7/14.6
亿元,对应
EPS
为
0.37/0.58/0.62
元
/
股,同比
-36%/58%/6%
。公司目前正处于生产经营的调整期,业绩难以充分释放。当前股价下对应
18
年动态
PE
约
11.4
倍,相较其他标的并不具备优势,给予“审慎推荐
-A
”评级
。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煤价大幅回落,成本大幅上行
公司控股
14
对生产矿井,合计产能达到
3320
万吨
/
年,保有资源储量
19.6
亿吨,可采储量达到
9.8
亿吨,可采年限接近
30
年。其中九矿可采储量剩余
70
万吨,存有资源枯竭的迹象,但暂时未列入去产能名单。目前河南地区的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公司无在建矿井,下一步计划是积极申请深部资源或者整合周边矿井
。
行业形势较差时期,公司对矿井生产包括巷道掘进投入不足,导致矿井目前无法达到满产状态。
2018Q1
产量仅
731
万吨,同比下降约
4%
,主要受到煤场改造等环保政策限制,以及下属煤矿处于周期性生产接替高峰期等因素影响。
2018Q2
产量环比已经开始恢复,预计
2018H
产量同比仍略微下滑。目前生产接替工作(更换工作面)已基本完成,预计下半年单季产量仍有上升空间。考虑到后续公司存有关闭矿井的可能,审慎预计
2018-2020
原煤产量出现微降,分别为
3125/3100/3050
万吨,同比
0%/-1%/-2%
。
公司主要煤炭产品分为混煤、冶炼精煤、其他洗煤。其中混煤发热量在
3800-4200
大卡;冶炼精煤包含主焦煤、肥煤、
1/3
焦煤等;其他洗煤主要来自洗精煤过程中的副产品,包含中煤、煤泥等。公司目前正积极实行精煤战略,加大原煤入洗量,精煤洗出率约
45%-50%
。下一步为提高精煤洗出率,公司正积极进行洗煤厂改造,加大洗选能力,升级洗选工艺,目前年洗选能力约为
1500
万吨精煤。预计
2018-2020
年精煤产量将达到
950/984/1050
万吨,同比
-5%/4%/7%
,产量占比预计将由
35%
逐步提升至
40%
。
2018
年以来河南平顶山地区所产主焦、
1/3
焦、动力煤价格持续横盘,因而公司整体售价也相对较为平稳。
2018Q1
价格出现下滑主要因为所产动力煤煤质下降,
2018Q2
相较往年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淡季特征。我们判断
2018
年煤炭市场波动将有所收窄,均价有望高位上行
。
公司目前长协销售占比超过
80%
:其中动力煤长协占比更超过
90%
,主要市场面向省内;精煤主要供给宝武集团和平武焦化(两者合计约占公司精煤销量
1/3
),此外供给集团焦化厂(产能
1000
万吨
/
年,产量约
600
万吨
/
年)。长协价格均在年初签订,进一步熨平综合售价的波动。预计
2018-2020
年公司综合售价达到
675/680/690
元
/
吨,同比变化
5%/1%/1%
。
以销量为口径,
2017
年吨煤薪酬达到
205
元
/
吨,相较
2016
年
130
元
/
吨同比大幅上升
58%
。从现金流量表上看,
2017
年人均支付现金薪酬达到
9.2
万,基本上接近
2011-2012
最好的水平,但其中部分为对以往拖欠社保及人员工资的补偿(已计提入往年成本),造成
2017
年人均薪酬虚高,推测存在持续上升的空间
。
整体而言,公司
3000
万吨的煤炭产量需要负担
9
万在职员工,人均产量约为
300
吨,相较行业平均水平人均产量
1000
吨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制约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后续公司计划加强绩效考核,加大机械化程度,尽力降本增效。除此而外,公司计划在
3
年内分流
2-3
万职工,负担将大为减轻。
其他成本项发生比较大变化的为
折旧、原材料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
折旧方面
公司自
2018
年初开始收短折旧年限,预计影响当年利润约
5
亿元,其中
2018Q1
折旧同比增加
2.2
亿元。考虑到部分设备一次性提足折旧,后三季度折旧增加计提影响逐步减少;以后年度的折旧相较
2018
年会下降约
3
亿元。近几年进入设备更新的高峰期,因此公司也相应调整加速折旧过程。
原材料方面
以销量口径,
2017
年吨煤原材料达到
58
元(测算结果有所调整,详见表
5
注释),同比
2016
年上升
133%
,主要因为此前在巷道掘进方面投入不足。今年是公司生产调整的关键一年,预计该项投入会维持高位,而后将缓慢下滑。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方面
公司自
2018
年初开始计提,预计对当年利润影响不超过
2
亿元。建立此基金主要源于公司希望在环保方面加大投入。公司披露的
2018
年生产经营投资计划也提及将在
2-3
年内再环保方面投入约
18.5
亿元,该项基金即是影响成本的具体体现。
总体而言,受制于地质条件和人员负担,公司成本在行业中处于偏高水平,
2017
年销售成本和完全成本分别达到
484
、
584
元
/
吨,仅次于永泰能源和盘江股份。
后续公司的力求做到收入(产量)与成本相匹配,考虑到后续减员分流力度比较大以及折旧计提减少的因素,预计
2019
年后成本有一定下降空间。费用方面,预计后续将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测算
2018-2020
年销售成本将经历冲高回落的走势,分别为
520/49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