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斯蒂尔在《食物越多越饥饿》一书中讲述了城市食品供应方式的历史剪影。如今人类已经基本解决了食品短缺的问题,但这一现实有喜也有忧,人们不用担心下一顿饱饭,但也丧失了很多东西。从 20世纪 90年代起,王世襄开始对食材感到失望了。“从前许多好的菜,现在只能是回忆了。猪肉现在不好吃了,吃了跟橡皮一样;鸡肉不好吃了,都是拿激素催的;菜也没有味道了,从前我是最喜欢讲究吃的,现在我也没兴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阿城也说:“如今西红柿吃着没有西红柿的味了,西红柿炒鸡蛋更没法吃了,因为假鸡蛋横行,要吃,只能吃糖拌的了,因为好在糖还有原来的味,所以,感觉有一半像。”上一辈人还知道有机的、自己种的菜和西红柿有怎样的好味道,而很少吃到真正新鲜的食物、打小就吃工业化生产的食品长大的孩子会以为食品本来就是这个味,他们将不知道食物应该有的味道。
前几天看到一篇报道说,沃尔玛超市销量最大的商品是“新鲜”蔬果。可是超市里的东西有多新鲜呢?“超市设法为我们提供新鲜食物的方法之一是延伸新鲜一词的概念。”比如,冷冻食品也算新鲜的。 2000年 7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邀请公众参加在芝加哥举行的一个会议,专门讨论“新鲜”一词的定义。怎样才算新鲜,这涉及了很大的商业利益。消费者无论是在选购生菜、鱼还是牛奶时都会问:“这个新鲜吗?”这是现代人才会问的问题。亚当不需要质疑夏娃给他的苹果是否健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需要定义新鲜,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他们的鸡下蛋,他们自己动手宰牛。但是冰箱提出了产地和生产日期的问题。古人用腌渍等方法延长食品的使用期限,冰箱的出现使生产现场从消费者眼中消失了。新鲜这一概念随之出现,用来填补由此造成的感受上的空缺。
“塑料大棚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太空中都能看到,工厂大棚内挤满了工厂化饲养的动物。”工业化生产不仅使食品丧失了风味,也是一个不安全的供应体系。“而今,几乎全球范围内市场上的香蕉都是一个品种。美国超过 90%的牛奶来自同一个品种的奶牛,市场上超过 90%的鸡蛋来自同一个品种的蛋鸡。”由于基因多样性丧失,当香蕉或蛋鸡感染疾病后,美国找不到能够抵抗传染病的方法,人类将会遇到大麻烦。
卡罗琳把食品供应存在的很多问题归结为大公司的垄断。“为了防止任何人在贸易中取得垄断,前革命时期的巴黎面包师不许碾磨他们自己的谷物,出于同一个理由,磨坊主不许烘烤面包。”而现在,区区 30家公司就掌握了世界食品市场 30%的份额。比如,卡夫收购了吉百利,因而变得更大了。卡罗琳提到,一些欧洲国家会对大超市的分布做出限制,她十分怀念以前的传统社区集市。采购食品时人们可以聊天和交流新闻,而超市是一个人群拥挤的没有人情味的购物场所。
超市中除了销售需要自己带回家烹饪的蔬菜,更多的是半成品的食物。卡罗琳用了一章讨论了现代人与厨房的关系。“下雨会影响快餐公司的生意,如果开始下毛毛细雨,许多人就会明显地想吃快餐,但是当雨下得更大时,我们就宁愿待在家里从冰箱里找吃的。”
其实很多年轻人家里的冰箱是用来放啤酒、冷饮的。“我们的父母都懂得烹饪,能够用近乎解剖学的知识准确地向你描述牛或猪身上的每一部分。知道哪些肉适合烤、炸或炖汤。现今,除非你选择以此为业,否则懂得这样的烹饪知识几乎不可能。”我也曾经有自己下厨的冲动,而下面的文字就是我的写照:“你可以在超市找一个工作人员征询建议。当然,超市知道如果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某一块肉的来源就不会买它了,因而故意对此加以隐瞒。”
卡罗琳揭露了食品企业的诡计。“食品企业既提高了烹饪的地位,又阻止人们做真正的烹饪。食品产业的利润猛增,主要要感谢中产阶级的妇女被说服相信自己不懂烹饪,而她们大多数应该是很会做饭的。”
我们可以感受到卡罗琳写下这样的句子时扼腕叹息的心情:“低收入家庭本来可以通过自己做饭节省一笔开支,而现在也越来越喜欢把他们少得可怜的钱花在方便食品和外卖上。”还有她殷切的期望:“在我们这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自己做饭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够掌握自己吃什么的一次机会,也是唯一的机会。烹饪和其他基本技能一样,一旦你知道了如何去做就很容易掌握。可以一边做饭一边和朋友聊天、照看小孩、听广播,这个时候烹饪就不仅是有用而且是快乐的。"
(图片来自网络)
回顾往期可点击: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我们向印度电影学什么」
▼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