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这笔费用,上调 ·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22 小时前  
现代快报  ·  台媒:大S骨灰已乘私人飞机抵达台湾 ·  22 小时前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昨天  
涵江时讯  ·  全到涵江闹元宵 | ... ·  昨天  
中国新闻网  ·  女演员表演中突发意外,官方回应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外国人第一次有身份证了”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22 11:55

正文

2017年6月16日,浙江杭州一名外籍人士展示刚领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364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 美籍教授柯道友2010年办成“中国绿卡”,“花了3年时间,提供了一百多页资料,有我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认证、清华教授证明函、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确认信等材料,上自民政局、大使馆、公安部,下到街道办派出所、居委会,往返美国多次,盖了近百个章,才办下来。”


  • “中国并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否允许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要考虑因素比纯粹的资本和货物更加复杂和敏感得多,尤其是跨境人员流动中会涉及国家安全,需要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 “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不仅是在中国获得身份的问题,还涉及中国管理体制,对人口的管理,社会保障的配套,公众对外国人的接纳,文化上的适应等诸多问题。”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从2017年6月16日起,公安部签发新版“中国绿卡”,将原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更名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新版“中国绿卡”的最大变化是,它同中国公民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单独出示和使用。


“外国人第一次有身份证了。”听说这个消息,1991年就来到中国,现任职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美籍教授柯道友告诉南方周末:“新的外国人身份证,让我觉得和中国人一样生活在这里。”


毫无疑问,对于在华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来说,新版“中国绿卡”不仅让他们拥有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更为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实际的便利。


1
“中国绿卡”何时出现?

“绿卡”(Green Card)一词起源于美国,因美国颁发给外国人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而得名。


“绿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当时美国移民归化局(INS)为了区分二战后大批涌入美国移民的不同身份状态,开始颁发不同类型的身份证明文件。最早的“绿卡”是一张名为“I-151”的表格,只有持有该表的外国人才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国工作、生活,不必面临随时被驱逐出境的危险。


这之后,美国的“绿卡”制度逐渐从用作内务管理之便,转为吸引各国优秀人才的国家战略手段。各国也随之纷纷效仿,并将本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俗称为“绿卡”。


“中国绿卡”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1964年4月,国务院发布《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解决了外国人在中国定居的身份问题。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6年,中国第一个外籍厂长、原湖北武汉柴油机厂厂长、德国专家格里西成为首位被授予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


2004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出台,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中国绿卡”在制度层面终于有了实施细则。曾经在延安与中国人民共同迎来抗战胜利的美国农业专家寒春,是获得“中国绿卡”的第一人。


但是,“中国绿卡”一直以来申请门槛高,发放数额少。2004年的管理办法实施一年后,只有约100人获批。由于绿卡申请条件过于苛刻,在华生活的外国人,提到绿卡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太难申请。一些外国人称:可能在中国生活一辈子都拿不到绿卡。


比如,投资人员“绿卡”:至少要在中国直接、连续3年投资稳定,实际缴费注册资本不少于50万美元;技术人员“绿卡”则需要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已连续任职满4年且居留累计不少于3年;亲属团聚“绿卡”需要移民的配偶婚姻关系满5年、连续居留满5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中国绿卡”申请的规定当中,还有许多附加条件非常模糊,比如“特殊贡献”。曾想要申请特殊贡献签证的韩国人郑成宇称:“没有人告诉我如何界定(什么是特殊贡献),我只能请所有合作过的中国机构、公司出具书面材料,证明我在这个国家的贡献。”


从实际情况看,本世纪初大多数“中国绿卡”获得者均为大企业外国投资者或是名人,那时的“中国绿卡”更像荣誉证书。换而言之,普通的在华工作的外国人较难申请到“绿卡”。


美籍教授柯道友回想起自己在2010年办成“中国绿卡”的经历时十分感慨:“花了3年时间,提供了一百多页资料,有我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认证、清华教授证明函、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确认信等材料,上自民政局、大使馆、公安部,下到街道办派出所、居委会,往返美国多次,盖了近百个章,才办下来。”其实,申请美国绿卡也并非易事,大多数人必须聘请专业律师来办理。


2015年,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了《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蓝皮书援引汇丰集团《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认为,中国仅次于瑞士、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但目前,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士比例仍然很低。


自中国2004年实行绿卡制度以来,到2013年9年中,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总人数仅为7356人。


2
松绑之路

由于获得绿卡人数太少,2013年中国开始放宽外籍人员来华政策,出台了《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提供签证及居留便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是对2004年最早出台的政策的修订,可以让无法在中国申请永久居留的人员,办理2至5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件。


到了2015年,上海、北京、广州、福建开始了新一轮“绿卡制度”改革,推行了一系列便利化政策,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是——放开永久居留证的申请条件。其中一项内容是,扩大在华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的工作单位范围:在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7类企业工作的外国人,都可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


此后一年,中国绿卡获得人数大幅提高。2016年4月18日,北京首钢队当家球星马布里在个人微博上公布,自己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老马”是首位获得中国“绿卡”的CBA外援。他在微博中表示:“能成为中国首都的一部分是一份真正的荣耀。”


根据数据统计,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人获得中国绿卡,和2015年相比增加了163%。截至2016年,中国绿卡获得者人数破万,达到11000多人。


“当初制定绿卡政策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外国高级人才,特别是对国家发展有特别意义的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告诉南方周末,近些年绿卡政策放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绿卡”起步门槛高,来华外籍人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当初的目的没有得到实现”。


另外,刘国福补充说,“随着中国近些年‘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大量人员的国际流动,人员流动的较高层次就是获得永久居留权。在中国国家发展和相关的政策背景下,绿卡政策为与之相配合,自然也就进一步被放宽了。”


2015年开始的那轮“绿卡”改革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的自贸区试行,北京是在中关村国家科技园,上海是在自贸区,广州也在自贸区。“事实上中国的绿卡政策一直在逐步放宽,但是由于有适用的人群范围,一般人不是在特定区域就比较难感受到政策放宽。”刘国福说。


2017年,“中国绿卡”的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指出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要围绕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在优化证件设计、改造信息系统等方面推进改革,着力解决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可识验和便利化问题,推动永久居留外国人在华资格待遇落实。


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