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孔夫子旧书网
网罗天下图书,传承中华文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Python爱好者社区  ·  梁文锋和杨植麟,论文撞车了!! ·  3 天前  
Python中文社区  ·  三年稳赚40倍!用布林带挤压策略跑赢特斯拉 ·  3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成人玩偶 + ... ·  5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彻底爆了! ·  5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DeepSeek 被放弃了,阿里牛逼!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孔夫子旧书网

孔网独家定制 止庵《惜别》日式两重匣特藏本正式限量发售

孔夫子旧书网  · 公众号  ·  · 2019-07-07 11:00

正文


止庵文名卓著,无论其数不胜数的书评文章,还是堪称文化事件的张爱玲、周作人等作品集编辑过程,却无一例外不是 “为他人做嫁衣裳”。


正因如此,止庵在母亲故世三年间里,沉淀无数生死体悟而凝聚成的《惜别》一书,可谓是他承载最多个人情感的瞩目之作。


《惜别》是与亲人的一场缓缓告别;它也是止庵从书评人、编辑人,朝向创作状态的一次别具意义的转身。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止庵却以“惜别”之名,画尽世间“惜聚”之意,最易写滥的生死离情被描绘出了别具天地的风味,最难写好的生活日常被怀揣出了实实在在的温度。



《惜别》一书虽已经获得了各种意义上的成功,然而我们一直希望可以找到一种能够更完美表现“惜别”“惜聚”之情的装帧方式,足够与其内里珠璧交辉,金相玉质。


孔夫子旧书网联合世纪文景打磨三年,最终确定了一套包含数十道印制环节的繁琐制作方案,其中凝聚着十余道手工工序。



我们将为您逐步呈现这幅繁复异常,独蕴匠意的“《惜别》伤心图”全貌。


整体切模日式两重匣


函套,也称装具。在中国古代书籍制度中,它是古籍的保护与装饰,是匣中古书珍惜与名贵的最直接证明。四盒套、六盒套为中国古代书籍制度中相对较为普遍的函套形制。


四盒套为中国古代书籍常见的装具形制


与中国相比,日本受到过更为剧烈的外来影响,其近代文化与美学也呈现出了一番五色缤纷的景致,蔚为壮观,精彩纷呈。附丽其上的日本近代书籍装帧对中、日、西三种不同的传统不但完美兼容并收,而且频频推陈出新。





由天地盒与夫妻匣组成的两重匣与中国传统的函套形制相当不同,它是植根于近代日本文化与美学的高级装帧形制,更是整个日本出版史上一抹瑰丽夺目的高光。


盖盒为天,底盒为地,故雅称之为天地盒



在完成印刷及切角工序后,天地盒所有角的贴合均需依赖人力完成。两重匣本《惜别》天地盒以4mm三层瓦楞纸双层制作。

外匣为夫,内匣为妇,故雅称之为夫妻匣

▲匣体内衬水纹纸,外裱茶绿老麻布纸


夫匣与妻匣的尺寸需有极细微的差别,如此方可在保证开合柔顺的同时,又保证闭合的紧密,故匣体8道裁切线位置的把握必须极为精确,不差分毫。


此外,所有裁切线尤其是夫匣妻匣连接处均需在荷兰板面上施以45°精准切模,以保证折合后所有折合处凹槽拼出90°直角。


也就是说,12处拼接线24道45°精准切模工序需一体化零偏差完成。夫妻匣的制作工艺本已繁琐,莫说在国内,即使是日本,夫妻匣一般也以拼板制作为主,一块板的整体切模工艺亦属罕见。


签名钤印毛边本《惜别》





“书籍装订好后不切边”的毛边书也是中、日、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生成的尤物。这种别具收藏价值的书籍形制起源于欧洲,民国时期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 ——鲁迅


在鲁迅、周作人等名家的鼓吹下,毛边的雅趣与收藏价值很快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由此产生了一批狂热的毛边党人。时至今日,市面上仍不时会出现一些新书的毛边本。


常见样式

《惜别》精修毛边

▲市面上常见毛边本,大出血,残留着大量印刷信息

然而这些毛边本往往有出血,并在出血上残留着大量印刷信息。这种在现代印刷制做书籍流程中仅仅是省去裁切环节制成的毛边书既不美观,又无较高的收藏价值。



《惜别》的精装精修毛边则必须在纸张拼版以前就事先进行一道裁切工序,并根据毛边尺寸特制麻布壳面的书壳。


日式版权页,宣纸四色,手工粘贴,止庵手写编号


签名钤印,签名页单粘棉绒


丁未堂手拓木板画藏书票


藏书票英文为Ex-Libris,即贴在书的封里的藏书者的签条。现代藏书票常由印厂印制,并在页面上留有一定空白,供藏书者签上自己名号。


与印刷品藏书票不同,木版画藏书票需先由美术家设计好图案,再由版画家亲自手拓制作,一版一般仅刷数百张,极其珍贵。


日本艺术家、版画名家丁未堂手拓木版画藏书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