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自尊之路(07):六大支柱之个人诚实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8-09-13 11:04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 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这是自尊六大支柱的最后一个。


01


当我们走向成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时,在我们的自我评价中,个人诚实便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当我们的行为方式与自己的判断准则发生冲突时,我们心中就会有蒙羞丢脸的感觉,我们不再那么自尊了。如果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我们的自信就越来越低,直至最后完全不相信自己了。


诚实意味着一致,我们的言行必须一致,生活中有些人我们信任,有些人我们不信任。如果问一下原由,我们将发现言行是否一致是根本性的因素,我们信任言行一致的人,怀疑言行不一致的人。


研究表明,工作单位中很多人对自己的上司不信任,这是什么原因?原来他们言行不一致。他们只许下美丽的诺言,但不将他们付诸实践。尊重他人的原则在行动中丧失了。墙上顾客至上的标语让日常的服务实践践踏了。


但是,在绝大多数单位中还是有许多令人信任的人们,这又是为什么?因为它们信守诺言,他们言必行,行必果。他们不仅仅承诺,他们付诸于行动。他们自己就生活于其中。


我曾经给一群企管人员写过这么一个句干:如果我想让别人认为我是可信的。——他们给出一些典型的结尾:我就必须信守诺言;我必须公正地与每个人交往;我要言必行;我必须实践自己的承诺;我应该关照我的下属,不受上司的欺负。


有些父母受到孩子们的信任,有些则不行。这是为什么?原因同上面一样:言行一致。孩子们也许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


02


当我们背弃了自己的标准时


为什么说诚实方面的失误损害自尊感,我们只需要考虑下该失误包含的内容。如果我的行为与别人而非我的道德准则发生矛盾,我也许错了,也许没错,但人们不能因此而指责我背弃了自己的信念。然而,如果我做了自己以为是错的事,如果我的行为与自己认定的价值观发生冲突,那么,我就在违背自己的判断,背弃了自己的思想。


虚伪,从最本质来说,就是自我证明无效。我们的思想否决了自身,不履行对诚实应承担的责任逐渐污损着我,沾污了自我意识。它带来的伤害不是他人的斥责和拒绝所能比拟的。


如果我教育孩子要诚实,自己却向同事、邻居撒谎;如果别人不信守诺言我便充满义愤,但自己对别人的承诺却漠不关心;如果我大谈质量的重要性,却冷漠地向顾客兜售次品;如果我主意已定,却要假装重视同事的意见;如果我需要真正的反馈意见,但又惩罚不同己见的下属;我可以假装看不见自己的虚伪,我可以为自己找到无数堂皇的理由,但事实就摆在那里,我自己发动了一场对自爱的攻击,任何辩解都是没用的。


最大的一种自欺欺人方式就是对自己说:“只有我才会知道,只有我才会知道自己是个骗子,只有我才知道我不道德地对待了信任我的人,只有我才知道我根本没打算信守诺言。”


此举的含义是,我的判断不重要,只有他人的判断才有作用。但涉及到有自尊感的问题时,其实更大的畏惧来源于我而非他人的判断。在我内心的法庭上,自我判断时唯一起作用的。我可以逃避了解真相令我羞愧的人们,但我无法躲避自己。


我记得几年前读过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位声望卓著的医学学者被发现长期从事伪造资料的事情。此间,他的声望日增,这样的行为不可能不使自尊感受到伤害,即便在他的欺骗行为被戳穿前,他故意选择生活于非真实的世界中,他的成就和声望同样也不真实。早在他人知道此事前,他自己已经知道了。此类骗子生活是为了给他人留下印象。别人的感觉比自己对真实的追求更重要。


他们事实上是无法体验良好自尊感的。


03


互为因果原则


关于所有六大支柱,我们可以问:“要实践它们,我们首先没有自尊感行吗?”如果不行,那么六大支柱又怎么能称之为自尊感的基础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引入互为因果这个概念,我所说的互为因果是指生发良好自尊感的行为本身也是良好自尊感的体现。有意识地生活既是自我效力和自爱的原因,也是它们的结果。自我接受、自我负责也是这样。还有我曾说过的其他一切实践行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